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原来生孩子跟下饺子一样,半年一个一年一个,就没断过,可是自从水痘之后,就.....
她身为正宫娘娘,那些孕妇都是她的责任,每个人她都照顾过,就连万妃,都有关注。
没生过不代表没见过。
“那、那... 哪皇爷... 还是没儿.....”钱太后却突然鸣呜大哭起来:“柏... 生的不是儿子!万妃生的也不是!”
王皇后赶紧上前劝:“母后,您别哭啊!这能生就行,只要能生,不愁生不出儿子,宫中那么多女子,总有能生出来的.....”
“皇帝践祚多久了?生的皇..... 公主都五个了!”钱太后这个时候是真的后悔了,早知道没儿子,就不该给柏妃那么大的权力。
要说柏妃之所以有那么厉害,还不是因为有她么!
不管怎么说,钱太后也是正宫娘娘,先帝因为跟她伉俪情深,对她十分优容,后宫大权在握,就连周太后都不敢轻迎其锋。
现在却害的自己的夫君留下的儿子没有人继承香火,她死了也没脸去天,上见先帝。
这么想着,一口血就喷了出来。
“来人!快来人!”王皇后当时就吓的差点儿魂儿都飞了!
她没想过钱太后竟然这么、这么激烈的反应!
后宫中一片混乱,宪宗皇帝在听说钱太后病重的时候,还一愣:“前些日子不是说,好了许多吗?"
王皇后派来的太监低头小声道:“听说是因为柏妃娘娘和万妃娘娘生的都是公主,太后一时激动... 呕血而出.....
宪宗皇帝沉默不语,万通当时就在身边,怀恩太监朝他使了个眼色,万通就开口道:“太后娘娘也是... 关心皇爷,唉,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如今臣的大哥每每想起母亲还伤心呢!臣是个没福气的,一出生母亲就没了,尚未见过慈颜,但看太后娘娘此番,才知道,一个母亲的心.....。
尽管这母亲还不是亲生的,可钱太后说实话,也没啥坏心,她是个明事理的女人。
就是没选对人。
“太后... 太后也是关心朕的....”宪宗皇帝一一直管钱太后叫“太后”,而管周太后叫“母后”。
从称呼上就能看出远近亲疏了。
“那,皇爷....?“怀恩太监道:“可要过去看看太后?"
“走吧,让人准备一下... 哦,忠明,跟朕一起去!”宪宗皇帝吩咐道:“摆驾慈宁宫。
钱太后为什么吐血?
大家都心知肚明,就连周太后听说了都去了慈宁宫,正好跟宪宗皇帝赶到了一起。
可是宪宗皇帝到了慈宁宫,钱太后却不见他!
钱太后握着周太后的手哭道:“让皇爷回去... 衷家没脸见他啊!”
周太后安慰她:“姐姐说什么呢?他是我们的儿子,您还没脸见他?让他跪在庭中听训都是应该的。
“不是,不是的!”钱太后哀伤的道:“是哀家错了,错了啊!”
周太后着急的道:“姐姐,您可别伤心了,这眼睛还要不要了?"
钱太后当年因为土木堡之变,英宗皇帝被俘虏,哭瞎了一只眼睛,现在这么个哭法儿,眼睛还不得旧疾复发啊?
不管周太后怎么说,钱太后就是不见宪宗皇帝,宪宗皇帝也知道,不止自己有心结,钱太后同样也有心结,不见... 就不见吧。
嘱咐人好好伺候太后,便真的在庭院里跪着磕了头,才退出慈宁宫。
第255章 慈懿皇太后崩
等万通再次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好几天之后的事情了,都六月份了。
“娘娘可还好?”吴有为见他回来了,先问了一声万妃。
“好,好着呢!”万通笑着道:“是个小公主,不过皇爷很喜欢,小公主长得很像皇爷。”
吴有为一愣:“也是... 公主?"
嗯,是个公主。”万通道:“生的时候也没费劲,长姐阵痛刚有一点,就吃了一碗面。”
吴有为..... 啊?"
