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寡妇和闷石匠(24)+番外

作者: 甜汤团 阅读记录

魏石闭上了眼,平复准备入睡。

……

黑夜里,这场春雨似乎变成了夏天才能见到的瓢泼大雨。

瞬间席卷了这个小小的花坞村。

花坞村后山再往深处是茂密的丛林,平时除了猎户和一些身强体壮的男人很少有人进去。

魏石是这里的常客。

他似乎要去修石碑,正在山间快步走着。

忽然,身后传来一声娇气十足的声音。

“魏石……”

高大的男人猛然回头,就看见了一个小小的身影,在雨中缩成一团。

她浑身湿透,可怜兮兮的看着面前的男人。

“魏石,我好冷……”

慧娘抱着双手不住打着哆嗦,魏石几乎是没有犹豫的,快步上前,将人抱了起来。

就和……白天一样。

此时的慧娘缩在魏石怀里,像是一团绵软羊羔。

魏石大掌抱着人,五指下的触感柔软滑腻……也和白天相同……

怀里的人似乎不同了,她抬头,一双眼里像是有小钩子一样,忽然伸出两只白嫩的藕臂,又重复了一遍:“魏石……我好冷……”

…………

魏石猛然睁眼。

窗外传来叽叽喳喳的黄鹂鸟叫声,天光大亮,晨曦的碎阳洒在窗沿上。

男人迷茫地看着房梁,缓了好一会儿才慢慢起身。

而当他坐起时,似乎忽然感受到了什么。

面色一僵。

砚台一般也不怎么睡懒觉,早早就会起来读书。

他揉着眼睛走到院中时,忽然发现一向早上劈柴的哥哥正在洗衣裳。

“哥!你怎么这会儿洗衣裳!”

魏石在水池边搓裤子,面上有些心虚。

“有水,顺道。”

砚台一点没多想,哦了一声:“哥,我明天再去学堂,今天还是在家,假期还没完呢……”

魏石什么都没说,只是嗯了一声,似乎还有点心不在焉。

砚台去灶屋烧火了,没有多想。

-

慧娘昨晚也睡了个好觉。

今天起了个大早,今日无论如何,也要赶紧去镇子上了。

她提着篮子顾不上吃早饭就走了,临走前,按照约定好的将钥匙藏到了她事先和魏石说好的一个砖缝里头。

慧娘很放心,接着就赶忙去村头赶牛车了。

白云镇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

慧娘这几日都没能去成,今天又正好赶上大集,她也不再去固守摆摊,而是直接和上次一样沿街叫卖开来。

这个法子好,不仅卖的更好,还顺带能逛逛街。

晨起慧娘啥也没吃,这会儿看见集市上又卖包子的、米糕的、胡饼的……什么都想买来尝尝。

一边走一边还有热闹可以看。

斗鸡的、唱戏的、说书的比比皆是。

慧娘最喜欢听人说书,只要天桥底下有人,她势必是要挤进去的。

这会儿就是如此。

她手上还拿着一个米糕,挎着篮子就往里挤,甚至孩子般的抢了一个小娃的位置,那小娃刚要委屈撇嘴,慧娘急忙给她手里塞了一颗糖:“给你!”

瞬间,那小娃就不哭了,咧嘴笑。

慧娘安心听着。

今儿讲的又是个情情爱爱的故事,女主角是个小船娘,男主角是个渔老大。

爱恨缠绵,听得慧娘直了眼,而那说书人却很会吊人胃口,一个故事并不是一天就讲完的。

一般都会分成好几日,吸引人日日来听。

讲到正精彩的时候,时间一到,便立马拍桌道:“欲听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人群一片哗然。

慧娘意犹未尽极了。

“明日继续讲吗?”

“继续继续。”

慧娘咬了口大米糕,心头却想的是,她明日可不一定来呀。

这可真是急死个人了。

想了又想,慧娘决定去买几本话本子。

话本子里面也会记一些这样的故事。

慧娘是认字的,这完全得益于小时候她那个蠢蛋哥哥,爹娘那时候还有闲钱,送他上了一年学堂,可惜他经常逃学,就抓慧娘过去顶包。

村里的老夫子老眼昏花,根本记不清自己的学子,只记得有几个身影,一双眼看书都要凑到跟前去。

慧娘时不时就混进去听,虽然没学到啥,但是字倒是真认得一些。

不过写就差点意思了 。

毕竟杜家也买不起纸笔。

最无聊的时候,慧娘买过一个话本子,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即便有一些字不认识也不影响,故事都要背熟了慧娘也舍不得卖了去。

现在好了,她还有砚台呢。

要是实在认不得的字,去找砚台应该行!

这般想着,慧娘一口气买了两本。

话本子都很贵,但买旧的能省一些钱,今日卖络子的钱因为这两个话本子已经没影了。

她路过肉铺的时候,眼巴巴看着那挂在外面的五花肉。

算了……

慧娘抱紧手里的两本旧旧的薄薄的话本子,这就往家里赶去了……

魏石今日准时来了慧娘家中。

此时已经干了快两个时辰的活计了。

他知道慧娘不在家,便是一言不发只做事,院墙加高的好处是外面的动静他都不用管,只听得到院内的声音。

不过当慧娘的脚步声传来时,魏石还是听了出来。

他动作一顿,眼神变得有些不自然。

“我回来了!”

慧娘推门而入,语气和上次一样雀跃。

看见院子里蹲着的男人,她眉梢染上了一丝笑意:“魏石,今天我搓麻食给你吃!”

没有肉,但是慧娘会做好吃的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