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芍药月季[花滑](460)

作者: 怀蔺 阅读记录

“很好看。”季林越赞同自己的行为。

叶绍瑶笑着说:“我的头饰比考斯滕都重。”

移步到kc区,她才把花环摘下来,反戴在他头上。

借格林教练的手机屏,她还给他照了镜子,好看的桂冠配好看的人。

“我有王冠了,你也值得加冕。”

万众期待中,冬奥会花滑个人赛的首枚金牌归属即将产生。

确定叶/季落座后,直播画面切给第二直播室。

镜头中的三个席位,正坐着M国白黑组合、Y国组合和俄国巴芙拉/扎伊采夫。

她和季林越能拥有一个席位吗?叶绍瑶一一扫过。

论过往最好成绩,他们比暂居第三的俄国组合还要差一些。

但论今天的发挥,她不认为他们比其他选手差。

熟悉的电流声在现场响起,这是播送成绩的预告。

“Thescoresrelease.……”

格林教练表面风平浪静,一面安慰他们别紧张,一面踮着脚猛抖腿。

“YeShaoyao/JiLinyue,hasearned133.06inthefreedance.”

英语播送只有简短一句话,中文播报员把所有小分念了一遍:

技术分73.96分,节目内容分59.10分,自由舞133.06分。

底栏一翻,自由舞加上韵律舞的分数,两套一共221.67分。

叶绍瑶接收到观众一层高过一层的声浪,向周围求证:“Eva他们是多少?”

不会吧?她想。

真的吗?她有些期待。

心开始乱了,后悔刚才没仔细听。

“221.45!”身后的观众回答。

居然。

排行总榜再次出现,占据了整个屏幕。

这一次,他们仍然占领榜首。

不过和上次不同,没有如出一辙的成绩,没有并列,叶/季以0.22分的微弱领先,拿到本届冬奥会个人赛的首枚金牌。

这是华夏在冰舞项目获得的首枚金牌。

是亚洲组合在冰舞项目的首枚奖牌。

打破了自1978年冰舞项目进入冬奥会以来,欧美国家对领奖台长达四十四年的垄断。

成绩是最好的催泪剂。

排行榜放送结束,画面重新定格在kc区,座位上的人们还没走,眼泪夺眶而出。

经季林越小声提醒,叶绍瑶慌乱躲着镜头,像鸵鸟一头扎进沙地,她捂脸闷在他的肩膀处。

“终于,我们不依靠别人的失误胜出。”她说。

这不是侥幸的胜利,不是来自对手的馈赠。

最后两组运动员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没有滑铁卢和一飞冲天的剧本,而他们是本场比赛最明亮的颜色。

“瑶瑶,别哭。”

看似在哄,季林越的声音也哽咽着,原本就重的鼻音更堵了。

“那怎么办,我现在笑起来更丑。”

摄像师真坏,偏偏在这个时候示意他们合影留念。

于是你会发现,散下来的碎发不听话地黏在女孩脸上,肿眼泡也格外明显。

她真试图在尚未抑制住的泪意中提起微笑。

如果此时你恰好打开线上直播,就会看到一堆不厚道的“哈哈哈哈”弹幕飘过。

所有谈话都被收进直播里。

镜头切走,画面留白。

机械臂最终将无声的长镜头留给观众席。

缩放,再缩放,是漫山的红旗。

第213章 国歌为他们而鸣。

2013年,H省的高考作文材料为“沙子和珍珠”。*

那天的叶绍瑶早起还迷瞪,错把立意写作标题,事后,她也一直没敢和爸爸妈妈捅出这个失误。

行文到一半,考试还剩十五分钟的铃声打响,才彻底把她闹精神。

唰唰写的笔一停,她回头细读要求,才读懂其中内涵。

出题者希望考生客观审视沙子的价值,而她笔尖倾泻的只有一种观点:即使是沙子,也一定会变成珍珠的。

算偏题吗?

那年全省有二十多万考生,不止一千个哈姆雷特。

她咬着嘴唇,硬着头皮给自己的论据套了件华丽外衣。

[沙粒或许在深海中沉默,也可能在蚌壳中蛰伏,不必因为艳羡珍珠此刻的璀璨而自卑。

珍珠在十年前也只是茫茫海滩上的一粒沙,所以熬过这十年,沙粒也可以变成珍珠。

他们同样有价值,要相信这种可能。]

看似很富哲学的一段结尾,起码她把自己写服了。

高考成绩出来,语文考得不好不坏,她没办法判断作文是否合了阅卷老师的眼缘。

但就是莫名其妙,她对这段记忆尤其深刻。

有只手在二十六岁的她的眼前抓了一下,提醒她回神。

“该上场了吗?”她抬头。

季林越摇头:“我看你在入定,不过颁奖仪式快开始了。”

他们此刻正在板墙外,工作人员已经入场铺好红毯,正拎着水壶固定位置。

“季林越,”她叫住人,“当年,你的作文素材引用了什么?”

当年?季林越反应了一会,嘀咕着时间久远。

“袁隆平同志,一片甲骨惊天下,还有珊瑚礁盘的形成。”他说。

叶绍瑶扬着眉毛:“原来我没有偏题!”

季林越笑得无奈,手圈住她的脖颈,从后面捏了捏脸颊肉:“激动人心的时刻,怎么在想这个。”

“你知道的,我的思维从来很跳跃。”她打掉他作乱的手。

格林教练从后场赶过来时,两对孩子都在旁若无人地聊天,多少有些松弛了。

“把口罩戴好,流程都知道吧?”眼神在四人之间流连,一组给一记敲头棒。

“当然,前天才捋了一遍。”

叶绍瑶最高兴,尾巴快要翘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