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乡了,谁还惯着你[七零](110)
与其以后叫他们看到了多想,不如找机会先把话说清楚了,横竖他们本来也没什么,琬瑜都说了,她考上大学前不想那些事。
那他们现在顶多就是琬瑜给洛知青表妹补过作业,和帮薇薇也差不多,没什么说不清的。
沈婉芳不打算劝杨琬瑜,年纪轻轻的,又有本事,专心搞学习有什么不好。
至于什么时候家人,村里人说什么,这些在高考面前都是小事,小姑娘家不用操心,自然有她这个当年的提前给她解决了。
她这里打定了主意,又点算了家里剩的存粮,想好了开学前还能叫老大上山再猎两只兔子,虽然不算多丰富,但摆上一桌请了隔壁过来吃两顿酒总是够了,当即也不再多想,回了屋子。
杨海正在忐忑等着媳妇回来,见她去趟厨房脸色好了不少,于是也放心不少。
又听沈婉芳提起要回请的安排,哪里还有不同意的,只是想到之前媳妇提起的事,小心开口询问:“那个……”
沈婉芳看他一眼:“有话说有屁放,琬瑜眼看就要回来了,我等会还要给她烧水洗脸,没功夫陪你磨叽。”
杨海憋屈,只好咬牙直接问:
“我是想说,洛知青这回借了书给咱们,虽说不止给了琬瑜,可到底是份人情,加上他之前也帮了咱不少忙。
虽说是为着琬瑜给他表妹补过几回功课,但是村子里人不清楚啊。
这借书的事现下虽然没什么人知道,但是难保以后有人看到,尤其知青点那些人,一个比一个嘴巴厉害。”
他这话一说,沈婉芳倒是有些意外地回头看他。
杨海被媳妇的眼神看得心里发毛,赶紧续道:“你别这么看我,我就是这么一说。
也是顺便,我想着反正咱们要请客,不如干脆我抽空带着老大多上几次山,做多点,也请一请那洛知青?
光明正大的,别人问了就干脆咱们主动先说了,这事主动摆到台面上,旁人不是反而没什么闲话好说了?”
沈婉芳对杨海很是满意,冲着他的脑袋看了两眼:“不错,看来多骂几次还是有用,能长脑子。”
杨海哭笑不得。
恰好沈婉芳听到外头杨琬瑜回来的动静了,也不再理会他,只撂下句“我和琬瑜商量看看,你别管了”,直接出去了。
杨海看着自己抓不住媳妇的手,默默叹了口气,跟着便很快自己打气:
看来只要肯动脑子就有用,哦,还要少提那白眼狼儿子,多为女儿着想。这不,他今晚这稍微想想法子,媳妇不还是搭理自己了,刚刚还笑了。嘿嘿!
杨琬瑜听了她娘的话,也有些意外,杨海那木头脑子,居然能想到这一层。
不过她觉得请客是太夸张了。
她一边快速把面条吃完,一边道:
“三叔三婶留我吃饭,是为着我督促杨薇学习。
他们还说了,等杨薇考上了大学,一定摆一桌谢师宴好好谢我,这么隆重我当然拒了,说他们管我饭已经很好了。
因为拒了,所以没和你们说。
可这话他们昨天白天才说过,你们现在要回请他们,岂不是摆明了不相信杨薇的学习,不想领这个情?”
沈婉芳没想到这一层,于是点头:“这么说,那先不请了。可是洛知青那边怎么说?
你爸这话也对,他借你书的事虽然现在能瞒得住,以后难保没人发现,到时候有理也成了没理。
村子里人来人往的,家家户户连个门都不管,咱们还好,你三婶现在正想着要选那个妇女主任,最近经常往镇上跑不说,他们院子里也经常有人来找她说事,人来人往的,能有什么秘密。”
杨琬瑜想了想,还是没同意:“请客太隆重了,况且还带着杨薇一起。
到时候耽误时间不说,也太招摇,知青点那么多人,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我和她淹死。
这样吧,妈你回头去城里进书,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礼物,买个送他,最好是人人都能看得到的。
有人问,就说是帮了咱们家的忙,咱们两家谢他的,和叔、婶也说一下。”
这样一来,他就从帮忙两个高考女生,变成了帮忙两个乡亲家。
性质不同了,问的人就算再多,注意力也都在大人身上,她和杨薇只管躲起来看书就行。
甩锅这种事,杨琬瑜说着还有些不好意思,沈婉芳却不觉得有什么,立刻就同意了。
当家长的么,什么不能给自家孩子,况且不过是挡点风言风语,又不会掉块肉。
至于隔壁,照夫妻两个宠薇薇那样,肯定更没二话,当即答应了下来。
她还要给杨琬瑜刷碗,却被轰回了屋。
杨琬瑜只说做题坐太久了,骨头酸疼,干点活正好活动活动筋骨。
沈婉芳知道犟不过她,只好由着她了。
回屋一看,杨海果然已经睡死过去,再想想厨房里还在洗碗的女儿,沈婉芳立刻心疼得不行。
隔壁的灯早都熄了,女儿却又吃了一碗面条,可见虽然说得不在意,还是在人家吃完饭,不好意思吃太饱的关系。
现在为了心疼自己这个当妈的,连碗都抢着洗,怕自己心里过不去,还找借口。
沈婉芳越想越是心疼这个女儿,干脆把杨海薅起来,开始商议给洛知青送什么礼的好。
其实杨琬瑜虽然晚上的确没吃饱,却也不全是因为不好意思,实在是晚饭时被杨薇的试卷气到了,忙着给她改卷子,抄错题,就没顾得上吃。
等错题本整理完了,菜也凉了,她也不好意思让三婶再为自己热一遍,只好就啃了个白馍,说自己不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