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小娇媳:我带空间养糙汉(29)+番外
吴丹告诉她这个叫划笔,有各种颜色,可以区别部位的。
看着吴丹把布折一下,再拿尺子比划着,用划笔划出好几道,再用剪刀裁。
姜沁看得眼花缭乱,觉得裁剪也挺有意思的。
她认真地学,甚至还拿了一个塑料皮笔记本,刷刷地记下重要步骤。
吴丹看她那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多看两遍就会了,你还记下来,也太认真了,我觉得自己好像在上课。”
“你本来就在上课啊,裁剪课,只不过学生只有我一个。”
姜沁停下笔,也跟着她笑。
又叫了她一声“吴老师”,逗得吴丹笑个不停,最后两人笑成一团。
姜沁很有悟性,跟着吴丹学了三个晚上,进步神速,已经学会基本裁剪技巧了,剩下的就是做成衣,两人说好下周一继续学。
很快到了周日这天。
想到要去总场借书,姜沁兴奋得一夜没睡好,周日早上天蒙蒙亮就起来了。
起来后她先签到,之后一顿梳洗打扮。
尽管这里离总场只有十几里路,但也算是出了趟门,怎么也得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才行。
姜沁好想把空间里的连衣裙拿出来穿,那些都是她以前特别喜欢的,每到夏天都要穿。
可是想到那些裙子的款式,再想到这个年代大家的保守打扮,姜沁默默地翻出原身一件浅蓝色上衣穿了起来。
系扣子时,姜沁寻思这次给付绍铎做完衣服,要是还有剩余的布票,她也要给自己做几件。
颜色不能太鲜艳,但款式可以好看些,总比原身这些看不出腰身的衣服强。
今天姜沁没扎麻花辫,而是把头发在后面编了一个三股辫,粗粗的辫子垂在脑后,最底下扎了个头花。
虽然造型不洋气,可却是这个年代最常见的发型之一,衬上原身清纯漂亮的面庞,尤显秀丽。
姜沁又捋了捋刘海,再把帆布包挎上,一切准备就绪,外面也传来了自行车的铃声。
知道是付绍铎来了,姜沁赶紧又照了下镜子,然后匆匆锁好门,出了院子。
外面付绍铎正跨坐在自行车上,他今天穿了件白衬衫,下身是军绿色的裤子,头发梳得齐整,看起来分外精神。
两个人四目相对,都怔了下,随即各自低下头。
姜沁脸热热的,坐上自行车后座,两只手虚虚地扶在付绍铎腰侧。
“走吧。”
她说。
付绍铎脚一蹬,自行车行驶了出去。
出了东安七队,外面的景色变得很单一,除了农田,还是农田。
偶尔能看到零散的几头牛或几匹马,不知道是哪个分队的牲口。
尽管景色单调,却一点都不影响姜沁激动的心情。
她可有好些天没出来了,能看到外面的景色,就算是农田也开心。
不然一直生活在那小小的农场里,快要把她给憋死了。
十几里路,自行车骑了半个小时就到了。
远远地,能看到国营东安农场的牌匾,还有用砖砌成的大门。
姜沁看了眼,说:“你看人家总场的大门,可比咱们那个好多了,多气派。”
“这里是总场,咱们当然比不了。”
付绍铎随口说。
很快自行车骑到门口,到了这里姜沁惊讶地发现,大门一侧居然有人站岗。
“还有人站岗啊,你们不是都转业不是军人了吗?”
姜沁小声说。
在她的认知里,只有部队才会有人站岗,一个农场也要弄这么严肃吗?
第26章 在总场借书,遇到许老师
“当初我们部队驻扎在这里,集体转业成立了东安农场。虽然我们脱下了军装,但人还是那些人,原先的军事化管理也没变。”
这下姜沁明白了,原来是这个原因。
她看向付绍铎,看出他神情有些落寞。
“你,是不是不想转业?”
付绍铎没说话,却也没否认。
“走吧,小卖部应该开门了。”
沉默片刻,他向姜沁说。
走到大门口,站岗的小伙子明显认识付绍铎,看见他热情地打了个招呼。
等下一秒看到后面的姜沁,小伙子脸色顿时一变。
“你们这是干啥去啊?”
小伙子紧张地问。
“我带她去买点东西,再去趟图书室。”
听了付绍铎的话,小伙子明显松一口气,赶忙给他们放行。
姜沁当然明白对方为何这个态度。
都是原身给闹的。
当初原身来过好几次总场,每次来都要找领导大闹一场,都给总场的人闹出心里阴影了。
总场很大,到了里面仍然是付绍铎骑车载着姜沁。
总场的一切都让姜沁觉得新鲜,她东看西看,发现这里竟然还有篮球场,有几个年轻人穿着军绿色背心,正在打篮球。
再往前是宽阔的马路,路两边种着一排排白杨树,棵棵白杨树立在那里,分外挺拔。
路的尽头,矗立着几幢红砖楼房。
付绍铎将自行车停在其中一栋楼房前。
“图书室就在里面,咱们先借书,借完书再去买汽水。”
姜沁当然没有异议,她跟在付绍铎身后进了楼里。
红砖楼从外面看起来很朴素,里面倒是挺不错,干干净净的。
因为是周日的缘故,楼里人不多,图书室里人倒是不少,看起来大家都和姜沁他们一样,趁着休息天过来借书。
这里物质贫瘠,更是没什么精神生活,书籍或许是人最好的精神陪伴了。
在里面逛了两圈,姜沁就一头扎进摆放小说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