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棉纺厂的食堂,南方小工厂兴起以后,对国营的棉纺厂打击最大,棉纺厂早就不是炙手可热的国营单位了,这几年厂里的人口也缩减了很多,其中一个食堂就空了出来。
徐梦马上给张明卿打了电话,说:“我看着这个厂子是最好的,以前就是食堂,灶都是现成的不用垒,关键是地方太大了,加上工人们吃饭的地方,一共有一千多平方。”
“租金多少?”
“月租金三千。”
“你等等。”张明卿在那边直起身子,拿起笔记录:“位置在哪?”
“棉纺二厂。”
“棉纺二厂,他们厂怎么会有房子出租?”
“厂子效益不好呗,我仔细问了一下,人家要不避讳我,这几年厂子里少招不少人,退下去也不接班了,厂里一下少了好多人,以前二厂好的时候,厂里食堂都有三个,现在用不着那么多,觉得空着浪费,就租掉一个,现在租出去的这个是最小的,最大的比这还大三倍。”
棉纺二厂可是个大厂,最多的时候职工都有上万,加上家属有几万人,占了好大的一个厂区。
这个年代的人心里都有一张地图,张明卿是老京市人了,自然知道棉纺二厂,这也是京市的老牌好单位之一了,她小时候就很羡慕棉纺厂的朋友,家里总能搞到碎布头,没想到这样的厂子,居然也要开始出租食堂。
“其他的,有些我打电话问情况,别人都不想跟我多说几句,我想着这么拽,那以后也是不好打交道,这些就首先排除了。”
“你做的没错,先在电话里问问,也不跑空路。”也是这段时间太忙了,张明卿早就该想到的。
早知道徐梦这孩子脑子里有划算,不知道原来她这么有成算,早就该叫她帮忙了,毕竟是小年轻脑子也灵活,待在家里就把事情干了个大半。
这样想着*,张明卿就说:“团团最近也在你妈妈那边上课呢,你带着她多玩玩。”
冯燕文当初一开班,张明卿就首先报名支持她,从寒假班到暑假班,一个都没落下,这孩子其实平常比较内向,结果在外面还挺放得开的,还交了不少朋友,上个学期张明卿就没怎么管她,尽把孩子丢冯燕文那了,结果期末考试成绩一出来,人家还进步了十几名。
“团团还小呢,跟我玩不到一起。”
团团跟黄晓莹倒是玩的来,还给黄晓莹排的那个小品做指导!
两人在电话里约了下次见面的时间。
负责联络的是棉纺二厂的办公室副主任,在电话里听着有些年纪了,徐梦对他恭敬一点,他语气也会更温和几分,尤其听出来是个极为年轻的小姑娘,语气就更温和一些,两人很快就把时间敲定好了。
这头约好了马上就叫来张明卿过来看,两人到了棉纺厂,说明来意,门卫很快放行。
果然,廖主任是个六十来岁的小老头,长得慈眉善目的,个子有点矮,带着一副近视眼镜,看人的时候喜欢眯着眼。
“廖主任你好,我就是在电话里跟你联系的徐梦,这是我们老板张老板,这位是廖主任,棉纺厂办公室副主任。”
“廖主任你好。”
“张老板你好。”
张明卿眼尖,一眼就认出来了廖主任:“廖主任,廖红旗是您什么人?”
廖主任怔愣片刻,然后恍然大悟:“你是红旗的同学?”
又说:“红旗是我儿子,也在厂里上班,可我看你的年纪也不大啊。”
张明卿保养得当,看上去也就三十出头。
廖主任的儿子中专毕业以后也是进了棉纺厂,虽然也是坐办公室,但男的不注意管理体型,后期一发福,人就老了十岁不止,所以廖主任看着张明卿,也觉得跟他儿子不是同龄人了。
张明卿很熟络的讲了几个廖红旗小时候的趣事,跟对方对上了暗号。
这年头有熟人就好办事些。
第141章
既然是熟人,后续也就好聊一些,廖主任未免就放的开了些,开启了吐槽模式:“咱们厂子啊,也是不容易,以前厂里多好,上万职工,现在被南方的那些小厂子压的喘不过气来了,本来也不想出租食堂的,但能给厂里增加点收入,还是想多想想办法,但其实三千块钱一个月,对我们这么大的厂子而言,也干不了什么。”
言下之意就是,虽然咱们认识,但价格是不太好压的。
张明卿只是笑笑,一个月三千其实也不多,如果地方确实够大,这个价格是很划算的。
一千平方的食堂,能容纳下上百人的操作车间,虽然她暂时没有这么多的员工,但地方易租大却不容易租小了,但确实比她之前想的要大了点。
两人交换了一个颜色,张明卿就把话咽进肚子里。
“我们现在的员工其实也没有那么多,恰好看到您这里的厂房要租,就过来看一看。”张明卿说。
廖主任主任就带着两人去看场地。
这个厂子是建国初期创办的,是一家老国企了,建筑也是五六十年代比较常见的红砖苏式建筑,当年苏联援建的,食堂盖的顶特别高,最高的地方足足有五六米,这么高的建筑物,哪怕夏天走进去,都感觉到很凉爽了。
厨房就在整个食堂的最东边,一到下午那边也很凉快,张明卿一走进去就很满意了,这里要拿来做厨房,冬天冷倒没什么,但夏天热就很要命了。
“你们租这个房子是打算干嘛的,我之前听小徐说,好像还要能用明火?”
“是要搭灶台,炒火锅料,应该是可以的吧。”冯燕文看了一下,现有的灶台都有十几个,还都是大灶,她在心里暗暗点头,觉得徐梦这孩子靠谱,第一家来这里简直是来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