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84)+番外
听到这话,张李两位老师交换了一个不解的眼神。游离在各学校外的张峋宇都还好,曾是言信学生的李俊荣却蹙起了眉:
“吕老师,那您可就错了。之前几届不好说,但施淮雨那一届,尖子去言信绝对不会差。”
吕振国闻言茫然地抬起头,还沉浸在“我们梦一吊打言信”的春秋大梦里没回过神。李俊荣的表情却已变得严肃起来:
“您应该知道言信中学的初中部一直都是全省第一。但是在两千年那会儿,言信高中部也特别特别强。
“那时言信神风是真正的‘平分天下’,地州上的绥一和苍一根本插不上话。加上言信初中对神风的的碾压性优势,大家排‘言风双top’时甚至都是把言信放在前面。
“不过最近几年,言信的教学质量确实下滑了很多。它在18年后就没法跟神风争第一了,而是安静当着无比稳定的全省第二——不管高考成绩还是中考录取线都是。但在21年,中考录取线这点发生了变化。
“那年神风高三的管理出了点问题,言信却考得特别好。加上绥城一中考出了个二十年来最好的成绩,神风的断层优势在那年被削弱了许多。
“言信很多人都有很强的爱校情怀,于是梦泽市不少优质生源从言信初中流向高中部,而不是像往年一样大量去到神风。那段时间的录取特别精彩。等分数线正式出来那天,言信和神风的公费最低分成了完全相同的572分。”
吕振国不知喝了多少,似懂非懂地听李俊荣讲完这一串故事,继续满脸带笑地说道:
“嘿嘿,公费线而已嘛……就算有也不过是凤毛麟角,言信肯定不行的。”
李俊荣却很快出言否定了他:
“不,这两百多号和神风起点一致的公费生只是言信重新崛起的开始。那年入学的24届现在一共考了两场市统测,言信每场都追神风追得特别紧,两次平均分只差神风0.2的0.18。
“而且那两百多号公费生里,真的有特别特别厉害的人。集训营高一班那个廖凌海你们知道吧——那是言信24届的年级第一,第一次市统拿了梦泽市全科状元,第二以一分之差成了榜眼。
“不只是年级第一,言信其他尖子也很有实力。在往届市统测里,全市前二十神风至少要占四分之三。这两次神风却都只有十个出头,因为言信有七个在年级内断层领先的学生,每次统测都在前二十待着。”
听到这串数据,吕振国的表情变得更加迷茫。李俊荣趁热打铁下了最后的结论:
“因此,我们神风特别关注言信这届。我不知道其他学校怎么看,但在我们看来,言信24届,是神风至少二十年来遇到最强的对手。”
***
三位老师走出家常菜馆时,吕振国已经晕乎到不省人事了。
张峋宇和李俊荣一左一右将他架上汽车后座,预备让张峋宇将他顺路送回一中。车门将关时,吕振国突然抬眼问出这样一句话:
“李老师……您到底是啥子来头啊?”
“什么?”
“一个神风的老师,怎么想都不该这样帮言信说话啊……您是啥来头?”
听到这个问题,李俊荣嘴角挑起一抹淡笑。随后他答道:
“没什么来头。我只是个见过学校比较多,又希望岭云教坛能百花齐放的普通教育工作者罢了。”
【作者有话说】
【划重点】这段剧情和现实不符,正常情况下物竞成绩不会磨叽到十一月中旬才出,而且国决地点通常是沪江原型城市里另一所大学及其附中。文案里写的“赛制相关内容半考据半架空”,架空主要就是在这里了。
突然想建设一下言信神风校拟文学,这个设定放在武侠paro里应该会很香……让我想想是最近抽时间写还是正文完结后放在最后写。
第47章 天道酬勤
出成绩当天是个星期四,胚胎省队同学零散分布在各自校内。而周五课程一结束,他们就兴高采烈聚起了餐。
“好不容易聚在这里,大家喝一杯!”
坐在一家野生菌火锅店的包间里,黄诚举杯向桌边众人大声道。四下一片应和,大家举起面前玻璃杯相互致意。
鉴于不确定自己酒后会不会又干出上次那种连自己都说不清的怪事,施淮雨今天喝的是椰汁。结束举杯后他轻抿一口,随后听黄诚继续道:
“今天,是我们胚胎省队领到全国初赛成绩的第二天!群里大家都拿到了非常好的每次,孟哥、林学长和胡学长还进了今年真正的省集训队,实在是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
语毕,包间里响起一片掌声。黄诚又让“我们最亲爱的竞赛教练峋哥”发表感言,张峋宇于是笑着清了清嗓子:
“我没什么好发表的啊,你们现在的成绩都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
“刚在集训营认识你们时,我就觉得你们是一群非常爱物理、非常有志向的孩子。
“后来你们组建起‘胚胎省队’,在文延书店自学了一个暑假。我带过很多线上线下的辅导班,但从没见过像你们这样心甘情愿发愤图强的集体。
“那段时间的你们起早贪黑,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懈拼搏。今天的成果是你们应得的,我衷心为你们感到高兴。这就叫‘天道酬勤’,你们的努力就该得到这样的回报。”
语毕,胚胎省队众人再次喝起了彩。在一片兴奋声中,李河对孟景桥喊道:
“对了,孟哥!既然我们大家都考那么好,那你们学校那个大神经病张昊要怎么表示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