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唤春(32)

作者: 昔在野 阅读记录

唤春听着振奋鼓声,渊渊有金石声。望见少年英姿,飒飒若松下风。她心中也激昂了起来,不由想为其喝彩呐喊。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最后一句念罢,王静深潇洒收剑,顺势将剑抛了出去。

“伯父,接剑!”

那挽袖擂鼓的雄武男人,随意抛丢鼓槌,纵身接剑,跳上高台,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唤春这才看清他的长相,大将军年约五十上下,身型魁梧,相貌堂堂,磊砢桀骜,不怒自威。

只闻他念了句——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长剑霍然挺出,宛如龙蛇游走,气势磅礴,带着凌厉的霸气。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大将军喝多了酒,精神亢奋,高朗疏率。他边吟诗、边舞剑,脚步看似摇摇欲坠,却又沉稳有力,峨峨如千丈松崩。

士族向来尚文雅不尚武,哪曾见过这般雄爽之风?竟是个个瞠目结舌,高声喝彩!

“好!”

又见大将军剑锋一转,气势微敛,剑意突然变得轻快灵动,“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唤春心口扑通扑通地跳着,那剑舞的甚是好看,那诗声也是雄情爽气,使人不能已已,心向往之。无怪乎士族那些眼高于顶,目空一切的名士,也无不推崇敬仰大将军。

突然,大将军招式疾转,一瞬风起云涌,“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王容姬激动地拍着手,忍不住跟着众人喝彩。

“好!”

收剑时,大将军的动作竟变得凝重而缓慢,带着几分雄朴苍凉的建安风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音貌高壮,满座叹服。

“王大将军真可儿,可儿矣!”

剑舞结束了,大将军也在众人地欢呼喝彩声中下场入席,众人尤是回味无穷,赞赏不绝于耳。

唤春心中震动,久久不能平静,原来在权力的滋养下,一个年已半百的男人,竟也可以如此熠熠,如此年轻。

她无由来地望了望上座的晋王,此刻的他面色无波,情绪不明。

何彦之却在众人此起彼伏的赞叹声中,不合时宜地冷嗤了一声,“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此时的唤春,还不懂朝廷暗处的风起云涌。但是这一日王大将军击鼓高歌,纵剑起舞的情景,还是给她年轻的心里,留下了一点儿小小的权力震撼。

第19章 岁月不待她希望他不是一时头脑发热……

离开前院后,二人又往后堂走着,唤春回忆着刚刚宴上的一幕,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王容姬突然问了她一个刁钻的问题,“你觉得大将军比晋王如何?”

大将军是名满天下的英豪,她们这些年轻晚辈本不该妄评。晋王是未来的君主,更不是她们有资格议论的。何况君臣也不该放在一起比较,先辈们也没有这样的比法。

可今日大约是真的激动了,唤春索性也不知天高地厚了一回,对她笑道:“大将军雄情爽发,确实是古今难得的人物。可晋王亦是万夫之望,否则,大将军又怎会甘居其下呢?”

王容姬闻她言语讨巧,心思缜密,既称赞了大将军,又顾全了晋王体面,两不得罪。心中一时感叹,这老天得有多少精华灵秀,才能生出这般八面玲珑的女儿啊!

便点了一下她的额头,笑道:“亏了你这巧嘴,怎得晋王和大将军此刻竟不在你面前呢?我看那满朝士大夫都巧不过你去,也该封你个御史做做。”

唤春掩口一笑,二人有说有笑地走着,王容姬因又提起去厢房看看受惊的裴静女。

原这裴静女虽不曾过门,但因是为王氏守节,也一直被当作半个王氏妇,逢年过节,宴会雅集,都互有来往通问。

唤春好歹与裴静女相识一场,闻言便也要同去,二人正要往厢房去时,却见谢蕴雪走来,望着唤春欲言又止。

王容姬识趣先走一步,“我先去看裴大姐儿,你自跟谢妹妹说话。”

唤春点点头,因问谢蕴雪怎么了?

谢蕴雪抿唇,犹豫道:“这话原不该说的,只因近来姐姐对兄长避而不见,兄长心中不安,便托我来问问,可否容他单独跟姐姐说几句话?”

唤春面色微惑,“这又是什么道理?我何曾避而不见过?”

谢蕴雪也茫然了一瞬,道:“从栖玄寺回来后,长兄有再去周家拜访姐姐,可周侯却始终不肯让长兄再见姐姐的面。长兄恐是姐姐厌弃了他,故而趁着宴会冒昧求见。”

唤春心中动了一动,问她道:“谢郎人在何处?”

谢蕴雪往那太湖石堆的假山方向望了望,“兄长在那边等着,只求姐姐能与他见上一面。无论成与不成,总要说清了,也算了了各自一桩心事。”

唤春点点头,独自往那边走去。

太湖石堆砌的假山怪岫嶙峋,谢云瑾站在假山旁等待着,身形清峙。

唤春低眼缓行,款步向他走来。

女郎今日难得穿了艳丽颜色,而非淡雅浅色,她沿着那菊径款步走来时,通身的光华竟比那灼灼菊花,还要灿烂夺目。

谢云瑾望着她,心下一松,绽开了笑容。

*

王容姬正往去厢房看裴静女时,回廊忽的窜出一个二十余岁的俊秀郎君,正是王大将军养子王玄朗。

他含笑拦住了她的脚步,“容儿,带了那么漂亮的妹妹过来,就不要跟兄长介绍介绍吗?”

刚在宴会上,他便注意到偷偷溜过来的二人了,见王容姬身边那女子有绝色之姿,一时心痒难耐,便来跟妹子打听打听,是哪家贵女?

上一篇: 反派前夫的白月光 下一篇: 捭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