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她只是想要去认错,林晚嫣也不曾给她这个机会。
回顾赵二叔和赵二婶临终前给她留下的敦敦劝诫,赵雪兰泪如雨下,懊悔不已。
她早该意识到的。她错了,大错特错。害了她自己,也牵连了她的儿女。
再扭头看看老林家其他人,连大房的孩子都比他们五房的孩子过得好。她怎能不遗憾?
时至今日,赵雪兰倒是没再心生埋怨,也不敢再对谁不满了。
实在是她自己的这点情绪根本就毫无意义,也根本就没人会在意。除了留给她自己默默消化,根本激不起丁点的浪花。
其实赵雪兰是想多了。
她没有她自己想象的那般重要,林晚嫣也没有她想象的那般憎恶她。
老林家五房的孩子之所以后续没有起来,完全是他们自己没有太大的进取心,更喜欢安安稳稳的寻常小日子罢了。
至于说连老林家大房的孩子都比五房的孩子前程好,更是跟林晚嫣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早就注定的事实。
毕竟林向东在朝为官。有这个亲爹帮忙筹谋,大房的孩子本来就不会过得太差。
再者大夫人虽然人不怎么样,她的娘家就在皇城,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底气的。无论如何,都能为大房的孩子出的上几分力。
相比之下,老林家五房就势单力薄多了。毋庸置疑的,就会掉队。
当然,若是五房的孩子自己争气,愿意努力读书科考,也不是走不出新的康庄大道。
没奈何五房的孩子确实不爱读书,这就更怪不到林晚嫣的头上去了。
看看何君诺身为八王府的长子,本该一辈子富贵无忧,不也照样凭靠自己的本事和能耐,高中状元,得到了新皇的重用?
再看看远在林家村的四房子孙,亦是如此。
有读书科考的,也有上阵杀敌的。哪怕留在林家村帮林向北和周杏子种地养鸡,一样过得悠闲自在,半分不差。
说到底,人生是自己过的。好和坏都是自己的选择,而非其他人。
就是林晚嫣自己,不也没有过太久的皇后娘娘生涯,便随着提早让位的何哲彦离开皇城,游山玩水去了?
比起大权在握,林晚嫣更享受外面的自由自在。对皇宫的权位,半分没有留恋。
何哲彦亦是如此。
想当初他就不想登基为帝王。之后又是被逼广纳后宫,又是每日里看着朝臣勾心斗角,实在没意思的紧。
故而太子殿下一到年纪,何哲彦立马就抽/身/走人了。
对他亲手培养出来的继承人,何哲彦尤其放心。
相比之下,他更愿意陪着林晚嫣到处走走看看,反而更加的自在逍遥。
之后的岁月里,林晚嫣和何哲彦回了林家村,也去了燕山。都是故地重游,固然物是人非,却也带给两人不一样的感受。
尤其是林家村,毋庸置疑是林晚嫣和何哲彦的第一站。
林老太太过世的时候,林晚嫣没能赶回来。皇城到底还是距离林家村太远了,等林晚嫣知道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多月后。
哪怕护卫快马加鞭,到底还是耽搁了时日。
而林晚嫣想要立马从皇城赶回林家村,更是没半年光景,根本就没办法实现。
彼时林晚嫣狠狠的哭了一场。
其实早就预料到了会是这样的光景。
当初林老太太执意离开皇城的时候,年纪就已经很大了。虽然身子骨还算硬朗,可又哪里敌得过岁月流逝?
没能亲自送林老太太最后一程,林晚嫣是难受的,却也知道这正是林老太太所期望的。
林老太太不想让她眼睁睁的经历这场生离死别。林老太太舍不得她这个最心爱的大孙女难过,更不想要当面死在她的面前。
打从一开始林老太太就是想着默默在林家村离世,所以才会那般坚持的必须要离开皇城。
林晚嫣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林老太太离世前的那段日子并没有吃半点的苦头,也没有留下任何的遗憾。
按着林老太太的原话就是,这辈子该享的福,她都享受过了。该吃的、该看的,她也都没有错过。
她保住了老林家儿孙满堂,还出了林晚嫣这么一位大有出息的孙女。其他子孙哪怕比不上林晚嫣,却也表现不俗。
她对得起老林家的祖先。哪怕到了地下,对林老爷子也有了交代。
如今她只是先走了一步而已,交代林晚嫣根本不用伤心。她是笑着走的,心甘情愿。
林晚嫣是知道林老太太如何想的。
正因为知道,虽然她难过,但却尊重,也给予了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她想着,如若她以后到了林老太太的年纪,也一样不想死在至亲的人面前。
她也会跟林老太太一样,选个远远的却足够安全的地方。让至亲的人足够放心,也能慢慢接受她即将逝去的事实。
如今她和何哲彦到处游历,何尝不是在做着跟林老太太一样的选择?
只不过不出意外的话,距离她离世的时间,应该还有很久。足够她和何哲彦将过往这些年的遗憾尽数补全了。
对何哲彦而言,登基为帝王是他对林晚嫣的愧疚。
现下能放下一切陪着林晚嫣到处走走看看,亦是他长久以来的愿望和念想。
一朝得以实现,何哲彦无疑是轻松的,也是期待的。
他也想看看他这些年亲手治下的大好河山可还安乐?若是碰巧遇到不平的事情,他亦是打算管上一管的。
如此,便不负百姓曾对他的信任了。
同时他也想亲眼看看林晚嫣出生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