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春(176)
这一夜,萧湛都留在太极殿彻夜未眠,跟几个亲信大臣一起等太子的消息。
何彦之劝他先休息一会儿,慢慢等徐伯允的消息就是了,毕竟再急,一时片刻也没法儿把太子带回来。
萧湛哪有休息的心思?不等到萧恂的下落,他这几日都要寝食难安。
可找回来又如何?太子犯下如此大罪,找回来就真要废太子了。
废立太子关乎国体,这太子立了还不满一年,就闯下如此大祸,一旦废太子,势必要牵连追责无数大臣,造成朝堂人心惶惶。
可如果让他逃去荆州,保不准还要掀起内战,再陷苍生于水火。
如今朝廷外有五胡之祸,内有士族争权夺利,王大将军虎视眈眈,江左局势并不安稳,太子此举属实胡闹,火上浇油了。
堂堂一国储君,如此不识大体,如此轻率任性,没有君主的担当责任,何配君临天下?
萧湛真的是太失望了。
唤春这一夜,也一直是似睡非睡,忽梦忽醒的,时刻关注着太极殿的消息,有一点儿风吹草动,便以为是徐伯允把太子抓回来了,立刻便坐起身子,询问情况。
所幸这场闹剧没有维持太久,萧恂与左右侍从乘轻骑逃出城后,才跑到江宁地界,就被徐伯允带人给拦下了。
萧恂抵抗强烈,心知被抓回金陵的下场,坚决不肯随其回去,指挥侍从与其殊死搏斗。
这事儿换了其他人还真办不成,得亏了徐伯允是皇帝大舅子,萧恂幼时被徐妃抚养过,他名义上也算是萧恂的舅舅,故而也不跟他客气。
太子一行人很快被制服,萧恂直接被五花大绑地捆了起来,快马加鞭送回金陵宫,押至太极殿。
为免引起人心动荡,太子出逃之事被暂时隐瞒了下来,故而将人抓回来之后,皇帝没有召集百官对太子进行审判,而是暂时当做家事处理,亲自数其罪过。
此时萧湛对他是失望透顶,声声叹息,句句苛责道:“你身为一国太子,背父弃主,枉杀忠良,意图分裂国家,哪有一国储君应有的责任感,你这般拿国事当儿戏,我如何能放心让你继承大统?”
萧恂心中尤是不服,盯着萧湛的眼神怨毒,心知被追回就是死路一条,索性破罐子破摔,把自己的不满和委屈统统发泄了出来。
“你根本就没想过让我登基,你对我百般刁难苛待,不过就是为了逼我犯错,好废掉我,让你的亲生儿子做太子!你色令智昏,被薛氏那妖妇蛊惑,全然不顾血脉亲情,软禁姑姑,还忘记了我父亲对你的恩情,要把我们萧氏的江山,全盘捧送给那妖妇母子,我不服,不服!”
萧湛见他仍旧不知悔改,还如此空出狂言,一时气的血气翻涌,怒不可遏。
“逆子!”
他还没多说一句,萧恂继续狂发不满道:“我不是你儿子,是你抢了我父亲的王位,是你抢了我的位置,父死子继,天经地义,这天下本来就该是我的,是你夺走了我的一切,还假惺惺立我做太子,你根本没想让我登基,你想方设法的要废我,现在你满意了,你终于揪住我的把柄,终于可以废了我,杀了我了!”
内监们看着父子争执的一幕,个个吓得跪伏在地,瑟瑟发抖,徐伯允则立刻上前用团布塞住了太子的口,不许他再大放厥词。
萧湛看着如此不知好歹的太子,痛心不已,捂着胸口重重跌坐在龙椅上。
他一时不知,自己到底哪里对不起他,他竟会恨自己至此?
萧湛心知二人的关系已经彻底破裂,难以修补,于是令徐伯允代替自己将其又杖责一顿后,便下旨道:“太子背国叛父,枉杀忠良,出言狂悖,不知悔改,即日起逐出东宫,褫夺了太子服冠印绶,于城外别馆软禁,断其交游,派兵坚守。”
萧恂被打的奄奄一息,人事不省,无力反抗。
萧湛又下令秘密处置了所以协助太子出逃的护卫后,才命徐伯允将太子拖出宫,送去城外别馆软禁。
徐伯允颔首领命,心中已然有谱。
皇帝将太子逐出东宫,送至城外软禁,废太子之心已经显而易见了。
……
这边才处理完萧恂的事情,萧湛便来了显阳殿休息。
唤春得知太子已被抓回来,心里也松了口气,她见萧湛神色黯然失落,面上也做出了沉重哀伤的模样,惋惜太子的不争气,辜负了君父的苦心。
太子出逃,对于他们母子是喜事,但对于皇帝来说,是彻头彻尾的政治危机。
萧湛心中失望透顶,他百思不得其解,十分郁闷道:“我真是想不通,太子为什么要背弃我?他八岁便来到我身边,我对他悉心培养,视如己出,我一心想让他学好,还立他做太子,到头来却是养了个白眼狼。我自认没有什么对不起他的地方,他却要视我为仇敌,我想不通,我是真想不通。”
毕竟他是真心把萧恂当继承人培养的,即便再偏爱亲生儿子,也出于对大局的考虑,认真想过让萧恂继承皇位的,可如今却被他亲手背刺,他真的是失望极了。
唤春帮他顺着气,柔声安抚着他。
孩子的天性就是怕苦怕累怕读书,又馋又懒又贪玩,所以需要师长的引导,来约束好逸恶劳的天性。
可王公作为太子太师,出于私欲,却故意疏忽对太子的教导,纵其懒散,任其玩乐,只为全盘掌控他做自己的傀儡。
以至于皇帝稍微管教严苛一些,萧恂就受不了,觉得皇帝是在害他,不喜欢他,故意苛待他,好逼他犯错废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