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四爷后院升职记(57)
这世上能有多少巧合?
“皇上驾到!”
“太子殿下驾到!”
果然,大殿门口传来了梁九功尖利的声音。
“跪!”
“起!”
等众人起身,康熙已在最高位落座,而太子也在次一级的席位上坐下。
寿宴的主人公到场,送礼流程也要开始了,大阿哥不再和四阿哥纠缠,赶紧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他可是长子,礼物是最先展示出来的。
“汗阿玛,儿臣此次特地找来了一尊寿鼎!”大阿哥拍拍手,几个太监抬着大鼎上前,越靠近越能看清它的细节,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寿字。
大阿哥上前介绍道:“这是儿臣特意找人做的,上面写了一万个寿字,祝汗阿玛万寿无疆!”
康熙很喜欢这个寓意,“大阿哥做的不错!”
大阿哥珠玉在前,排行第二的太子也不甘示弱,让人抬出了他准备的寿礼——万寿屏风。
同样的万寿,只是载体不同。
太子道:“大哥的寿鼎确实不错,但不能放在身边时常观赏,儿臣的这个屏风就不一样了,汗阿玛可在空闲时间看看。”
康熙对太子的提议很心动,随时都能见到寓意自己万寿,只是想一下,心里都舒畅不少。
“朕的保成还是这般为朕着想,是朕的好儿子。”
这话一出,只有太子一人能够笑的出来,大阿哥的眼睛都红了,明明他是长子,还是第一个‘万寿’,他只得到了一个‘做得不错’,而太子就是‘好儿子’。
“太子!”大阿哥咬牙道。
离得比较近的几个阿哥都低着头,一言不发,装作什么都没听见,但个中滋味,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很快轮到了三阿哥的寿礼,他的寿礼并不显眼,一套亲手抄写的佛经,但贵在有九百九十九遍,如此诚心,自然也被上首的康熙看在眼里。
“朕的这些儿子啊,一个个都是好的,有孝心!”康熙笑着和底下的臣子炫耀,“众爱卿也要像朕一样教导儿子才行。”
“皇上说的是...”
得了赏赐的三阿哥美滋滋地坐回位置上,他本就喜欢看书抄书,抄个佛经而已,小意思,还能得汗阿玛的夸奖,稳赚不赔。
四阿哥咽了咽口水,他前面的三个哥哥都得了赏赐,他的寿礼会让汗阿玛满意吗?
他不知道。
“汗阿玛,儿臣此次准备的寿礼是...”
第29章 风头
在四阿哥的身边,两个太监抬着一个箱子站着,四阿哥亲自动手打开,“这些是儿臣亲手设计亲手制作的瓷器,算不上名贵,但每一件瓷器上的画都是儿臣画的,用的是平时汗阿玛和儿臣相处时的画面,儿臣希望汗阿玛能喜欢。”
“哦?”康熙来了兴趣,“梁九功,拿给朕看看。”
一旁的梁九功挥了挥手,像个小太监抬着箱子来到他面前。
梁九功轻轻地拿起其中的一件瓷盘,才第一眼他便愣住了,随即笑了起来。
梁九功什么都没说,但康熙莫名地有了一种得意的感觉。
“怎么样?”他忍不住问道。
梁九功恭敬地奉上瓷盘,“请皇上亲自观赏。”
康熙拿到手的第一眼没看出来,再看一眼便觉眼熟,多看了几眼,他认出来了,“这是朕带着太子去上书房考查的时候?”
四阿哥立即承认,“在儿臣眼中,汗阿玛和二哥一起考查的时候也
是值得铭记的。”
康熙又让梁九功拿了几件瓷器上来,每一件上画的还都是不一样的事情,这一幕幕都唤起了他那汹涌的父爱,不由得感慨道:“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们都长大了,朕还记得这件瓷器上画的画面,太子才六岁,几个大的当时还都是小孩,为了几个玩具打了起来,太子匆忙去阻拦,没想到自己也被打了,还来找朕评理。”
说着,康熙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尤其是看向太子时,眼里再次充满了慈爱。
太子也颇为感慨,“当时汗阿玛时常陪伴在儿臣身边...四弟几个还经常为此吃醋,要汗阿玛也陪他们,汗阿玛还记得吗?您当时干脆把我们兄弟几个全都聚在一起。”
康熙大笑出声,“没想到一聚就出了事,不过也是不打不相识,此后你们兄弟几个之间相处融洽了许多。”
大殿之上,康熙还在和太子一起追忆往昔,而献上礼物的四阿哥默默低头,刚好错过了其他几个阿哥恼怒的视线。
要不是四弟/四哥的寿礼,能让太子这么出风头吗?
有了四阿哥的礼物出的风头,后面几个阿哥的礼物看起来就乏味了许多,不过作为阿玛的康熙很给面子,每个人都表扬了一遍,并且从内库里挑了不少东西赏赐自己的这些孝顺儿子。
宴会结束,大殿之内的众人目送皇上离开,大阿哥第一个站了起来,他瞪了四阿哥和太子一眼,“四弟可要好好想想自己的未来。”
太子沉着脸,“大哥说话前也应该想想。”
大阿哥哼笑一声,没有理会太子,他径直朝着殿门走去,路过四阿哥时却停了下来,“看来四弟和太子殿下的关系比我们都要好一些。”
四阿哥很平静地说:“大哥谬赞了,不管是作为弟弟还是臣子,我都应该站在太子身后。”
大阿哥深深地看了一眼四阿哥,“行,是我担心了,我这个做大哥的有点醉了,先走了,太子殿下不会怪罪吧?”
太子:“大哥随意。”
大阿哥走了,身后还跟着其他几个阿哥,一些还小的小阿哥也已经被奶嬷嬷带回,一时之间大殿之内只剩下太子、四阿哥以及五阿哥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