芍药月季[花滑](387)
不过应该也不难猜到吧。
叶绍瑶想,他俩之间有太多猫腻。
“他们的确猜到了。”季林越点头,玩着她的手指。
但邵姨和叶叔叔以为他们从初中开始早恋。
他妈妈则以为他是一见钟情。
他们只猜对了一半。
……
八月初,滑冰学校闹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起因是波卡洛夫带组里的冰舞组合从M国北上交流经验,有些主动向格林求和的意味。
但结果适得其反。
不知哪名运动员携带了病毒入境,在冰场一个传两个,两个传三个,没两天就病倒一片。
叶绍瑶和季林越的训练时间刚好和波卡组错开,反而成为好运气的那一批。
这把格林气得不轻。
没半个月就是秋季经典赛。
她原本还指望靠比赛提振组里低迷的士气,现在倒好,压根就没剩几对可战之兵。
这场病毒的危害远大于流行感冒。
波卡组打道回府的第二天,健身房只有零星几道身影,偌大的冰场更是前所未有的空旷。
连说话都能听见回声。
脚下的冰刚清过一遍,水迹正在冻结,低空泛着冰冷的雾气。
叶绍瑶刚放凉了身体,打了个颤:“社区里的情况也不乐观。”
应该说,放眼整个蒙特利尔,似乎都在经历感染高峰期。
这届秋季经典赛设置在这里,算是岌岌可危了。
“加国的首站青年组大奖赛也被取消,”季林越说起昨晚刚看到的新闻,“估计本赛季的JGP会全部崩盘。”
这样的系列赛就像一环扣一环的连锁,第一枚骨牌被推倒的时候,已经可以料想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果。
又一周,ISU宣布斯洛伐克站取消,内佩拉纪念赛取消。
战火蔓延到挑战赛,叶绍瑶敏锐意识到什么,翻开压在书桌上的赛事表。
季林越俯身问:“怎么了?”
“秋季经典赛十有八九会被取消,我想找找其他可替代的赛事。”
“我们还有布达佩斯杯。”
“不够。”
远远不够。
纸张翻得哗哗响,将她内心的焦急具象。
原本的行程表是他们和格林教练一起敲定的。
九月参加秋季经典赛,十月参加布达佩斯杯,十一月飞欧洲参加第四站和第五站GP,之后回国集训,潜心备战来年的四大洲和世锦赛。
这样的安排基于多重目的。
他们既需要通过赛时反馈及时调整技术,还能借连轴转锻炼体能和稳定性。
这是首都冬奥会前的最后一个赛季,辉煌高塔的每一根支柱都至关重要。
他们不能放过任何机会。
季林越会意,当即电话联系格林教练。
格林还在病中,说话却有中气,听着似乎有了好转:“你们的消息挺灵通。”
ISU关于秋季经典赛等一系列赛事的讨论刚刚结束,官方平台还没来得及宣布结果。
看来他们的猜测没有错。
“所以,你们有修改行程的打算?”格林问。
叶绍瑶征求意见:“九月底的雾迪杯,怎么样?”
格林未置可否:“你们没有德国的签证。”
当初也是这个原因,他们没有把这场赛事列入计划。
“现在申请还来得及。”
格林从来保有理性,听出女孩的迫切后,试图让她避免自乱阵脚:“叶,即使来得及,报名程序也结束了。”
两方沉默。
拇指摩挲着手机壳,吊坠上的小鱼轻轻敲着叶绍瑶的手腕。
她需要一个可以让话题继续的台阶,但怎样组织语言还没想好。
季林越核实后发声:“教练,报名通道二次开放了。”
台阶自己找上门。
登录网址原本只是出于谨慎,没想到国际滑联真延长了报名时间的下限。
投递的邮箱再次启用。
格林顿了顿,咳嗽两声,也没打算不放人:“既然天时地利,那祝你们好运吧。但我是没办法陪赛了。”
“那记您缺勤一次,”叶绍瑶豁然开朗,支吾半天才图穷匕见,“可以用油封鸭腿抵消。”
她馋教练的手艺很久了。
格林笑她没志气:“在奥运之后。”
时间很明确,也挺遥远。
或许还隐藏了另一个条件:在取得更好的成绩之后。
玩笑归玩笑,卡着截止日期提交了报名材料,叶绍瑶和季林越迅速调整备赛状态,加快了训练的步伐。
没什么比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更重要。
……
异地申请第三国签证的程序有些繁琐,训练之余,叶绍瑶和季林越跑了几次总领馆。
“你们的身份有些特殊,按照规定,我们需要多审几次材料。”
工作人员的回答有条不紊,且允诺,签证最快会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下发。
按照过往经历,半个月的等待并不算太漫长。
但现在时间紧迫,距离雾迪杯开赛也就剩半个月。
好在国内冬管中心的领导愿意出面协商,总领馆最终同意开辟绿色通道,免去面谈环节,让他们顺利在赛前拿到签证。
落地德国奥伯斯多夫的时候,当地时间已至深夜,叶绍瑶累得东倒西歪。
在酒店休息一晚,明天赶早去适应场地,后天官方训练,第四天就是韵律舞的比赛。
“好久没有调整时差了。”
生物钟把她的休息时间切割得七零八碎,一整晚的睡眠质量并不高。
顶着困意站上冰场,差点在托举练习的时候闭上眼睛。
突然的失重感把她吓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