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芍药月季[花滑](433)

作者: 怀蔺 阅读记录

叶绍瑶早与金荞麦通了气,她和容翡同天加入集训队,已经在冰场等候多时。

“那不叫眼线,金是我的得力助教。”

主办方安排的机场专线在酒店楼下缓缓停稳,其他教练团队拎着行李陆续上车。

“教练,请注意时间,”Eva打开后排车窗,“我们的航班在三小时后,可等不了下一趟巴士。”

时间催人。

“再见,祝你们好运。”

“冬奥赛场见。”

目送教练上车,叶绍瑶向后排的朋友们挥别。

Eva纠正:“不,是下周的网课见。”

等落地加国,她和Rowan也得转机回M国一趟,进入冬奥会的前奏。

散似满天星。

二月立春的时候,万国来华,他们会再次相聚。

……

冯蒹葭的小电车到得很及时。

协会领导在半小时前还抱怨商务车走审批慢,半小时后,她已经按捺不住亲自接人过去。

机场大巴前脚刚走,尾气的颗粒还浮在空中。

她摇下车窗,看叶绍瑶和季林越在门口傻站着。

“行李呢?你们两袖清风?”

刚嫌手脚慢,等行李箱在车门前整齐列队,她又叹为观止。

这车开了小一年,她头次知道还能当房车使。

后备箱的空间完全不够,后座还叠了三个大箱,每次归置都能让可怜的底盘抖一抖。

“活了五六十年,转头当货拉拉司机了。”她自嘲。

叶绍瑶堆笑说:“毕竟是我们的全部家当。”

原本总决赛后,他们就计划直接回国训练,所以几乎从维德太太家带走所有东西。

冬奥会结束,退役与否,回到那幢小洋楼与否,他们自己也还没想明白。

像驮了几吨重担的骡子,回程途中,冯蒹葭直说她的车走不动道。

“明明是限速。”叶绍瑶撑着行李箱腹诽。

首都市区的交通还是乱成老样子。

尤其在雪后,前面的清雪车开道压速,简直比彻底堵死还要挠人。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冯蒹葭时不时瞟眼后视镜,必要时踩脚刹车,“秦森河他们前段时间一直在副馆训练,主场馆在今天才铺上新冰。”

这么一讲,倒像是与有荣焉。

“禁止给我们扣帽子。”

“别谦虚,”冯蒹葭也不遮拦,“昨天领导视察时亲口督促的,两个在外流浪的宝贝快归队了,得尽快赶紧主馆。”

人一多,不到标准尺寸的副馆就会活动不开,是这么个意思。

为庆祝集训队全员到齐,冬管中心的领导给叶绍瑶和季林越办了个入队仪式。

不过流程还是老一套。

针对GPF的表现嘉奖之后,冬管中心主任讲话,协会主席讲话,总教练讲话。

冯蒹葭在台上明目张胆掏出演讲稿,明目张胆换上老花镜,开始磕磕巴巴打官腔。

叶绍瑶绷着脸,满脑子都是她抱怨当牛做马的阴阳怪气。

仪式后,就着一众班子,LED屏换了个标题,顺道开始冬奥赛前大动员。

总局领导千呼万唤始出来。

“各位运动员要奋力冲刺决战决胜,教练团队要密切关注运动员状态和动向,冬奥在即,全队上下要牢牢拧成一股绳。”

翻来覆去说了半天,主旨也就这么几个字。

之后的各部门会,再没有运动员的事儿,冯蒹葭让他们先行解散,晚饭后到副馆集合晚训。

“你们,”她指了指叶绍瑶和季林越,“刚比了赛,先调整调整心态,下周一开始上冰。”

多好,还给了周末。

宿舍楼外,季林越原本还想进楼帮忙布置,被叶绍瑶推了回去。

“别想借铺床的理由浪费时间,”她说,“我们冰场见。”

她是个听教训的好孩子。

只限于听。

休赛季都不敢挥霍周末,现在怎么能。

……

副馆里灯火通明。

不知谁的体能教练发了通火,把人赶出场馆跑圈子。

食堂大姨收拾了餐厅下班,但因为封闭管理,也得在基地留宿,一路畅想冬奥会后的自由生活。

叶绍瑶和季林越沿着沥青路一直走,到视线最开阔的广场,就能一瞻主馆的百级石梯。

保安和他们打照面:“主馆今天不开放,你们怎么来这儿训练?”

“被教练赶过来的。”叶绍瑶胡乱回。

“可怜孩子。”

在训练基地待了十几年,保安对五花八门的集训队矛盾见怪不怪,没细想真实性,给他们网开一面。

还好心摁开冰场吊顶的大灯。

“清冰的师傅下班了,可别把冰面凿得太难看。”

“好。”

时间有些晚,来不及做一整套热身动作,叶绍瑶和季林越绕着内场跑了几圈,开始关节的活动拉伸。

“今天练托举吗?”季林越问。

叶绍瑶顿了顿:“下周一吧,等荞麦给我们抠一抠细节。”

她知道自己在抵触什么。

他们试过的。

即使只是陆地托举,她也会在踩上他的腿时打颤。

好像平底鞋会让他们接触的距离更近,脚底异样变崎岖,然后长成沟壑和山脉,压得她喘不过气。

有些生理厌恶。

漫长的活动时间,他们没再交流。

或者说,是季林越在单方面回顾体能师的要求,帮她记每个动作的数。

柔韧练习,完成。

平衡练习,完成。

手臂力量练习,完成。

下肢负重练习,完成。

身体的疲惫还没有根据,心里已经开始打鼓。

叶绍瑶很期待上冰,恨不能住在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