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小娇媳:我带空间养糙汉(63)+番外

作者: 云茯苓 阅读记录

既然如此,她干脆就不和她们一起走了。

她想着骑自行车过去也就一个小时,到了地方把自行车往空间里一放,她轻装上阵去黑市,不是挺好。

卖完东西,她再去供销社。

那时候她们队里的人估计都走差不多了,何春萍和吴丹也都回去了。

这样就不怕被何春萍看到自己去黑市,免得她跟着担心。

姜沁打算好后,这才假装自己被挤出人群,没上去拖拉机。

今天风和日丽,姜沁骑着自行车,又找到那天去抓小鸡仔时在路上的感觉。

吹着暖风,她脚下蹬得起劲。

上次骑过一次自行车后,这回她熟练了许多,骑在山路上轻轻松松。

姜沁记得这条路一直往前骑就能到县城,没有骑错路的风险。

一个小时后,姜沁终于骑到了县城。

按照王为远说的,姜沁找到了黑市。

难怪上次姜沁找不到,黑市不在繁华的主干道,而在一个犄角旮旯的市郊。

可能是为了躲避公安,黑市的位置特别隐蔽。

如果不是王为远告诉她,姜沁找一年也找不到。

走到黑市外面,姜沁把自行车收进空间,挎着帆布包走了进去。

那里是像羊肠一样七拐八拐的小胡同。

这个地方找的好,一旦公安过来,那些小摊贩可以马上跑进胡同里,熟悉地形的话很快就能逃走。

姜沁往里面走了几十米,就看到星星落落的几个摊贩蹲在墙边,面前铺着苫布,上面摆着要卖的东西。

大部分卖的是副食品和粮食等,有小部分卖烟和酒的。

还有些需要工业券的日用品。

姜沁在黑市里来来回回逛了一圈,发现卖粮食的大部分都是粗粮,玉米面高粱面啥的,还有卖红薯当粮食的。

红薯便宜还能吃饱肚子,好些人家粮不够吃,又没钱买好的,就买这个,一块钱能买一麻袋。

卖大米和小麦的很少很少。

她侧面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年头哪有那么多细粮,家家户户主食都以粗粮为主。

家里有点细粮是为了打牙祭的,平时舍不得吃,更舍不得拿出来卖。

姜沁走了一趟,和零散的一两个卖细粮的人摸了摸价格。

这里的大米三毛钱一斤,不要票。

粮站的大米卖一毛七,但是要同等斤数的粮票,而且还是定量的,不能多买。

面粉差不多的价格,但富强粉是最好的面粉,要更贵一些,粮站卖两毛五一斤。

一等以上的富强粉在粮站没有,有的只有二等。

但即便二等富强粉,黑市里都没有卖的。

毕竟太少太稀罕了。

姜沁发现还有卖布票的,三毛钱一尺。

她心思一转,自己空间里那么多布,完全可以拿出来卖。

买现成的布可比买布票合适多了。

去供销社买布,普通的棉布要三毛五分钱一尺,稍好的绣花棉布更贵一些,要四毛五分钱一尺。

的确良是这个年代最时髦的布料,就更贵了,一尺要1.5元。

另外还需要相应的布票。

至于哔叽布和毛呢,这里都没有卖的。

估计只有大城市才能买到。

这两样姜沁先不打算卖。

姜沁盘算了下,自己的布料都是没有成本的,但是也不能卖太便宜,否则扰乱黑市的物价,容易被其他摊贩排挤,那后续买卖就不好干了。

综合考虑,她给普通棉布定价五毛,给绣花棉布定价六毛。

考察完毕,姜沁开始摆摊。

她没有苫布,干脆拿出来一块最便宜的布料,铺在地上当苫布用。

然后从空间里把大米白面和布料,摆在上面。

一个小小的摊位就成型了。

第56章 来了个大客户

当然,她做这些的时候是背着其他人的,以防被人看出不对劲来。

摊位刚摆上没多大一会儿,就来了一个大妈,年纪约莫五十左右,身上穿着的确良衬衫,头发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一看就是很体面的人,家里情况应该不错。

大妈拎着个菜篮子,篮子上盖着块白毛巾,看不出来里面装了些什么。

大妈在各个摊位前都会扫上两眼,但没停下来买东西,而是脚步不停地往前走。

一直走到姜沁的摊位前,她才站住了。

“小同志,大米怎么卖?”

姜沁见来了第一位顾客,立即热情道:“大米三毛钱一斤。”

“你有多少斤大米?”

她又问。

姜沁在摊位上只摆了几斤大米,就是摆在那里告诉大家这里有大米卖。

见大妈似乎想多买,姜沁赶紧问:“您想要多少?”

大妈犹豫了下,伸手比出一根手指。

“十斤?”

三毛钱一斤的大米,买十斤就是三块钱,不便宜了。

哪知大妈摇摇头,低声道:“我要一百斤,你有吗?”

没想到竟是个大客户。

姜沁赶紧点头,“有的,有的。”

大妈吃了一惊。

黑市上卖大米的本来就少,她好不容易找到两家卖大米的,问过后都没有这么多大米。

在姜沁这里也只是试探性地问一下,并没报太大期望,没想到竟然问着了。

不过她看了看摊位后面,没看到装大米的袋子,不由怀疑这个小姑娘真有那么多大米吗,不是在蒙自己吧。

看到大妈狐疑地往摊位后面瞅,似乎不相信她真有一百斤大米,姜沁忙解释。

“大米太重了,折腾过来不容易,我就拎来一点当样品。你要是想要,把地址告诉我,可以送上门。”

上一篇: 替嫁小郎君 下一篇: 殿下是只狐狸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