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云深处有为家(271)

.

第217章 我的梦想.

“你的..... 梦想?”万通很是不解:“就是这个?”

“当然!”吴有为握拳:“我的梦想,就是让大明君临天下!”

“拉倒吧!”万通很想撬开他的脑袋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皇爷已经君临天下了。”

“那只是大明的天下。”吴有为摇头:“我说的是天下,整个天下!”

“这还不是整个天下?”万通不是很理解吴有为的“天下”。

“我要大明成为世界霸主!”吴有为换了个说法:“现在的各属国,你觉得他们是真心臣服于大明的么?”

万通很想点头,只是不能违心。

大明的属国,现在有几个了?

在成祖的时候,可是有三四十个,每年来往的使臣成群结队。

可是现在呢?

一年到头就那么几个,每次来朝拜进贡的东西,都是他们当地的特产,例如给两箱金沙,一箱金珠什么的,就当是朝贡了。

而大明则是为了宗主国的名声,回给对方两倍到三倍的赏赐。

绫罗绸缎,丝帛锦绢,茶叶,瓷器,一样不少。

还都是精品,让那些人每次见到都恨不得生吞了去!

与其说他们是来朝见的,不如说是来做买卖的,而且每次都是几倍的利益,到了他们那里,这些东西恐怕会翻上一百倍!

海运虽然凋零了,但是暴利仍在。

“我要的是让大明如同盛唐一般。”吴有为雄心勃勃:“占地盘,占地盘,占地盘!"

万通......!!”

“到时候明月所照之处,便是我大明的江山!”吴有为突然想到了这么一个口号。

这本来是一个港台古装剧里主角应付皇帝拍马屁的话,但是用在这里太合适了。

疏散了一下自己的情怀,吴有为心情大好。

但是万通却打击了他:“你说的这么多,哪儿不要银子?

吴有为:“嗯?”

“扩充地盘就得扩军,你知道军中一年要消耗多少么?”万通不想打击他,但是也不想让他做白日梦:“没钱,怎么养活那些军队?"

大明缺钱,缺钱缺的厉害。

“那我还得想个赚钱的法子啊!”吴有为摸了摸下巴:“盐不行,那是朝廷控制的东西;茶也不行,那也是朝廷控制的玩意儿;金银不行,铁更不行,金属看样子没机会了。

“那你想弄点什么赚钱的东西?”万通逗他:“要不,倒腾点儿海货?"

因为海外农作物已经在皇爷跟前挂了名头,草莓更是赚钱的很,要是多几个草莓这样的东西,倒是能赚不少。

“草莓那是水果。”吴有为毫不客气的翻白眼:“海外农作物能赚什么钱?那都是关乎民生的东西。”

那些东西他也没指望能赚钱,也就尚铭,能忽悠那些皇亲国戚们买种子,等这些东西一多起来,就该不值钱了。

等他们发现草莓一年四季都能种植的时候,更会... 泛滥了。

“那你想到什么了?”万通好奇,想知道他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可以增加军费?

要知道现在朝廷户部已经没多少银子了。

吴有为知道大明其实有钱的,只不过藏富于民间。

尤其是江南大户们,一个个肥的流油!

当年清军入关,为什么非要选择江南的嘉定和扬州屠城?

真的是因为那里的守军很顽固么?

屠城之后,那些人的家产呢?

“想一个能用上的,离不开的,还能赚钱的东西!”吴有为道:“百姓无非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有钱人家呢?则讲究的是琴棋书画诗酒花。”

“你想酿酒?”万通想了想:“那还真可以。

别的不说,葡萄酒就不错。

“酿酒需要时间。”吴有为摇头:“可以当个副业干,主业不行。

这个话题俩人说了一晚上,也没能想出个好主意。

吴有为的屋里有个小炉子,烧上炭,上面坐上水壶,不缺开水,本来想冲茶喝的,让万通给拦住了:“别冲茶了,白天睡多了,晚上再冲茶提神,还睡不睡觉了?”

