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扮男装我拿到登基剧本(科举)(297)

作者: 半个水瓶 阅读记录

路承炀心中一抖,他只能查到这里了,剩下的需要殿下拿主意。

路承炀迈步出门,太阳一晒,人倒是清醒一点。

现在还不行,他手里没什么证据,连个具体的线索都没有就去告诉殿下何礼与盐政的事有关,那岂不是自己找骂去。

他很快转变思路,先是拿到了何礼举荐转运使的证据,随后又去了一趟吏部,对着吏部尚书讲的十分直白。

“大人,何侍郎被人逼迫投缳,他是为了掩盖事情,也是为了报复幕后主使,难道您要眼睁睁的看着吏部官员竟然遭到如此迫害吗?”

吏部尚书徐牍不紧不慢的抬眼看着这小子,嘴角微微勾起,他目露玩味,“路……承炀?”

路承炀眉头蹙起,不知这位尚书大人是什么意思。

徐牍放下手中的茶杯,他抬手抹去手背上的水渍,“说的不错,明日下午吏部官员休半日,给你一个时辰询问。”

路承炀喜形于色,他连忙低头作揖谢尚书大人。

徐牍摇头笑笑,“小子,这世上可不只你一个聪明人。”

路承炀疑惑的抬起头,看着热茶氤氲出的热气将徐尚书的面孔模糊,他心中猛的一沉……

当路承炀带着眼睛里满满的红血丝捧着厚厚的证词进入体仁殿时,恭敬的跪下,“殿下,臣查到何礼之死与转运使有关,转运使是被何侍郎举荐上的,此事只有吏部内部的人才知晓,另外还有一封被烧毁的书信,有两人通信的证据,信上写了什么已经辨认不出。”

他抬眼,看着太子殿下垂头看着书案上的折子,手上的毛笔没停,流畅的写下几个字。

耳边只听到一声,“嗯,知道了。”

路承炀跪在体仁殿的书房里,心中的疑惑犯反倒越来越浓厚。

他忍不住看着太子殿下,想要得到一个答案。

贺云昭合上折子,伸手又拿了一本,她一抬眼才看到路承炀还在。

她疑惑:“还有什么事?”

路承炀没有纠结,直接开口问:“殿下是不是早就知道何侍郎的死与盐政有关?”

贺云昭有点惊讶,随后放下笔。

她有些意外,以为路承炀不会问,先来一步的姜杉就什么都没问。

不过两人一比,她其实更喜欢路承炀的处理。

“孤不算是早知道,比你们二人查到的要快几日罢了。”

她伸手拍拍桌边一封折子,“姜杉比你来的早一点,差了两个时辰而已,但你的证据比他多。”

文官出身的姜杉自然比路承炀更懂其中弯弯绕绕,能求的人也比路承炀要多。

但路承炀在并不熟悉的情况下没什么人能求助,只比姜杉晚了两个时辰,但拿出的证据却是姜杉的十倍,高下立分。

路承炀心中疑惑更多,既然早就知道了,为何还要然他们两个查呢?

贺云昭靠在椅背上,笑道:“用证据来说话远比几句推测来的有用,姜杉的确比不得你。”

“孤有意重新设立一个衙门司查案、治安等事,待盐政事毕就会向父皇提议。”

路承炀眼睛猛的一亮,砰的一声磕头谢恩。

“臣蒙恩深重,不知所报,唯以赤诚,效命君前。”

待路承炀走后,裴泽渊从身后的隔间闪出,道:“他比姜杉强的多。”

当姜杉拿着一本有理有据的推断交给贺云昭的时候,别说贺云昭了,连旁边送果盘的翠玲都惊呆了。

一点证据没有纯靠自己推测!

姜杉才是为了赢而急躁的那个,还是不够稳重。

只在短短两次接触中,贺云昭很快给姜杉盖了一个待用的戳,能力有一些,心性差的实在多。

贺云昭批改这些这折子也有些疲累,不自觉的动动脖子。

裴泽渊瞧见了便走到她身后,伸出手盖住她颈部,轻轻的揉捏着。

肩颈被温度偏高的手掌盖住,力道也正合适,贺云昭闭上眼,“账本找到了吗?”

裴泽渊手一顿,小声道:“晚了一步,被销毁了。”

贺云昭按住他的手,她扭头不满看着他,“那你高高兴兴的来?”

裴泽渊瘪瘪嘴,他来见她肯定高兴啊,要是一脸丧气可能还要挨骂呢。

这可是有先例的!

裴泽渊小心道:“账本没找到,但我找到了账房先生。”

贺云昭:“……也行……”

她眼中划过一道兴奋的光,看来有些人要浮出水面了。

第107章

贺云昭封王之后, 宗室的一些人就暗地里联合起来逼着崔阁老在朝堂上为他们说话。

朝堂上的大臣们上错了船还能跳水游回岸边,很多人不过是因彼此心照不宣的互换把柄才没法及时脱身。

恰好贺云昭是个懂得朝堂运转规则的人,她不会在这种关头给自己没事找事,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能避免朝堂再起波澜, 也能让她安心发育自身的势力。

大臣们有了皇帝与太子递出的绳子, 他们很快就抓着绳尾跳船游回岸边, 头发擦一擦又是干干净净的好臣子。

但宗室的人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残忍的现实摆在他们面前, 除了能提供一个血脉同源的嗣子, 他们对皇帝对朝堂没有任何用处!

只是凭借血脉而鸡犬升天的鸡犬罢了, 他们于朝堂无用, 甚至只会消耗国库的金银。

权臣压制皇权时, 宗室与皇帝是同一战线的, 共同维护李家天下。

但君臣和谐时,宗室看着自然就稍显碍眼。

贺云昭能理解宗室的心情,本来是抱着能够上高台的心,却被一脚踢下去,重新回到没有任何用处的境况中,他们一定不甘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