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喜欢这个人是陆衍,不是因为贺家同平远王府走得近,不是因为他和清风同陆衍一起长大,而是比起二皇子,陆衍是更合适的人。
如果这个时候在背后推波助澜的人是二皇子,那这个人的城府,心性都是猜不透的深……
商廷安还在疑惑。
贺常玉已经收起思绪,看向陆衍。
“不急,不出意外,很快就会有结果了。”陆衍淡声。
商廷安叹气,“也只能如此了。”
“先不同你们说了,我去长空那处,答应过他的物资我搞到了,他也得给我吐些东西出来。”商廷安一面嚷嚷着一面撩起帘栊出了屋中,急急忙忙就往苑外去。
入秋了,商廷安撩起帘栊的一瞬,风里都带了凉意。
商廷安接过一旁侍从递来的披风,一面说着话,一面脚下生风,好似一刻都不敢耽误。
商廷安离开,屋中就剩了陆衍与贺常玉两人。
陆衍环臂看着沙盘上的城镇和旗帜,目光如炬,却不言语。
从贺常玉的角度看去,像极了老爷子……
在平远王府的“子弟”里,陆衍是最不像老爷子的一个,却也是最像老爷子的一个。
这句矛盾在陆衍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直看我做什么?”陆衍忽然出声,贺常玉回过神来,淡声道,“商廷安说的不错,此事蹊跷,背后有一双看不见的手,推着你、我,苏长空和商廷安到了眼下这一步,不会有这般巧合。”
陆衍俯身,一手撑着沙盘上的扶手,一手伸手拨弄着沙盘上的旗帜,不断调整布局,一面平静道,“一双看不见的手,对旁人是;对你,应当不是。”
贺常玉微微蹙眉,没有直接接陆衍的话,而是话锋一转,说起了旁的事情,“自天家登基以来,一直都不曾关心暗卫之事。天家登基前,是闲散郡王,登基之后,忽然接触朝中之事,纷繁复杂,登基之初便每日焦头烂额,夜以继日也不完的折子,也曾打过退堂鼓,不想做天子了。”
陆衍没有移目,只低声道,“你们暗卫才知道的事,无需在我跟前说。”
贺常玉继续,“后来是余相,刘太尉,还有朝中不少老臣一直从旁辅佐,又并了翰林院诸多编纂编修一路托举,大约三年,才能勉强应付朝中日常。”
陆衍:“……”
“贺常玉。”陆衍提醒,“慎言。”
贺常玉却好似没听见,继续道,“余相曾同几位老臣说起,天家资质有限,但幸得人品宽厚,有帝王心胸。到天家这一朝,西秦要用不少年休养生息,也尚在情理之中。但天家之后,观东宫,聪慧不及天家;二皇子有帝王心术,却未得天家人厚;西秦往后之路,恐还曲折反复。”
“史官都不敢记的,贺家记得太清楚。”陆衍提醒。
“我想要说的并不是此意。”贺常玉看他,继续道,“天家如此心性,在登基十年后,忽然有一日找老爷子问起暗卫中还有一处精锐如何安置和使用的。”
陆衍这才转眸看他。
暗卫中的精锐?
陆衍在京中多年都没听老爷子或旁人提起过,这是头一次。
贺常玉知晓他并不清楚,也不准备隐瞒,“暗卫建立的目的,是保护皇室和西秦安稳,暗卫的守则是不设派系之争。暗卫可以替皇室做事,但不能涉足任何皇位的更迭,皇储的废立。所以暗卫内部体系繁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听命于皇室,保卫皇室,但还有一部分精锐,是皇室,甚至天家都不知晓安置在何处,只有西秦国运与皇室存亡收到威胁,才会启用。换言之,这些精锐在何处,做什么,怎么调度,皇室和天家都不知晓。”
听到这里,陆衍也不由拢紧眉头。
贺常玉继续,“天家连朝中的事都分神不及,焦头烂额,更从来不会过问暗卫的事。辰王之乱后,暗卫的主要职责就是肃清辰王党羽,稳定江山社稷。天家不过问,听也是草草嗯一声,天家并不上心,老爷子说,帝王与帝王不同,这是天家的心性,无甚奇怪的。但就在天家登基后的第十年,天家却忽然过问起了这一批暗卫的精锐在何处,做什么,如何调动的……”
陆衍明白了。
如果天家一开始就问起过这些事并不奇怪;但天家一开始并不在意,而且天家也是不在意的性子,却有一日忽然过问,这其中便有问题了。
“老爷子那时就察觉了?”陆衍猜到。
贺常玉颔首,“是,老爷子察觉了,老爷子说一个人的心性不会无缘无故改变,事出反常,一定有缘由。”
陆衍道,“老爷子一直找看暗卫,也浸淫官场多年,又一直伴在君侧,侍奉过三朝,应当察觉蛛丝马迹了?”
贺常玉点头,“是。在此之前,还有一事,老爷子一直搁在心里。”
陆衍转眸看他,也不说他今日多话了。
贺常玉此人行得是暗卫之事,很清楚什么话当说,什么话不当说,他要说的,你提醒多次,他也不会闭口;他不说的,就算是严刑逼供,他恐怕也不会开口。
他又不可能真的封上他的嘴。
贺常玉也不隐瞒,“当初辰王之乱,事后复盘过很多次,但是就如此巧合,宫中暗卫悉数被支开,老爷子那时起就怀疑暗卫中有内鬼。但暗卫内的体系复杂,又相互牵制,有好处,也有坏处。有人很熟悉暗卫内部操作,并且运作得极好,就将一连串棘手的事逐次点燃,调离和支开了近乎全数的暗卫。但事后复盘,这些调离都是合理,应景,及时,而辰王之乱才是突发,早有预谋,所以此事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