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毛线关系!
做翻译的明明是小冯母女两个,怎么就成了姜好好了,那女的不是一句话都听不懂,狠狠地丢了一回人吗?
新的报道却把她说的跟个英雄一样,抢了人家的功劳,她还要不要脸了。
还有好几个领导问起来,话里话外都是褒奖姜好好的意思。
尹娟翻了个白眼:“你有什么问题,这事儿跟你也没关系啊。”
黄梅:“你扭曲事实让单位报道,我就可以说,这事儿我会跟宣传科说的,报道错了,单位的报纸要重新刊印。”
听到这里,尹娟“咻”的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黄梅,你就是存心跟我过不去是吧,这事儿你也没参与,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扯到我头上,咱们路局脸上也有光,别怪我没提醒你,这件事情是刘副局长亲自盯着的,谁说都没用,你捅出去大家谁都不好看,局里也不认你这个情。”
她这是要跟黄梅杠上了。
两人就仿佛是宿敌,论心机黄梅是比不过她的,尹娟这人惯会巴结领导,比她会来事儿。
但要黄梅这次跟尹娟妥协,她又做不到,只要想想这人的丑恶嘴脸就觉得恶心来气,这次这口气不是为她自己出,是为了无端端受到践踏的冯老师。
第39章
这是大家心里都清楚的事情。
个人的荣誉也是集体的荣誉,说出去了,破这么大个案子,还有他们的职工出工出力。
可要是把事实捅出去,就是跟路局的人一点关系都没有,破案的关键人物,是那个叫徐梦的中学生。
就觉得这人也挺不要脸的,什么事情都能蹭。
黄梅:“我是好心提醒你来的,你别觉得我是在办坏事。”
尹娟突然说不上话:“可是,可是,这事儿是刘副局长首肯的,你就不能消停几天不给我作对,好好配合我办好精神文明月,以后有的事好处给你。”
十一月,是单位的精神文明月,到时候除了会给单位职工发福利,还会办一些小活动什么的,每年都是办公室跟工会一起办,按说应该两人商量着来。
尹娟来单位早,一直占着位置,但凡是能沾油水的事情,从不给黄梅插手的机会。
说出来这话,其实就是跟黄梅示弱了。
黄梅刚提起来的那口气一松,但下意识的觉得,这人怕是又要在哪里作妖等着她呢。
“我才不稀罕。”黄梅丢下这句话,就走了出去。
她突然觉得扬眉吐气。
想到自己这种干活的人,总要被那些做面子功夫的人压着,就难过的很。
有时候真的觉得,这破工作不干了算了,但理智又告诉她,都到了这把年纪,还能像人家小年轻一样,下海了不成?
刚走出尹娟的办公室,就碰到了过来找人来的姜好好。
跟上次相比,姜好好更胖了些。
八九十年代的审美跟后世不一样,不管男人女人,略显富态一点好看,像姜好好这样长得圆润的,预示着家庭条件不俗,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姜校长家里,伙食一直开的不错,姜好好也是珠圆玉润的长相,跟尹娟倒是一个类型的。
两人擦肩而过时,姜好好还有意无意的看了她一眼。
她走进了尹娟的办公室,把一个牛皮纸袋递给了她,语气傲慢的说:“事情都办好了,下学期就让你儿子转过来吧,不过我事先提醒你,我们学校也是排名靠前的重点中学,学习压力很大的,进来之前要做好思想准备。”
尹娟打开牛皮纸袋,不由得眼前一亮,顿时眉飞色舞了起来:“行行行,这点数我还是有的,你知道吗,上次我们的事情上了我们的铁路月刊,我可是给你要了个很好的位置,你看看这个报道,可把你的功劳写的最大了。”
姜好好一面说着“我并不是一个贪图这些的人”,一面把月刊拿在了手上,紧跟着又接过来尹娟递过来的报纸,嘴角不由得微微翘起,有了这些报道,她最近在学校肯定是风头正盛的。
今年要上报给上面的“京市十佳教师”,学校也可以名正言顺的把她的名字报上去。
如果能拿到这个殊荣,对她以后的发展很有好处。
姜校长就是深谙此道,才爬的这么快,在这方面姜好好从小耳濡目染,简直是无师自通。
尹娟心里虽然有些看不起她,但好歹给她儿子弄到了重点中学的入场券,这所学校非常难进,对她儿子以后考高中的助力也不少,光看到这个,尹娟就犹如看到了大学入场券,喜滋滋的都把大学校门开在哪边选好了。
而姜好好带着报纸跟杂志,回到了学校。
有光鲜的事情,不宣扬出去,犹如锦衣夜行。
就在姜好好的事迹传遍了整个十七中,甚至姜校长为了给女儿争取一个京市十佳,把事情都报道给了上级单位,整个学校都在宣传姜好好的英雄行为的时候,《法制周报》出了最新一期的报道。
——智擒绑架犯,十八岁女高中生崭露头角。
——女教师展现出惊人的语言能力。
《法制周报》是一款小众报纸,在小范围内有一定的粉丝。
九十年代又是纸媒盛行的时代,即便不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但因为其报道有一定的权威性,还是得到了很好的口碑,和一定程度上的热捧,换几十年以后的网络用词,人家是有自己的忠粉的。
十七中的郑校长就是这么一个法制忠粉。
他是学中文的出生,早期还给报社投过豆腐块文章,还有过当作家的梦想,只是后来发现,写书跟学中文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个梦想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现实生活繁琐的事情越来越多,便逐渐的打消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