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山骨一直昏迷了五天五夜。
在云陶山的时候,有时打猎也会被野兽所伤。
附近的大夫大都是看病的。
狰狞的野兽伤口,以及山中的毒虫毒草大夫大都看不了,都是祖传的方子在用。
老太太一直随身带着。
喻山骨从来没有伤得这么重过,老太太知晓,宫中和京中一定出了很大的事。
老太太心疼。
而喻山骨昏迷的这五日,京中乱成一团。
辰王以雷霆之势发动了一场宫变,而且直接杀了先帝和太子,未留余地。成王败寇,从一开始辰王就不计名声与后果,只看重了皇位。
这次宫变辰王依靠了宫中的一干年迈内侍。
先帝改革,动了不少世家利益,也懂了不少内侍利益,而不少世家利益又是同内侍官利益纠缠在一起。
利益熏心,谁都敢铤而走险。
辰王预谋已久,宫变之前,边关生乱,平远王恰好带兵出征,特意将人支开。
这些年迈又在宫中的内侍官,并不在先帝身边,宫变是利益交换。
朝中有不少朝臣都是辰王一系,所以辰王这次叛乱来得急,却站住了脚。
但不少旧臣仍旧宁肯撞死在金殿之上,也不肯奉辰王为主。
这让辰王恼怒不堪,直接在金殿上大开杀戒,连亲眷都未放过。染血的金殿让辰王一系的官员都看得背脊发凉。
这五日,京中不敢出门。
但即便闭门不出,也可能被乱军洗劫一空。
京中多的是流离失所的百姓。
辰王不惧这些,同不惧朝中一个道理。
古往今来,如果京中世家和朝臣无法撼动,就迁都。
西秦京中已有百年历史,但只要迁都,这些旧臣,京中世家,甚至百姓都不会成为桎梏。
如果杀尽不听话的官员,再有人妄想平乱,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去推动国家这种庞大的机构运转。
所以在疯子眼中,官员不是必须的,京中百姓也不是必须的,名声更不是必须的。
所以朝中和京中人人自危。
辰王势头来得太快,京中与外界的消息又被隔绝,短时间内根本不会有人来京中救驾。
当时的京中就好似一个密不透风的牢笼,连苍蝇都飞不出去一只。
辰王要赶在东窗事发前,让所有的官员站队,上这条船,便再也下不来。
就这样,京中一直笼罩在阴霾当中,大约始于二十日。
喻山骨在昏迷了五日之后,渐渐有了意识,但都在养伤。老太太趁着外出买食物买药,或多或少打听了些京中时局,但不敢多问,本就人心惶惶,老太太只能听到什么告诉喻山骨说什么。
喻山骨一直安静听着,没有打断,也没有说话。
但老太太知晓,越是如此,越说明心里装了事情。
辰王之乱已经二十余日,各处都在戒严,这样的日子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又过了几日,老太太外出采买,又打听了一圈京中形式。
但周围之人各个行色紧张,连叛军都有些心不在焉,老太太是听说驻军开拔,要到京中了。
有人劝说老太太这几日别出门了。
老太太慌忙折回,但并未见到喻山骨踪迹。
老太太慌乱,想出门去寻,但不知道哪里能寻得到。
眼下京中恐怕又要生变故,老太太心乱如麻。
仔细想,喻山骨心里应当藏了两件事—— 一是杀辰王以慰藉天子和太子,二是小殿下安危。
他一己之力根本进不了辰王,他如果求死,小殿下安危便没有了后续,老太太忽然想,喻山骨应当是去平远王府了。
虽然平远王不在京中,但孩子在。
他就算见不到王家老夫人,也会远远守着往平远王府看一眼,确保平远王府是安稳的。
老太太刚想往平远王府去,就见到了折回的喻山骨。
自京中出事以来,老太太都一次见到喻山骨脸上露出笑意,也拽着她往回。
等到了安全处,喻山骨才取下斗篷上的帽子,同老太太说道,“母亲,我方才见到梁将军了。”
梁将军?
老太太记得。
梁将军是禁军副统领,喻山骨的上峰。
京中这次出事,同禁军统领于河分不开关系。于河与辰王里应外合,京中禁军有口难言。
梁将军告诉喻山骨,自己只能忍辱负重,才能让人将消息送出去。如今,各路驻军都在来京路上,要讨伐辰王。平远王也在回京路上,京中就要见到曙光了。
这与老太太听到的不谋而合。
梁将军也告诉喻山骨,他现在的身份不宜露面。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因小失大。
殿下的事他来安排,他会确保殿下安全,让喻山骨照顾好自己,等驻军入京,朝中自会给殿下交待。
喻山骨原本是不放心的,但是遇到梁将军,听他说起费尽周折让人离开送信的消息,喻山骨信了。
更重要的是,眼下他露面,会牵连殿下。
梁将军的身份比他更合适。
梁将军让他养好伤,静观其变。
老太太也安心,梁军行事比你方便,你安心养伤,终会有替天子讨回公道的一日。
……
就这样,一晃时间又过去了六七日。
这六七日,老太太和喻山骨都未外出离开过,也是从这时起,京中开始有动静,应当是各路驻军入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