“吃过了鸡蛋面面,攒了劲儿,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就生了,前后不过三个时辰而已。”万通道:“我去的那会儿,羊水还没破呢!"
所以虽然说是生了一晚上,可真的生的时间也就两三个时辰,其他的都没折腾,甚至连医女都没用,上。
参汤喝了一碗,孩子哭声洪亮。
不过吴有为注意的关键点不是这个,而是皱眉:“两宫娘娘生的都是公主?"
他记得历史上,宪宗皇帝的公主一共就五个还是六个来着?其中四公主早天,连个名字都没有,剩下的几位公主倒是都长寿,一直到嘉靖年间才陆续去世。
儿子倒是不少,只不过出生的都晚一些,历史上说是因为万妃的关系,其实要吴有为来说,只是儿子晚出生而已,又不是没有。
“是啊!”万通道:“皇爷心情不太好,慈宁宫的钱太后....
虽然是宫禁中事,但是并不是什么秘密,再说皇爷得了两个皇女,也是皇家的金枝玉叶,不能普天同庆,也不至于完全没动静。
吴有为也知道了钱太后身体不好了的事情。
宫里新添了两位公主,并没有大肆庆祝,只是寻常发了赏赐而已,朝臣们知道之后,面面相觑;柏珍在家里闭门不出,他这是羞的!
六月丙午,免江西被灾秋粮。
因为南方如今暂时不缺粮,宪宗皇帝有免掉秋粮的底气,也让朝臣们知道,他这个皇帝的成功之处。
果然,这样一来,江西的百姓们对皇帝首先就感恩戴德了。
民间的声望更加的高了,虽然这位皇帝年轻,但是他看起来还不错,尤其刚登基几年就有不少的好作为。
可能是因为江西灾情被人获知,辛亥,开城贼满俊反,陕西总兵官宁远伯任寿、巡抚都御史陈价讨之。
反贼基本上隔三差五就闹一次,大家都习惯了,军中倒是觉得这是好事儿,起码有仗打,还能立功得一些嘉奖。
可是朝中不高兴了,因为打仗等于花钱。
幸好国库里头还有点钱,加上这个时候江南的夏税到了,罗伦也来了奏折,说那边的情况十分良好,双季稻已经推广了一半,因为良种不太够,所以要想继续推广下去,就得等明年,而他现在实验的三季稻,已经有了点儿眉目了。
吴有为给他回信,让他注意,这么频繁的种植,怕起什么灾害,他不知道什么样的东西能防治病虫害,但是他知道一点:稻田养鱼!
这多亏了当年看了不少中央播放的纪律片,稻田养鱼是双赢的一种农业手段,鱼吃虫卵、细小的害虫,还能长肥,又能肥田。
他还记得稻田养鱼的一些步骤,足足写了好几页,回信的信封都被撑得鼓鼓囊囊,又怕罗伦在那边支应不过来,特意捎去了三千两白银给他:“知君清廉,但无钱不成,
支援白银三千两,请君善用。
又给了去的人一千两:“偷偷交给罗老爷和罗老夫人,罗大人成亲家里没钱怎么成?
“可是,大人不收怎么办?”去的人可是知道,罗伦是真心实意为百姓办事的好官,你给他钱,他转手就能捐出去。
“那你就说,这是分红!”吴有为想了想:“就说京中有买卖,我算了他一份,这些是分红,跟我给他的钱不一样,那是支援他搞研究的,这钱是给家里改善生活的!"
不止有钱财,还有北边的一些药材和特产也运了不少过去,知道那地方热得很,他就让人拉了一车的绿豆。
各色东西备了十车,为了给罗伦造声势,吴有为送去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带着内造字样的,他从二嫂那里学来的,如今孟家对吴孟氏那是真心羨慕的,就连女眷们的酸话都不说了。
皆因吴有为这些年每次给二嫂带回去的东西,都是内造上用的,大到花瓶瓷器布匹吃食,小到哪怕是一个耳坠子,那也不是外面的手艺。
孟家的人再也不敢小看守寡的吴孟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