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迫嫁后,病秧子王爷气活了(142)+番外
虞烛明也伸出手,从身后环住他的腰。
与虞淮和勾卞会面时,只见他们的肤色肉眼可见地黑黄了几个度。
“霁光你身体弱,在这儿入秋之前就少走动了。”
桑云昼夜温差大,白日太阳暴晒,晚上寒风刺骨。
虞烛明谢过了虞淮的好意,看见了不远处跟端瑞瑶站在一起的彦君。
端瑞瑶似乎心情不太好,彦君则是在一边宽慰她。
勾卞解释道:“把他们也带过来,其实多少有些作为谈判的‘质子’的意思,想来以端小姐的心性,是不愿接受这一点的。”
但是,大局为重。
虞烛明读懂了勾卞没讲完的话,苍玄对大魏来说,死了是最好的。
那端瑞瑶该怎么办?
勾卞是准备让虞烛明来劝端瑞瑶的。
“我尽力吧。”虞烛明这样说道。这里是桑云县的一个小镇,镇上人来人往,端瑞瑶和彦君并没注意到他们这边。
短暂的寒暄过后,虞烛明和江云浦回了给他们安排的房间。
“这儿的吃食以偏辣的饮食为主,霁光似乎吃不了辣?”江云浦关切地问。
虞烛明想了想,“确实是不爱吃的。”
江云浦便邀功似的建议道,“那么之后,由我来为霁光做饭,如何?”
“……霭云,你是不是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虞烛明对这样态度的江云浦感到陌生,平时见他示爱,但也不是这样的啊!总之就是很奇怪。很奇怪!该不会是被夺舍了吧!
第130章 人夫
江云浦便委屈巴巴地说:“我只是想尽可能地为霁光多做些事。”
不知是不是虞烛明的错觉,她总觉得江云浦现在在决策上,都会请她来定夺,反而是一些日常小事,江云浦会给她安排得妥妥当当。
虞烛明想到了一个临时造的词来形容江云浦这样的作为:“人夫”。
她向来对吃食没什么讲究,更别说江云浦来做。她是十分愿意尝试江云浦做的饭的。
这天到时已经是下午,但两人用完晚膳,天居然还没完全黑下来。
虞烛明陪着江云浦洗碗——当然,她没动手,只是站在江云浦身边,望着天空。
很亮。
再往日晷处看了眼确认时间,现在是戌时无疑。
“这儿天这样晚黑呀。”
江云浦没抬头,只是认真地刷着碗,却开口回答了虞烛明的问题:“这儿总是会比东边日照时间长一些的,现在已经不算是最长的时候了。”
进了立秋时分,桑云县大量种植的银杏也有些黄了——不过都是山上的银杏黄了,地上的还是绿的。
——
虞烛明跟着江云浦来到他在桑云县留下的兵营,士兵们见他来了,都齐刷刷地立正问好。
这日太阳很好,士兵们额头上可见许多汗珠,却不见一人懈怠。
昨日江云浦收到了江良光的信,内容是催他回京城的。而他离开之前,只和江良光说过,要去泉陵。信能寄到这儿,意味着一定是有知道他行踪的人,其实是江良光的卧底。
这样的认识其实十分令人胆寒,这意味着随时有颗定时炸弹在身边埋着。
可江云浦却早已习惯这样的日子,背叛,不信任,被猜忌,他已经历过太多,今日带着虞烛明来军营,主要是让虞烛明露个脸,日后若她需要,这些将士也能为她所用……
这样想着,两人已经走到军营中心,有越来越多士兵围了上来,他们都曾与江云浦并肩作战,这么多年没见……
大家情难自抑。
江良光是个精明的人,虽然在江云浦失明后,收了他大部分的兵权,却留下了他好几个偏远的驻扎地的兵。桑云县便是其一。
江云浦简单介绍了这些年他没来是因为什么,又介绍了虞烛明。
“她是我的妻子,她的话就是军令,我不在时,请听她指令。”
能让从来不近女色的定北王这样对待,大家也不由得多看了虞烛明两眼。
女子未施粉黛,眉眼间却有一股英气,虽然身形瘦削,可她立在那里,就无人敢忤逆她的意思。
虞烛明缓缓开口:“今后,请诸君多多指教!”
又是一番轰动。
虞烛明偏头和江云浦对视,两人咬着耳朵说话:“等会儿回去吃什么?”
江云浦发现,在他的投喂和虞烛明锲而不舍的锻炼下,她的脸蛋终于丰腴了些,手臂也没从前那样的形同枯槁了。
“没想好,霁光想吃什么?待会儿回去还能经过集市,到时候再买也不迟。”
两人的亲昵被在场的将士们看了去,对于江云浦的安排也不再有质疑。
在这儿生活了两周,虞烛明在这儿感受到了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烟火气息。
如果日子一直这样平静地过下去,也不错。
可是只是如果,在两人抵达桑云县的第十六天,姜作毫无征兆地发起进攻。
江云浦从这夜睡前已经隐隐有了察觉,他的直觉总是会感受到哪日要打仗。
于是吩咐了东拾先去军营让大家早些休息,又让东拾自己也早些休息。江云浦是合衣而眠的,做好了听见异动就出门的准备。
虞烛明是要随军的,不过江云浦并不想让她这回就上战场。
“战场如生死场。我也许久未上,不能保证能保护你,霁光,这回你就留在军营吧,如何?”
虞烛明虽然在江云浦的指导下习了些武,但她知道那都是三脚猫功夫,真到了战场排不上用场,刀剑无眼。
于是同意了江云浦的提议。
亥时,熄灯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