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老太那样偏心眼子,丧心病狂起来,也没叫徐梦去挣这种钱,冯燕子好歹是黄晓莹的亲妈,怎么可能说出这种话来。
黄晓莹见她好像还不信:“刚开始他们也鄙视黄珍珍,但他们家有钱了,弟弟也娶上了媳妇,现在村里人可羡慕她了,我妈说了一般人她还不愿意带呢,要年轻要漂亮的,她亲口跟我讲,都说了好几次了,这次还送了人家一包富强粉,我见她铁了心,才要跑出来的。”
冯燕文打断了她:“算了别说了,你让我想想。”
想想这件事情要怎么处理。
晚饭听说有米饭吃,三小只开心的不行,齐齐欢呼一声,拿着饭盆就往厨房跑来。
黄晓莹看的目瞪口呆,压根没有想过房东就是三个小孩子。
更没有想到小孩子这么活泼。
一人喊了一声“姐姐”,又喊了一声姐姐。
冯燕文炒了个鸡蛋出来,先给三小只一人分了一筷子,又把炖好的萝卜端上了桌,三人就要在屋里用饭了,她跟黄晓莹说:“你先住着吧,我到时候问问你妈妈,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要真是让孩子去那种地方,她是绝不可能让黄晓莹回去的。
本来别人家的事情她就不太想管,如果是冯燕子家里的事,她就更不想管。
但一想到自家姐姐竟然能干出这种事来,她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问过黄晓莹几句,才知道她在家过的是什么日子,有些事情确实是冯燕子能干的出来的。
桌上摆了两样菜,三个碗,黄晓莹却是松了一口气。
二姨没有告诉她妈,就是好事。
等安顿下来了,她就出去找工作,但她这个年纪连身份证都没办过,工作肯定不好找,而且京市是个大城市,这里的闲人也肯定不少,找工作激烈着呢,但见到徐梦冲她眨了眨眼睛,她突然就轻松了。
虽然她不知道二姨在这半年内到底做了什么,但她从小的生存经验告诉她,只要在这个家里肯干活,就能活下去,她们就不会赶她出门,她能干着呢,家里的事情能包圆大半,村里人都夸她懂事。
想到这里,黄晓莹的心渐渐安定了下来。
“吃吧,饿了没?”冯燕文笑容和煦的问。
黄晓莹看着她那张脸,就想起妈妈来,点了点头说:“刚才表姐给了我两个馒头吃了。”
徐梦插嘴:“她自己走过来的,今天都没吃东西,俩馒头估计早消化掉了。”
冯燕文瞪她。
徐梦鼓着腮帮子,夹了一筷子鸡蛋,然后低头扒饭。
黄晓莹却是吃的没滋没味的,米饭是好吃,菜也好吃,她还是很担心随时被二姨送回去。
不过这个米饭是真的好吃啊,以前家里买的米,怎么就没有这个好吃呢,这米口感糯糯的,圆润润的,不像家里的长粒米,她低着头懵猛扒饭,徐梦拿着勺子,往她碗里送了一大少萝卜,又夹了一筷子鸡蛋。
鸡蛋就是打散了用油炒,味道很香,她家里就不舍得这样放油。
但二姨家炒菜没这么多规矩,鸡蛋的味道香到她眼泪都要出来了,然后眼泪就真的出来了。
冯燕文装作没看到,但心里却是酸酸的。
一直低头吃着饭的冯燕文讲:“晚上我跟徐梦换一个床,你俩睡我那张床,明天早上你跟我一起出去,我带你买几身衣服去,你妈妈也真是,那一身衣服都小了不能穿了。”
冯燕子才舍不得给这个大女儿买新衣服。
别人家都是老大穿新,老二穿旧。
到她这里就不一样,老大是捡着她的旧衣服穿,有些衣服本来就很旧了,缝缝补补完又给黄晓莹穿,里面的衣服不知道打了多少层补丁,冯燕文刚才去看了一眼,难过的说不出话来。
黄晓莹:“二姨,我明天想出去找工作,等我有钱了就还你。”
一直埋头吃饭的冯燕文抬起头:“找工作,找什么工作?”
黄晓莹:“我想找个地方打工,不想回去了,我妈找我找不到估计会着急几天,但也未必会上火。”她只是恼没人干活而已,等他们自己习惯了,就该靠着自己生活了。
家里是困难,但那么多孩子又不是她要生的。
管她什么事。
现在她一点都不想回去,如果能找到份工作最好,找不到就去南方,听说南边有工厂,进厂其实不难的,想到这里黄晓莹扒饭的手多了几分份量。
徐梦问:“你没读书了,你初中都没读完?”
黄晓莹:“读完了,但高中就不肯送我读了。”
农村多的是这样的,跟她一个村的小伙伴,有人小学都没读完。
冯燕文叹了一口气,外甥女那么多,她也管不过来。
徐梦却问:“你喜欢读书吗?”
黄晓莹:“??”
徐梦笑着说:“喜欢读书的话,我这里有书,你自己拿着自学也行,不管能不能读大学,多学点东西是好的,我记得你以前很喜欢看书的,不知道现在还看不看。”
黄晓莹以前就喜欢看书,一群小孩儿一起玩,经常是玩着玩着,就不见她人上哪里去了。
一找才知道,不知道上哪摸到一本书,就躲着去看了。
她家里是不会买课外书的,一是没那个闲钱,二是那个年代的父母,基本上少有支持孩子看课外书的,但黄晓莹就是喜欢看,小说也好杂志也好,她都能看得下去。
冯燕文却会错了意,对徐梦说:“你看过的复习资料,有没有合适莹莹看的,给她挑几本,你英语基础怎么样,不懂的也可以问我,高中的话你可以自学,也可以问徐梦,万一学起来了哪天能用得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