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夏天一起撑伞吗(54)

作者: 两只陈橘 阅读记录

傅元初皱眉:“确定?”

其实蒋京津已经不记得自己上次究竟买了什么,但还是故意粗声粗气回他:“怎么,不行啊?”

傅元初家居服的袖子卷起,小臂青筋微微鼓起,很反差的模样,干脆利落回答道:“行,怎么不行。”

牛奶很快热好,他关火,弯腰,从柜子里拿了个杯子出来。

蒋京津一看就跳脚:“你干嘛呢?”

“什么干嘛,”傅元初偏了下头,一脸无辜,“你不是说要上次买的那个杯子?”

“我说的是我给自己买的那个,”蒋京津气急败坏,“你拿的那个是我送你的儿童节礼物好吧!”

视线尽头,傅元初的手上,赫然是一个大便形状的杯子。

就像大部分人不喜欢的电影蒋京津也能看得津津有味一样,她逛购物软件也喜欢收藏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全部都买给自己显得太败家,于是她总是会借着各种节日的名义,当做礼物送给朋友们,以前好闺蜜余喜还能分担一些,后来余喜出国留学了,就一股脑塞给傅元初来承受。

“你送给我的时候不是说自己都舍不得用么?”

倒完牛奶,傅元初偏头看她,意味深长的表情,声音也拉长,显得格外暧昧:“蒋京津,看来你瞒了我不少事啊?”

厨房的空间不算宽敞,傅元初这样的身高在面前,更显得压迫,偏他还一步步向蒋京津逼近,像故意的,也像无意。

蒋京津无意识地后退一步,反应过来这样会显得自己太怂,还是挺起胸膛,站定在原地。

越来越近的距离,越发逼仄的呼吸空间,明明是在说杯子的事情,没由来的,蒋京津心突然嘭嘭跳,热烈得厉害,一张脸也不合时宜地红起来。

第28章 但形容词其实常常失灵

厨房到客厅的距离就那么点,一场官司,两位家长在外面差不多全听了个清清楚楚。

端着那杯热巧克力牛奶刚出来,林女士就调侃:“哟,蒋京津,听说你想喝冰牛奶啊?”

“哪有,”林女士在她这里一贯威严,蒋京津赶紧表明立场,“我这不是喝的热的吗?”

她那句“在嘴里热一下”说得的很小声,外面的人并不知道其中端倪,只有傅元初轻嗤一声,慢条斯理地喝那罐依旧勾人的冰牛奶,盯着蒋京津看了几秒,才不慌不忙地移开视线。

说是大便形状,其实这个杯子长得并不恶心,是蒋京津在一家手工陶瓷工作室买的,很可爱的卡通造型,褐色反而和巧克力牛奶还挺配。

巧克力浓厚的香味扑鼻而来,已经被热牛奶吸引住的蒋京津接收到傅元初挑衅的视线,撇了撇嘴,“造谣”的话随口拈来。

“都怪傅元初,要不是他故意在我面前喝冰牛奶,我才不会感兴趣呢,”蒋京津用气急败坏来解释自己的脸红,很认真地对两位家长告状,“下午的汉堡这么好吃,我干嘛要给自己找麻烦。”

阴阳怪气的语调,还不忘记拍个马屁。

傅元初自然要还嘴:“蒋京津你少造谣,还不是你自己馋。”

顾女士笑着摇摇头,表示拿他们两个没办法。

倒是林女士手不停,边挑出新要用的丝线,边道:“照你们两个这么吵下去,看来我这礼物是没法送出去咯。”

“什么礼物?”蒋京津顺嘴接话。

林女士拿着十字绣在两人面前比划:“还能什么?你俩的结婚礼物……”

话还没说完就被蒋京津的尖叫声打断:“妈你说什么呢,谁要跟他结婚啊!!!”

如果有摄影机做记录,蒋京津就会知道,自己花三个小时看那部电影是多不值得,明明这种有关“喜欢”的狗血剧情,她自己演来更逼真也更吸引人,声音里当然有恐惧,但细看,表情里也不乏某种惊慌失措。

林女士和顾女士被她吓一跳,一下子愣住。

“你这孩子,怎么一惊一乍的,差点把你妈魂都吓出来了,”林女士瞪她一眼,“谁说让你俩结婚了,一人一个礼物我又不是绣不出来……”

互联网上经常有关于双胞胎的帖子,据说家长什么东西都必须准备两份,就连挨打这种事,给两个人的巴掌无论是位置还是数量都得一模一样,否则稍有不慎,就会因为“不够公平”闹得鸡飞狗跳。

顾女士第一次看到类似帖子的时候,立马分享给了林女士,两位母亲都深表赞同。

傅元初和蒋京津算是被两家人放在一块儿一起养长大的,很小的时候,傅元初冷静的性格已经初见端倪,比起懂事,更像是不屑争抢什么,蒋京津则完全相反,完全是混世魔王的雏形。

所以,家长们只以为此刻蒋京津反应这么大,是以为自己要和傅元初同分一份礼物。

倒是傅元初反应快,冷笑一声:“怎么?一提到结婚你这么应激呢?”

虽然不在乎礼物是不是平分,但被这么嫌弃,应该谁也不好受。

这样想着,顾女士和林女士对视一眼,默契决定绝不参与这场即将到来的争吵大战。

“结婚当然不至于,那也要看是跟谁好吧?咱俩要真在一起了,那恶心人的程度不亚于沙僧和猪八戒搞基,”蒋京津语速飞快,顿了一下,还不忘强调,“你是猪八戒。”

顾女士虽然开明,但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文学教授,还是接受不了如此狂野的比喻,并且试图压下战火:“那个,倒是也没到这个地步……”

“所以平时跟我在一起你就觉得恶心?”

战况愈演愈烈,顾女士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贯都情绪稳定的傅元初打断。形容词不算很文雅,但他整个人都出奇地平静,乍一看,甚至像是在和蒋京津认真探讨什么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