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完美伴侣[快穿](63)

作者: 晋元 阅读记录

原主是大众意义上的“天才”,高一便参与数竞,还一路披荆斩棘到了IMO,北大招揽前,国外名校也递出过橄榄枝,排名也超越北大,只是*原主年纪小,选了北大。

叶淮接收了原主的记忆,但想要消化非一日之功。

这一个月来,叶淮夜以继日,补习消化。

九月北大开学,原主约好参与吴教授的课题组,叶淮不想落得“伤仲永”名号,只能拼命补上了。

幸而叶淮的智商同样不低,再借助系统空间帮助,总算是在开学前消化完了原主记忆中的知识。

叶淮将拓扑学的内容补充进记忆宫殿,抬眼熟悉的身影朝湖边走来。

“萧凝,是萧凝。”

系统的声音激动。

*

原主保送北大后,萧凝才考到市一中,两人的认识是阴差阳错。

IMO比赛时间在七月,早在原主进入国家队后,清北两所Top高校便有招揽,最后原主选择了数院实力更强劲的北大。

此届IMO国家队表现不俗,拿下第一,原主更是格外出众,成为唯一一位满分选手。

入选国家队已经刷新了学校记录,市一中早有让原主演讲的心思,只是不敢耽误备战。

这才让新高一赶上这次演讲。

而萧凝是县中考状元。

市一中从下县拔尖拔来的好学生。

*

“叶…师兄?”

大热天的,人工湖边上就算有阴凉,也照样热得很,萧凝见到上午的优秀学生很是意外。

“有糖吗,低血糖…”

叶淮话没说完,萧凝听懂了,飞快地从小包中翻出一包糖。

“师兄你能剥开吗?”说着萧凝撕开包装递给他。

叶淮含着糖,含糊道:“多谢。”

草莓味的糖。

萧凝捏着糖袋,“师兄,你还要吗?”

叶淮掏出手机,“多少钱?”

“不用不用,”萧凝摆手,“一颗糖而已。”

话说出口,萧凝心知机会千载难逢,咬唇道,“师兄我能加你个联系方式吗,日后想请教您一下竞赛的事。”

嘴里还含着女生的糖,叶淮掏出一张纸,写下了**号。

*

萧凝躺在叶淮的好友位中。

直到北大军训结束,两人的聊天仅限于加上那天的寒暄。

大学生活很丰富,游戏、恋爱、社团等等,都是交朋友的好地方。

叶淮却没感受到。

北大数院向来是诸神之战的地方,大半都是竞赛生,高考数学满分都几乎是底层。

这些天才中,至少一半会在学习一年或四年后,选择转专业。

数学最看天赋。

16岁的IMO满分金牌值得侧目,却不会被认为不可逾越。

国内IMO金牌选手也不是个个能在数学上大展拳脚。

原主就是在这里才开始体会到传说中的压力。

*

吴教授走得是应用数学的数学物理方向。

原主因擅长数学,被邀请来课题组协助处理数据。

吴教授是北大从海外引进的青年学者,师从菲奖大佬,招收的学生自然天资不凡。

原主虽天资过人,但与吴教授手下的博士生相比,还是萌新,又一直从事纯粹数学的研究,一时觉得跟不上,心生挫败。

恰巧,萧凝也遇上难题。

萧凝是县状元,父母亲朋眼中天生的学习苗子,未来能上清北的凤凰。

来一中前,萧凝信心满满,她从不怀疑自己擅长学习。

上高中后,市一中的老师默认了学生都有基础,萧凝没能适应一中的节奏。

第一次月考,萧凝只考了班级第17名,年级排名437.

高一一中还没分科,总共有两千多学生。

这成绩不算差,但清北是没可能了。

萧家父母只是初中毕业文凭,在县城开便利店为生,为了降低成本,进货拉货上架都是夫妻二人忙活。

萧凝心知父母供养她读书压力很大,无法跟父母倾诉,又实在着急,找到了原主。

*

萧凝发来了自己的成绩单。

一众科目中,唯有数学一骑绝尘,拿到了142的高分。

“这个成绩能走数竞的路吗?”

“如果可以,师哥可以给我一个您的书单吗?不好意思,打扰到您。”

在接到萧凝消息的那一刻,1012立马诈尸。

叶淮看着手机上消息,原主的记忆与眼前融合。

前世原主大学遇挫,心中郁闷之时接到萧凝信息,大抵是相同的境遇,感同身受,原主善心大发,给萧凝整理了一份书单,还将自己用过的书给了萧凝。

萧凝如获至宝,保证会用好这些书。

*

萧凝走上竞赛的路后,每次成绩都会跟原主汇报。

原主有时回,有时不回。

不过只要原主回应,萧凝总是秒回,给足了情绪价值。

一来二去,两人也算朋友。

与萧凝逐渐适应高中学习不同,原主越发焦躁。

上大学近一年,他没有完成任何一个猜想的证明,也没有一篇论文。

纵观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其一生最伟大的成就都是在四十岁之前完成的。

这也是为何菲尔兹奖将获奖者的年龄限制在四十岁。

他急切地想要证明自己。

*

大一的暑假,原主准备留校。

只是他紧绷的精神被本科导师注意到,劝告他:“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

本科导师知道他一直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说实话,并不看好。

由于某段特殊时期,哥猜曾用来提振民族信心,国内对此研究热情很浓厚,但陈景润证明时已经将筛法用到极致,想要突破哥猜的“1+1”,非创造一套独特的数学工具不可。

上一篇: 替嫁小郎君 下一篇: 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