“就是不想睡呀!”吴有为很精神的样子。

万通心中一动,刚要开口,林素管家来了

“看到屋里的灯亮着,这里也没小小在,我就进来看看。”林素管家的借口很好,家里如今人少,怕伺候不周到。

可是他就站在那里看着,硬顶着万通冷冷的眼神不出去。

就在万通忍不住想要发威的时候,他带来的人也在【门外喊他了:“大人?大人!有紧急消息传来!”

吴有为无辜的看着万通:本来可以那啥一把的,谁知道各种碰到....。

林素管家也很无辜的好么!

万通一抹脸,只好出了门。

林素管家也随之告辞了。

不一会儿万通让人来跟吴有为说,他在客院休息了。

意思就是让吴有为洗洗睡吧!

吴有为能睡着么?

当然不可能了。

他去了书房,在书房里,点着烛火,提笔研磨。

一边研磨一边想主意。

粮食不能沾,金属不能搞,那只能弄一些别的东西了。

磨了半天墨,磨好了他就放下了,发愁弄点什么出来。

手上没活儿,他就伸手拿了一块糖。

因为是过年嘛,家里买了不少的糖,不过都是米糖,蜜糖。

做成各种动物形状,里头还有花生、核桃、杏仁等物,花样繁多。

还有奶糖,只是这东西卖得贵,吴有为让方大厨研究了一下,将奶用茶叶或者杏仁去腥,然后加入米糖用锅熬煮,成为了棕色的奶糖。

虽然奶香浓郁却不腥膻,里头还裹着花生核桃等物,林素管家在年前送礼的时候还让人装了一盒子,每一家都送一盒。

反响十分不错,他拿着糖捏在手里,却愣住不动了。

糖,虽然不像盐一般,为人类生存所必须,却是人类饮食生活当中一项非常重要而且昂贵的农产加工品。

事实上,即便是在近代的工业革命后,制糖业一直是一项非常赚钱的产业。

唐代初期,糖是贡品,只有皇室能够尝到,唐中叶以后,才扫渐走向民间。宋代的工商业颇为繁华,据记载城市当中已经有“诸般糖作坊”,《东京梦华录》卷二中“州桥夜市”就有“素签沙糖、鸡头穰沙糖”等小吃的记载,“饮食果子”里则有“西川乳糖、狮子糖”等等甜点。

不过,即便已经发展到明朝这个时候,糖或者甜品还是非常昂贵的东西。

唐,无疑为高利润产品之一。

东南亚,尤其是日本不产糖,糖价贵如天。

贩糖于高丽、日本,更重要的是,当时世界上并没有白砂糖。

现在的制糖还很粗糙,就是按照《泉南杂志》中的记载行事:“用甘蔗汁煮黑糖,烹炼成白。劈鸭卵搅之,使渣滓上浮”。

说白了,方法是把黑糖放进锅中,用水溶化,然后把锅烧开,糖水滚动,浮沫升起,撇掉浮沫,咸鸭蛋打碎后放入糖水中搅拌,把许多杂质裹在里面,把它撇掉,杂质就减少了一些。

就这样直煮下去,再煮再撇,直到没有浮沫升起为止。

但是所得的糖虽然好,却不是后世人常见的白砂糖,只能是一般好的糖而已。

吴有为记得历史,上记载,真正精制白砂糖的技术要到明嘉靖年中,才被偶然发现。

根据《天工开物》中的记述如下:“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淋下,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实际上的做法是取出赤糖中颗粒大而完整、比较不干净的颗粒,装入漏斗状的陶缸中,淋上一遍又一遍的黄泥水,使黑渣顺孔流出,上层的糖自然变白,愈上层愈洁白,就是白糖。

所以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取出上层的白砂糖,中层的黄砂糖,下层的褐砂糖(这种褐砂糖比未经精练的黑砂糖好不到那去,但多少颜色浅一点,勉强能分出等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