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芍药月季[花滑](402)

作者: 怀蔺 阅读记录

单人项目的参赛选手多,她不太愿意和满身汗的男运动员打挤。

“今天回去有什么计划?”

计划?

她听得云里雾里。

一楼到达,停车场近在咫尺。

但领导没迈步子,打量的视线像扫过来的毛刺,扎得人不自在,叶绍瑶的脚步有些犹豫。

季林越解围说:“晚上没有训练安排,我们只在房间做做拉伸。”

“自由舞还是打算上新节目?”领队转移了目光。

“当然。”

“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你们今天的排名和目标有些差距,我觉得明天求稳比较重要。”

我觉得,我觉得。

叶绍瑶皱眉:“您给定下的目标,是指世锦赛,还是冬奥会?”

她和季林越所走的每一步棋是教练团队的决策。

一进入奥运赛季,他们不可能满世界参加比赛。

奥运资格已经牢牢攥在手心,他们要做的就是扎实基础,别在奥运赛季过度消耗身体。

所以和格林教练通气后,对方准许在世锦赛后回国休息一个月。

到夏训开启,再考虑是否回到IAM训练,或者留在首都,加入华夏国家集训队。

至于奥运赛季的一系列比赛,他们只意向参加两站GP,四大洲临近冬奥会,已经在战略上放弃。

算下来,可以供他们练兵的机会并不多。

何况现在疫情仍然严峻,一旦大奖赛的设置出现调整,他们的不确定性就更多一分。

“我当然希望你们能在冬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但眼前的世锦赛也不能不重视,”领队叹气,“下赛季继续用老节目,不是更稳妥?”

叶绍瑶摇头否认:“我们的节目用了三年两个赛季,再不更换,劣势反而会放大。”

放眼国际,她和季林越的节目内容分一直上不了第一梯队,尤其在技术出现失误时,明显捉襟见肘。

如果他们保留《一步之遥》,自己也滑腻了,裁判也看腻了,两边都讨不着好。

故而在别人守旧时创新,或许对表现分更有益。

领队并不深谙其中门道。

说到底,这些管理层不一定是对口运动员出身,只是被冬管中心委任或受花滑协会委托,成为这支运动队的总负责人。

比如这位,叶绍瑶至今不知道他姓甚名谁。

说不过年轻人们,领队退了一步:“虽然今天勉强挤进最后一组,但和后几名的分差不大。你俩再努把力,尽早把两个名额拿到手。”

叶绍瑶颔首,笑着保持缄默。

领队很有大局观,也看重运动员团体。

但依据ISU的官方文件,在没有其他同国籍组合进入世锦赛自由滑的情况下,即使她和季林越稳居前十,也不能让第二个冬奥资格花落华夏。

这是规则。

生活之外,他们是兵戈相见的竞争者,能不能走上这个战场,只能靠纵歌和程堰自己。

当晚,叶绍瑶和纵歌通了电话。

是对方打来的,巧到她感慨一句缘分。

“现在的华夏还在凌晨吧?”

纵歌愣了一秒:“应该吧。我和程堰正在R国,这里天还没亮。”

“R国?”

“嗯,我们准备拿下个月的世团赛练练手。”

世团赛的权威虽然不大,但在奥运会前,能给运动员提供极大的情绪价值,氛围也不错。

叶绍瑶笑着说:“这是下定了去冬奥会的决心。”

“必须的。”

纵观已经过去的,和还尚未知晓的职业生涯,她和程堰目前的能力或许并不在最高峰。

但毫无疑问,他们正无限接近冬奥会。

“可这次的规则有些奇怪,我们对第二个名额也无能为力。”

“我知道,万事须自为,”纵歌说,“你们只管开辟自己的路。”

……

斯德哥尔摩的风光并不逊于叶绍瑶所到过的任何一个欧洲城市。

中世纪的老城,点缀湖中的岛屿,还有陆续解冻的港口,停靠在码头的船只挂着照明灯,静静等待天亮后出发。

北地风光也是这座旅游城市的卖点。

市中心北上不远,有享誉全球的极光天空站。

但三月末,太阳拒绝赤道的挽留,斯德哥尔摩从极夜恢复昼夜交替,极光不再多见。

至少,在这里停留的小半个月,叶绍瑶一次也没见过。

“下次流星雨在四月底,极光的多发期也过了。”

来北地一趟,什么景观都没赶上,还是有些遗憾。

“隔离结束后回国,布拉格中转,航程一共三十个小时,”季林越用手机编辑行程,“再乘十个小时的轮渡,身体会不会吃不消。”

叶绍瑶不相信:“不能够吧……轮渡只有站票?”

很久之前,她就在圣劳伦斯河边设想过乘坐游轮的场景。

那些游轮看似不大,但娱乐设施一应俱全,离开港口,还能亲眼欣赏一望无际的海景。

只是在快节奏的训练生活下,她没有乘船外出的需求,也耗不起庞大的时间成本。

所以放假回家,成为她唯一可以挥霍时间的时刻。

看季林越举棋不定,叶绍瑶凑过脑袋,挑挑拣拣选中独立私密的双人间。

行动过后,还附赠一句调侃:“打折机票省下来的钱,又以另一种形式花出去。”

不过也没倒贴多少。

如果他们能在自由舞更进一个名次,分成后的奖金还是能暂时缓解经济压力。

……

瑞典带给叶绍瑶的另一个印象,就是有钱没处使。

头一回见这么豪横的场馆,内场音响的扬声效果数一数二,连后场的每个功能间都配备了可移动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