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时节(138)
从幼年第一次见到这个哥哥开始,闻人诩就喜欢上了这个哥哥。
但是这个哥哥太难见到了,所以闻人诩便做出柔弱的模样,因为他的母妃告诉他,不管是谁,只要看到比自己更为柔弱的人定会生出护佑之心。
确实,闻人诩也做到了,只是后来闻人瑾宸离京多年,他这虚伪的样子却一直都留了下来。
闻人瑾宸将香点燃,分了三支给闻人诩。
“大昭第十八代帝王闻人璋之子,晋王闻人瑾宸携楚王闻人珩之子闻人诩来向祖宗告罪。”
闻人瑾宸庄严的声音响荡整个太庙。
闻人诩不可置信看向举着香祭拜的闻人瑾宸,哑声道:“你说什么?”
闻人瑾宸起身将香插好,又跪在了闻人诩身边,看着那些牌位道:“你父亲,叫闻人珩,你依旧是我的弟弟。”
闻人诩扫视着一排排的牌位,在第三排左边第三位找到了据说是他父亲的牌位。
亡弟闻人珩之灵位。
豆大的泪珠从闻人诩脸上滚落,连成了线。
云幕突然下起了大雨,浇透了躲闪不及的人们。
一辈子靠天吃饭的老人颇有经验,都道这是春时的最后一场雨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春光一半归杨柳,花事三分属海棠”出自宋代诗人徐集孙的《午梦》。
第67章 往事
闻人诩从太庙回来后就闭门在家,让人找了许多关于楚王闻人珩的传记。
一本本不管是民间编撰还是史书记载,甚至有些不传的手札闻人瑾宸都给他从闻人璋那里要了过来。
闻人诩如饥似渴地翻阅着,试图在这些文字里拼凑出他从没见过的父亲的模样与性情。
只是有一点,闻人诩怎么也想不通,他的父亲到底是为什么会和他母妃分开。
毕竟从各种文字里可以总结出,他的父亲是个凤表龙姿龙潜凤采,所有的美好的词语放在他身上都不为过。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在所有的文书记载中,都没有说过他成家;既然没有成家,那他从何而来?他母妃为何进了宫做了宫妃?且作为皇帝的闻人璋看起来早已知道他并非亲子,那这么多年来为何不曾多说过什么。
所有的迷雾好似在闻人诩知道自己身世的时候云开雾散,但又好似有更重的迷雾笼罩过来。
一连晴了好几天,今日的日头却不知被哪里飘来的云给遮住了。
常年呆在自己宫里不出门的文嫔扶着门框看了许久天上的云,边上伺候的人恭敬地立在一旁不敢劝告分毫。
又一朵云飘过去了,数着不知几朵云的文嫔,有些漫不经心问道:“今日小厨房可有什么菜品?”
伺候的丫头谨慎道:“厨房见这几日暑气有些上来了,所以给娘娘备了些四神汤,还做了些酸红藕”
文嫔抬手止住了那丫头继续往下说的话:“把四神汤换成鸡汤,放些菌子,晚些时候我带些给皇上。”
伺候的丫头有些诧异,因为从她到这宫里开始,就没见过皇上踏进这宫中一步,而这位娘娘也从未出去过。
在此宫中来往进出最多的便是他们这些伺候的人,除了他们,便只有梁王殿下。
如今梁王已经离宫建府,这宫中更是冷清了。
尽管心中思绪万千,但该做的事情伺候的丫头却不敢耽搁,忙行礼退下去做主子安排的事情。
厨房已经将做好的四神汤温在炉子上,随时等着传膳。
但上面突然说要喝鸡汤,随时待命的厨房又开始忙碌起来,特别是据说这汤还是做给皇帝喝的,厨子们就更加谨慎了。
鸡汤,要用现杀的活鸡才算新鲜。
忙得热火朝天的小厨房里突然进来了文嫔。
忙活着的众人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冲文嫔行礼
文嫔直接略过这些人,上前打开的还在炖着汤的瓦罐。
焖煮的罐子蓄积了重重地水汽,被上头地盖子死死的按压着。
蓦然被掀开地罐子里所有的水汽在这一瞬间蒸腾烟雾缭绕。
没料到文嫔会突然掀盖子,还跪在地上地没有起来的人梁连忙磕头请罪。
被洪水汽氤氲模糊了面容的文嫔好似若有若无地轻笑了一声,纤白的手指垫着白布将盖子放下,
文嫔扫视了一眼跪着的人,道:“这汤谁做的?”
跪在最前面的胖厨子不敢揣摩主子的想法,只得应声:“回主子,我做的。”
文嫔轻笑,柔和道:“这鸡汤看起来甚是鲜亮,只是那菌子还未下,少了些许滋味。”
胖厨子连连点头:“这就下这就下!”
文嫔好心提醒了一句:“若是菌子炖煮时间不够那可是能致命的。”
胖厨子顿时汗如雨下。
没待一会儿文嫔就走了,好似来这一趟就是为了看一眼那鸡汤以及提醒厨子放菌子。
待文嫔的身影消失,跪着的一地人才连忙爬起来。
速度最快的当属刚才跪在前头的胖厨子。
所有人都忙去处理刚才自己没做完的事情,只有胖厨子逆着人往后走。
胖厨子来到队伍的末尾,抬脚对着还没站起来的瘦弱的身影就是狠狠一脚。
胖厨子狠声道:“刚才菌子为什么不放下去!”
还没爬起来又被踹翻在地的瘦弱的人没敢说话,低着头默默的忍受着胖厨子一脚又一脚的踢踹。
终于,胖厨子累了,气喘吁吁地扶着那水缸般地粗腰,骂道:“还不快去!耽误了主子送汤的时间你是想被砍头吗!”
一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瘦弱的人有些畏生生道:“菌子这时下了,怕是炖不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