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迫嫁后,病秧子王爷气活了(13)+番外
“那虞月依也是的,我原以为你不在这么久,她总该对你没那么恨了,倒是还跟以前一样。”虞希叹了口气,“终归还是姑姑没什么实力,大哥去世之后我也护不住你。”
虞烛明轻轻摇了摇头,“姑姑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哥哥这些年在首辅府,还是受了虞希很多照顾的,这些她都记着。虞希年已四十,却还未嫁人,只是为了不离开虞家,护着他们两兄妹。
太医很快赶到,此人与虞希相熟,姓汪,名康。“汪太医,劳烦你了。”虞希引着他来到虞烛明榻前。
虞烛明为了好使劲,割的是左手手腕。好在有了槐花作止血药物,此时伤口已经不再渗血了。汪太医帮她清理了伤口,又重新换上纱布包扎。他并未多问虞烛明为何在此,又为何弄出这样的伤,与虞希似乎有些无需言明的默契。
虞烛明默默看着,未发一言。
汪太医处理完伤口又给虞烛明解了虞月依下的药,就要走,门口却突然来了很多人。
虞烛明心中一惊,虞成怀追过来了!
虞希与汪康耳语了几句,外头的人就进来了。
虞成怀带着一些禁卫军,此时气势汹汹。
“虞烛明,你为何不按计划行事!”
虞希假装不知情,问:“什么计划?别管什么计划了,烛明都来葵水了,让她歇会儿吧。”
虞成怀暗骂一声:“妇人之仁!”也没言明是什么计划,而是径直问了汪康:“大小姐身体可有恙?”
汪康对他作揖行礼,回答道:“回尚书大人的话,虞大小姐经水已行,脐腹绞痛,是血滞之兆,此时不便行动。”
有外人在,虞成怀还是要作出一副关心子辈的模样,他关切地问:“以后要给她怎么补身体?”
汪康认真回答:“多食活血,温经通脉之物,比如玫瑰花茶,木瓜,黑木耳等。”
虞成怀并不知他与虞希的关系,这会儿只当虞烛明是真月水腹痛,也不再追究,只让她回去首辅府时去找他一趟。
接着就离开了虞希的住处。
汪康神色凝重,“尚书已经可以动用宫中禁军了吗?”怪不得能知道虞烛明在这里,宫中大概有很多他的眼线罢。汪康叹了口气,转身对虞烛明说:“实不相瞒,我与明巡公子相熟,本来此事与你无关,只是今日之事,我认为你的胆识过人,也许可以帮明公子一把。”
虞希却不认同:“烛明已经身陷囫囵,再参与此事,只怕……”
第12章 魏帝召见
汪康并未多言,只是注视着虞烛明,等她自己决定。
明巡确实对她有恩,在她居于玉永前几年,有时付不起药钱,明巡都是直接赠与她的。
虞烛明坚定地对上汪康的眼睛,“明巡对我有恩,这忙,我应该帮的。”接着又怕虞希担心,便宽慰她道:“姑姑不必担心,我自有分寸。”
汪康便颔首,“等姑娘休息一下,我会带你去见陛下。”
相元为虞烛明端来热汤,这是虞希方才让御膳房准备的。
虞烛明休息了一刻钟,感觉气血慢慢恢复了,换上一身干净的衣裳,就随着汪康离开了。虞希没跟着去,要是离开宫宴太久了,难免会被怀疑。
御书房内,所有下人都被屏退,只留下了一个太监。
魏帝名讳庄思烨,年方三十八,正是大好年华,却被囚于皇宫。
“你小时候,朕见过你。”魏帝如此说着开场白,倒让虞烛明摸不清他什么心思了。
魏帝见她有疑惑,便笑着解释道:“不必怕朕,朕对你并无恶意。”
虞烛明这才应答:“皇天之下,莫不畏皇。”
魏帝摆了摆手,“这里没其他人,不必在乎这些虚礼。”
接着进入正题,魏帝告诉她,明巡其实是他的多年好友。
“玉玺正是朕交与他保管的,大将军却不认,硬要说明巡不是我的好友。汪太医说你机智,不如你来为朕想想,怎么为明巡开脱?”
虞烛明微微愣神,原来其中还有这层关系。
又因为明巡对她多有照顾,虞烛明这会对魏帝的观感也好上不少。
“民女愚钝,不敢妄议朝事。只是民女认为,大将军能作假证,陛下亦可将此事公之于众。”
至少江家确实给足了皇室面子,魏帝若在朝堂上提出明巡是他的至交,众大臣为证,大将军应当不敢再作假。
魏帝闻言沉思,片刻后点了点头。“这确实不为一条明智的点子。”
聊完明巡的事,魏帝又不免提起江云浦,“朕赐婚于你与定北王,你可有不满?”
虞烛明常年不在京城,魏帝是知道的。他原本想赐婚虞月依与江云浦,但虞成怀一味阻拦,此事便只能作罢,选了个没人护着的虞烛明。
“陛下圣谕,民女谨遵,不敢不满。”
眼下回到京城已成既定事实,这场风雨,她无论想与不想,都是局中人了,还能说什么不满?不如接受,再从中谋生存之道,谋权,谋利。
于是这场对话便就此终结。
虞烛明回到宫宴时,宾客走了大半,江云浦也已经离席,席间只有几个名门望族的子弟还在与皇后聊天。她稍微松了口气,虞成怀这会就不能逼迫她刺杀了。
见她回来,江皇后便亲昵地把她拉到身边,问她身体可还有不舒服。
“多谢皇后娘娘关心,民女已无不适。”虞烛明答道,扫了一眼四周的人,虞月依不在,虞梓英也没在,只有陈夫人还坐在皇后身边。
虞烛明虽年久不在京城,但她年少时的佳名还在贵家子弟中间流传,这会见着了真人,众人也是对她十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