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待喻宝园出声,小九就重新翻上了屋顶,把头一扭,是不想同她说话了的意思。
喻宝园恍然大悟,“哦,小九,你是不是害怕小狗?”
小九石化,然后脸色一黑,“怎么会!”
嗯,反正喻宝园明白了,“这么小的小奶狗你也怕?”
小九闹心,“它会长很大的!”
只是说完,小九:“……”
小九无语。
喻宝园忍不住笑了笑,然后认真道,“那你陪它一起长大,是不是就不会怕了?”
小九愣住。
喻宝园继续仰首,然后做悄声状,“你可以偷偷喂它一些羊奶,不要喂牛奶,不耐受。”
“哼!”小九才不要!
第195章 水源
“这是给力宝的。”喻宝园将手中的绘本递给周书生。
力宝年纪还小, 但周书生托老师的关系在京中给力宝寻了一处学堂。
这几日力宝都去了学堂,因为不习惯,还在哭过,周书生也是焦头烂额, 正好今日喻宝园来, 周书生一面道谢, 一面接过绘本。
在周书生心中, 喻宝园总是稳妥的。
当时在青石镇医馆, 那么多人围观,他当时束手无措,也对孩子发了火,但适得其反;是喻宝园解围。
而后,力宝就喜欢了往喻宝园家中跑。
他喊都喊不住。
读书人颜面薄,最怕麻烦旁人。
但力宝三天两头去喻宝园家中,周书生实在抱歉, 每次去找力宝的时候总会少捎带上一些东西。
只是去的时间多了,才知道其实宝园也很多时候不在家中, 但无论宝园在不在, 不少孩子都习惯了会去宝园家里玩。这也是为什么力宝总是喜欢去的缘故, 因为这里除了喻宝园,还有很多村里的孩子。
周书生才知晓自己的忽略了,喻宝园更像镇子里小孩子们的一处心灵寄托。
开心,不开心的事, 都习惯去告诉喻宝园。
也无论是闯祸还是没闯祸, 喻宝园都是他们最好的听众和最好的朋友。
喻宝园会和他们一起制定规则, 约定她不在家中的时候,大家要做什么不做什么, 小孩子们总会相互提醒对方遵守。
所以,有时候,即便家中只有老太太一人,镇子里的小孩子也闹哄哄的,叽叽喳喳,却没有闯祸的。
周书生也没想到今日喻宝园会来送绘本册子,这还是上次见面的时候,宝园随意同力宝说了一声,力宝就说想要,没想到喻宝园真的把每个孩子的话放在了心上。
周书生心生感激。
周书生便也拿力宝不愿意去学堂的事询问喻宝园,想听听喻宝园有什建议。
周书生这趟入京也是备考明年春闱,除了力宝的事,就是读书复习,春闱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几乎都窝在屋中,正好今日送宝园的时候一道散步。
周书生说的,喻宝园其实理解,也如是道,“虽然京中很多孩子很小的年龄就会去学堂,但是确实对小孩子来说,终日坐在同一张课桌前的日子有些难熬。”
喻宝园只说了京中,没有说这里。
京中和别处都一样,而且,还会比别处更甚。
学堂,私塾,还有族学,其实从很小的年纪就开始。
喻宝园尽量用周书生能理解的言辞解释给他听。
小孩子被教导从很小的时候就要固定在同一个位置,听课,背书,写字,对师长言听计从,这些都是违背小孩子天性的,除了很小一部分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学习的热忱之外,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喜欢玩耍的。
因为小孩子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认知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还包括自身心态的调节,对自律和规则的理解等等……
所以,现在的教育才会统称为学龄前,也就是这个年龄段之间的年纪并不适合正式的学习。但如果是书画,艺术,音乐,运动,包括语言的启蒙却是很好。
就好比春天要播种,秋天收获一样的规律一样。
虽然在特定的环境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但那是特定的环境和地理位置,就像小孩子中,除了很小时候就表现出来天赋的那一小撮孩子之外,大多数的小孩子和植物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律,是不适合过早,加入过量的学习;等他真正到了需要努力读书的时候,反而会体会到揠苗助长……
喻宝园说这些的时候,周书生一直在认真听着。
“所以,如果力宝已经去了学堂,提早适应这样的环境是好的,但是也要给他时间,不需要拿他和其他孩子相比,也不用给他制定太过明确的目标;每日他从学堂回来的时候,多花些时间同他聊聊学堂的人和事,譬如,饭菜好不好吃,夫子和同窗之间有没有什么趣事,以及,他最喜欢什么,还希望明日去学堂做什么,或者遇见什么,在他心中做正面引导,做他坚实的后盾,让他知晓,无论他在学堂好和坏,但在他爹爹心中,他永远都是最好的,他是被关注和爱护的那个,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喻宝园说完,也笑着看向周书生。
周书生也豁然开朗。
这些道理其实他也想过,也在他脑海里弯弯绕绕得出现过,他也不知道这样想对还是不对;是对孩子太过溺爱,还是对孩子负责。但今日同喻宝园说完,周书生更坚定这些是对的。那又何必在意旁人是何眼光看他?
周书生只觉压在心头的一块沉石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