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小祖宗她是虐渣高手(314)
安王喜欢原身。
这点是虞娇来了之后才发现的。
所以安王的动机虞娇立即明白得便一清二楚,甚至于也能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刚才在假山后面,安王对她那般地喜怒无常,以及愤怒。
不过可惜了。
原身到死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人默默地为她付出。
当然,她倒也没有觉得原身如果跟安王在一起的话,会比萧景珣更好。
毕竟…
安王喜欢原身,自始至终没有让原身知道,不是原身一心只在萧景珣身上而没有注意到安王,而是安王在萧景珣面前,自动退让罢了。
更不要说,安王又不是为原身守身如玉,他照样还是有了妻妾以及孩子们。
所以谁又能保证,原身若是没有选择萧景珣而是选择了安王,她的结局就一定会好?
不过这些都扯远了,现在回归正题。
当虞娇将这两件东西拿出来后,太和殿中的众人竟然一时间无人去追其来源,反而就默认了他们的存在一般。
虞娇对此的想法是:大概他们都是心虚的。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虞娇将书信摊开给众人看了一眼后,突然便拿出一个小玉瓶,紧接着便看到她将玉瓶里面的‘水’倒在了书信上。
众人心里一惊,所有的心神都放在了虞娇动作上。
然后当虞娇再次将书信拎起来摊开给众人看的时候,众人都发现了那一张纸上,密密麻麻地全是字,没有一丝空隙。
而明明刚才他们看的时候,还是逐字逐句,行距段距皆可圈可点!
萧景珣一个眼神过去。
大太监总管又上前去拿过那张书信纸张,然后便就当着太和殿中所有人的面开始用他那尖锐的嗓音宣读起来。
书信的内容通篇废话,大致意思便是求和,然后表示愿意用牛马羊作为贡品上贡,还有些民族奉为天神的神物献上,以表达他们的诚心。
看到这样的一封书信,太和殿里的朝臣们都不用人问,心里自动带入角色,回复的信件自然是应允并且向京城承情,再让敌国安排过来人谈和!
“烦请公公将书信纸张就着灯罩外烘干,然后再宣读一次!”虞娇根本就没有去看殿中那些人的脸色,直接吩咐那太监总管说道。
太监总管闻言下意识地看向了萧景珣的方向。
萧景珣皱了皱眉头,点了点头。
然后眼神直直看向虞娇,眼底尽是审视。
大太监总管见陛下点了头,便也照着做。
然后殿中众人便看到他的脸色渐渐地从从容浅笑到惊讶再到震惊。
众人心中一时间如那被猫挠了一般,痒痒地,急不可耐!
而就在这时,大太监总管终于烘干了书信,让那封定罪了镇国公叛国罪行的书信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
大太监总管此时根本就不敢再宣读,颤抖着手便将书信交到了萧景珣的手上。
萧景珣看着那与当初呈上龙案上一致的书信证据,一时间脸色再次黑沉起来。
气氛瞬间压抑得让人不敢大声呼吸了。
可是……
“怎么?公公还不宣读?是嗓子不舒服了吗?”虞娇冷笑的声音在气氛诡异的太和殿中响起。
大太监总管下意识再次看向萧景珣。
只不过这次虞娇没有等萧景珣说话便又说道:“既然嗓子不舒服,那便将烘干的书信给诸位大臣们传阅一番?毕竟眼见为实嘛,耳听…怎么也是虚的。”
“对吗?诸位大人?”虞娇笑道。
只可惜那笑意一丁点也没有达到眼底。
当年刚爆出镇国公府叛国的消息时,边关那边的百姓都是向着镇国公府的,并且还愿意作证。
只是当时的监官。
也就是萧景珣的亲信户部尚书大人的长子罗旺,在亲自去了一趟边关回来后,带着这些书信呈上龙案时,特意还用了那么一句‘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所以边关百姓们的呈堂供词便成了假,萧景珣这位‘英明’的帝王,也就以‘事实’说话。
谁让罗旺还带来了一大批所谓的‘赃物’呢?
但其实……
战场杀敌能做到帅领地位的,哪个家中没有些这种战争财?
这些事情,别说是一些萧景珣以及那些文人居士们心里门清,便是普通百姓也是多少知道一些。
只是可惜了,他们的主要目的不是真正的证据,而是要搬到镇国公府的证据!
想到这,虞娇便收起了脸上的笑意,眼神直接看向当初的罪魁祸首罗旺。
罗旺如今可是因在当初办理了镇国公府叛国一事上立了功,所以此时他年纪轻轻便已经位居正三品的户部侍郎,只等着亲爹下位后便顶上去。
可以说,他的发家史,就是吃着镇国公府的血肉馒头上去。
也不知道,今日之后,他还能稳稳当当吗?
这念头,几乎是字啊虞娇开口提及镇国公府叛国平反时,罗旺便已盘旋在心中的问题。
他根本就不敢去迎上虞娇看过来的视线,只有眼角偷偷瞥向贵妃罗兰,他的胞姐。
只是他突然又想到胞姐刚才因为三公主的事情而被惩罚没了凤印,若是此时再帮自己…
别看罗旺年轻,如果没有点心眼也不可能就因为一件事,便能坐稳正三品大员的位置。
大是大非上,他还是明白的。
此时别说帝王还没有惩罚他,便是真有心惩罚他,那当初他也只不过是有些私己偏见,这才导致错估了事情,而陛下不也没有正确评估吗?
所以哪怕惩罚,多少也有帮陛下挡责的意思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