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口子的逍遥旅程(144)
“咳咳…”李羽书被呛了几下,无奈道:“桂花,今时不同往日,媛妹妹不再是那个满山跑的村姑了,而是夏王妃,你得对她保持敬畏之心才行。”
“哼~”陈桂花嘟嘟嘴,“你们这些男人就是想的多,媛媛说了,以前什么样,以后也不变。”
“呵呵呵!”李羽书苦笑着,怎么可能不变,现在还好,若是以后真的一步登天,想不变也不行啊!
陈桂花可不管这么多,喜滋滋准备着要带走的行李,还想着要去给爹娘说一声,整个人收拾的不亦乐乎!
李媛他们也回到了老宅,又快要过年了,今年是王浩第一次以“夏王”的名义重新出现在众人眼前,自然要好好热闹一番,最重要的是向世人展示王浩的回归。
新年期间,不仅王家的家臣来了,连邱涛和马子坤也亲自来了,他俩的任务还在准备阶段,所以也能离开一会儿,打算等开春后就正式行动。
而李媛却罕见的接见了一个人,玉娘跟着杨枝走在去正院的路上,她不明白王妃娘娘为什么要见自己,可已经到这儿了,先看看再说吧!
来到主屋,李媛在小书房等着,玉娘入内后立刻行礼问安,李媛摆摆手道:“不用这么多礼,你知道我叫你来干嘛吗?”
看着玉娘摇头,李媛笑呵呵的说道:“我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办。”说着拿出一叠纸张给她。
玉娘接过来一看,好家伙,上面是一些纺织机的改进图纸和棉花的用法,玉娘越看眼睛睁的越大,好半晌才抬起头,声音微微颤抖的说道:“这…这些都是真的……”
“当然~”李媛点点头道。
不愧是有过阅历的人,玉娘很快稳住了心神,“娘娘,为什么选我?这些东西拿给谁都能做啊?”
“呵呵!”李媛满意的笑了,“因为你适合。”之后却没再说什么,就让玉娘先下去了。
其实硬要说原因,真的是李媛说的适合,玉娘的自身经历让她觉得是最合适的人。
怎么说呢,玉娘是个望门寡,本来不必一直守着,可夫家却不放人,硬是把她拖成了老姑娘,后来相看的不是歪瓜裂枣就是老弱残疾,一气之下,干脆绝了嫁人的念头。
可一个女人在这个世道并不容易,幸好得恩人相助,自己还经营了一家绣坊,才撑了下来。
恩人是难得的好心人,帮助了很多和她一样的人,可她自己也因为负心人的缘故,提早香消玉殒,玉娘便接过她的遗志,尽可能的救助那些孤苦无依的女子。
“玉绣坊”大部分绣娘就是这些女子组成的,玉娘毕竟人脉不宽,只能小打小闹,可现在得到王妃娘娘的支持,她的腰杆瞬间就挺直了,无论娘娘的初衷为何,但总归是件好事。
其实李媛只是想着,到底来这个世界走一遭,总要留下点什么吧!按现在的封建制度,不能一上来就喊“男女平等”的口号,这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至少可以先慢慢提高一些女人的社会地位。
而社会地位的高低最主要是看你有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现在李媛开办纺织厂,就是想让更多的女性有收入,也间接提高了她们在家里的地位,更能帮助许多孤寡妇女。
没错,边城有大量遗孤,都是以前打仗时遗留下来的,有娘家的还好,可以相互照顾一番,可很多都是孤身一人,她们没有亲人依靠,只能抱成一团,“玉绣坊”重点招的也是这部分人,可相比庞大的遗孀只是杯水车薪。
所以李媛这下不仅解决了这些女子的安置问题,还会提高她们的生存能力,等纺织厂开放,还会加大商业活动的来往,让纺织品更快的流入市场。
第143章 夏出桃花-23
边城现在也在逐渐改革中,王浩把以前在清朝改良的那一套拿了出来,军政分家,而在边城试点后,把其余五城也改造了一番,虽然不能完全媲美在清朝的时候,可却是当下最适合的制度。
而人们的粮食产量提升了,消费能力也增强了,他将会慢慢提高商人的地位,保证货物的流通,在老百姓有闲钱的前提下,加大经济的发展。
对于边境外的异族,王浩并不想像打蛮族一样把他们打残,而是想通过交换物品的方式慢慢同化,不过这需要的时间很长,不是他这一代能做到的,但他可以先埋下种子,等后面成熟了就会发芽。
除了这些外,燕城和西北的进展也相当的喜人,只怕要不了多久,就得改姓王了,而王浩也提了许多新人,令他们出去扫平那些小股义军,顺便也练练军,其中就有李媛的大哥二哥,王浩想让他们多立点军功,以后才好封赏嘛!
眼下最令他高兴的一件事,就是李媛怀孕,而且一月有余了,王浩扶着老婆慢慢走在花园中散步,后面跟着一大串的人,李媛不禁无奈道:“用得着这么多人跟着吗?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身体很好的……”
“我知道,但还是小心。”王浩瞟了一眼身后的人群道:“你现在是王妃,跟着几个人也不算多~”
“哼,还不多啊~”李媛吐了吐舌头,“算了,你高兴就好,不过这个孩子很安静的,我一时都没察觉到,你也不用这么小心。”看着王浩小心翼翼的扶着她,李媛轻抚着肚子好笑的说道。
“嗯~只是好久没有当父亲了,一时有些生疏,适应一下就好了。”王浩依旧不改态度的应到。
两个相互牵着手在外面走了大半个时辰,才慢慢回到正院,刘翠竹已经等在屋里了,在得知女儿怀孕后,她就被接到了老宅,现在看的小两口如此恩爱,也放心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