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四爷后院升职记(311)
“和你说?”四爷轻笑一声,“这都是些你不懂的事情。”
李知婉摇头,“这您就说错了,每个人的想法和见识都不一样,再说了,我也不一定非要给出办法,万一启发了您呢?”
李知婉翻了个身,半边身子趴在四爷身上,“四爷您觉得呢?”
四爷觉得有些道理,只透露了两个字,“蝗灾。”
李知婉睁大了眼睛,整个人都坐了起来,“蝗灾?”
李知婉没经历过蝗灾,但也知道蝗灾的可怕,寸草不生不是开玩笑的。
“京城有蝗灾?”
四爷点头,“京郊那边有经验丰富的老农发现了蝗虫蛹。”
“现在都在讨论怎么处理,但除了火烧,好像找不到任何办法。”
“谁说没有办法了?”
四爷一下卡壳了,看向李知婉,惊诧地问道:“你有办法?”
“吃啊!”李知婉露出了一个复杂的表情,“蝗虫可以吃的,蝗虫蛹也可以。”
“吃?”四爷惊到了,“那是虫子...”
“虫子怎么了,蝎子也是虫,也可以吃,蝉也可以吃。”李知婉一边说一边摸肩膀,说的她鸡皮疙瘩都出来了。
虽然是这么说,但她根本不敢吃,别说不敢,碰都不敢碰,看到都要尖叫的那种。
四爷倒是没想到这一层面,“眼下最重要的是解决蝗虫蛹,可以组织老百姓去采摘那些蝗虫蛹,愿意吃的话,也是一种食物。”
“还有鸡鸭这些家禽!”李知婉道,她记得它们也吃蝗虫蛹。
四爷心里有了想法,当下便起床穿衣,风风火火地收拾一番,又离开了清风阁,不止离开清风阁,直接离开了贝勒府。
李知婉不知道四爷怎么解决的,但她让余善财去打听,一直也没打听出关于蝗虫的事情,慢慢的也就当没这么一回事了。
而就在李知婉不当事的时间里,四爷先给康熙递了奏折,得到允许后带着人去田里抓蝗虫蛹。
田里表面的蝗虫蛹很好抓走,每天都有农民巡视,看见的都捡走了,收集在一起烧了。
还剩下地里的,这一部分是最难的,土地不能随意翻动,容易破坏农作物的根茎,他们也就没有办法将蝗虫蛹弄出来。
但李知婉得那个用家禽的办法不错,四爷让他们将家中养的鸡,他自己还买了不少,甚至将城中所有的的鸡都买了过来,一起放进了田里。
这些鸡就养在田里,只要有蝗虫孵化,钻出地面就会被这些鸡给吃掉。
这个方法算是帮了大忙,等真正的蝗虫灾来时,
京郊只有少许从田里产生的,更多的是从远处飞来的。
四爷对此也有办法,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也有不少人拿着网子和衣服来抓蝗虫,死了的也无所谓。
“去看看他们带走那些是干什么的。”四爷觉得奇怪,让人去查。
然而查到的信息让四爷一阵沉默,那些人里有从更远处的位置来此的难民,也有本地的穷困人家,都是听说蝗虫烤熟了可以吃,特意来这里带走这些蝗虫做食物的。
四爷也看过不少穷困的人家,但他本身锦衣玉食,不太能体会那种生活的苦,但在今天他看到了具象化。
他嫌弃的蝗虫,仅仅只是知道可以作为食物,便有数不清地人来将它们带走,只为了吃了之后活下去。
“让他们带走吧,但只能带走死的。”四爷道:“蝗虫繁衍能力太强,绝对不能带走活的。”
“是!”
事后,四爷将这些事情写了奏折递给康熙,他不是为了康熙的夸奖,只是单纯的有了些与以前不同的想法。
他的阿玛是统治脚下这片土地的君主,但在他的阿玛的统治下,这片土地上依旧有太多太多的穷苦人,而他想尽力让这天下变得更好。
四爷知道以他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完全改变这样的现象,只要能改善便心满意足了。
-
“朕倒是没想到老四是个有成算的,也心软啊。”康熙看着四爷的奏折,心里一阵感慨,“他也长大了。”
梁九功:“四阿哥这都二十多岁了,皇上二十多岁的时候便掌管整个大清。”
康熙大笑,“他们和朕那时候可不能比。”
在康熙眼里,他的儿子都是好的,聪明勇武,和他不能比也只是外界的原因,绝对不会是本身的原因。
“朕那时候只能靠自己,他们还有朕这个阿玛可以依靠,朕还要慢慢教啊。”康熙放下手里的奏折,“朕只是没想到四阿哥能从这件事情想到了大清的子民。”
“太子都没想过...”
康熙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小到就站在他身边的梁九功都没听见,但只看那表情他便知道这话的意义绝对不会很好。
梁九功沉默地等着康熙吩咐。
康熙拿起毛笔,洋洋洒洒地写一封信出来,递给梁九功,“快马加鞭送到四阿哥手里。”
“记住,是四阿哥手里。”
梁九功:“是。”
康熙的信虽然是直接交到四爷手里的,但动静也不小,用的是平日里传递奏折的信使,其他几个阿哥还以为是康熙吩咐他们做事的,没想到最后送到了四爷手里。
看样子也知道不是奏折,但也就是这样才让他们更加嫉妒,凭什么汗阿玛只给四弟/四哥信,不给他们?
四爷也挺惊讶的,他打开信封,看着信里的内容这才恍然大悟,是康熙对他折子内容的反馈以及对他的叮嘱。
前者倒是直接在折子上回就可以了,但后者不太方便,这才直接写了信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