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向心力(286)+番外

作者: 顾星玥 阅读记录

“小雨,来天桥边上。”

施淮雨在接到电话那瞬间就隐隐有预感,这时照孟景桥指令移步过去,甫一看到立在人行道上的高大身影就忍不住弯了眉眼。孟景桥身上穿着和告白那日如出一辙神风中学漂亮正装,这时候拿着手机满眼都是碎光。他在遥相对视间冲自己最爱的少年说出无比温柔的话:

“上次过生日,我给你准备的庆祝因为方寻康那件事被搞砸了。所以我今天没考周考,特地带着这个来言信看你。”

热血高三只有一次,十八岁成年只有一次,在理综周测后看心爱少年跨越大半座城市为他放起烟花自然也只有一次。心动和震撼不停冲击着施淮雨,让他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天桥下的神风少年仰起脑袋,在漫天绚烂烟火下冲他说出那句迟到了十多天的最真挚祝福:

“男朋友,生日快乐。十八岁后的每一天,也都要开心快乐。”

第151章 成人仪式

话是这么说,高三最后那段日子却当然做不到天天快乐。

大大小小的周测依然不少,但事到如今考生们早就对这些大大小小的测试麻木,走出考场后都懒得再吵焦虑排名的话。

“唉,好烦啊。我刚刚回了趟理七,感觉他们现在过得比我们舒服多了。”

某天午自习,黄诚唉声叹气走进位于二楼的菁英班教室。袁轩闻言仰起脑袋:

“我每天都会去理九,感觉差不多啊?我们班就是前几排多走了点人,张峋宇排座位排得有点头疼。”

“扯淡,你那是对象在原来班里啊。唉,施淮雨谈的是跨校恋爱都能隔三差五见面,就我一个连对象都没有,天天就看着你们甜甜蜜蜜的眼红。”

听话题转到自己,想起袁轩徐星星在自己背后卿卿我我画面的施淮雨顺嘴道:

“你该庆幸他谈的是理九同学而不是哪个文科生。不然现在你俩被排成同桌,一到课间串班可有你受的。”

黄诚闻言立刻哀嚎起来,发出“已老实求放过”的声音。而后一旁围观的魏语潇忽然想起什么,看着施淮雨和袁轩加入话题:

“说起这个,成人礼时候咱们是不是要回原来班?峋哥昨天跟我说他现在可难过了,连徽章和纪念卡都是他和温嬢嬢他们亲自去数的。”

施淮雨:……

好吧,三个干正事的班长全被菁英班带走确实会让班主任觉得难过。

但抱怨归抱怨,全年级十四位班主任还是对菁英班这群全年级最优秀同学的飞速成长感到无比欣慰。5月13日成人礼到来那日,他们分别回到自己班级。齐绩一见施淮雨就两眼发光跳了上来:

“施淮雨,你们回来了!我跟你讲,我现在数学能考110多分啦!谢珩说最后冲一把我高考肯定能上120,加上其他科绝对可以考985!”

跳楼事件对理九班同学的冲击太大,因而乍一听齐绩这么说,施淮雨、袁轩、魏语潇三人纷纷露出欣然表情。这天天气格外晴朗,绿草操场上一群身穿中山装式校服的少年们交头接耳诉说着兴奋的期待。恰巧路过的张峋宇扬了扬眉:

“哟,见他们仨回来高兴成这样啊!”

“当然啦!就算再‘菁英’他们也还是理九同学。毕竟‘我们都是一家人’嘛!”

说出这话的是袁轩之前的一名理九好兄弟,那男生勾着袁轩肩膀引经据典,冲张峋宇露出个张扬热烈的笑。张峋宇同样乐了一声:

“行吧。你们这些家人马上要全部屏蔽了,你们在班里也得加油哈!等九月份你们考上好大学,言信还指望靠你们重新打出名堂呢!”

“知道啦——”

七嘴八舌交谈间,广播中的《运动员进行曲》已放到最后。孟霞和邓毅一同走到发言台前,调试话筒准备开始主持成人仪式。激昂交响曲从学校音响里缓缓流泄,邓毅这时候难得双眼炯炯有神,和孟霞一唱一和开口道:

“老师们、同学们、家长们,大家上午好!”

“十八岁,是拼搏奋斗的年纪,也是奔向梦想的年纪;是展翅高飞的年纪,也是追逐热爱的年纪。”

“亲爱的同学们,时序轮转,今天终于轮到你们站在言信校园内,奏响独属于十八岁的青春赞歌。”

“今后你们将步入成人世界,肩负更多责任与使命,也拥抱更大更广阔的天地。下面我们宣布——”

“梦泽市言信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成人典礼,现在开始!”

成人礼邀请了高三年级全部学生家长,苏娴和施安之这时正站在操场旁的家长堆子里,看理二廖凌海、理七黄诚、文二俞梦、文二林欣瑶这四位学校钦定的优秀同学在国歌声中仰头升起最鲜艳的五星红旗。然后校长刘威、十四位高三班主任、四人学生演讲队等几波人依次发言,同学们站在台下鼓掌一轮又一轮,竟难得没对这些形式主义的讲话感到厌烦。施安之在某一时刻朝苏娴亮出屏幕:

“嚯,我朋友的女儿也在言信24届,他小女婿直接给对象写了封祝福信让我朋友夹在成人花束里。好浪漫啊,小雨咋就没运作运作的觉悟?”

听到这话苏娴毫不留情地向他翻了个白眼:

“运什么运,五月中旬办成人礼是言信自己的传统。神风早在二月份百日誓师时候就弄掉了,那时候我们都还不知道他俩在谈恋爱。”

“是噢。那看上去小雨不行啊,没我年轻时候懂浪漫。”

“呵呵,你施安之年轻时候可是连话都不敢跟我说。”

那边已经进行到四个学生一起献上诗朗诵的环节,这对夫妻却明目张胆在家长窝里蛐蛐起自家孩子来。聊着聊着苏娴却忽然想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