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103)
李梅儿就从旁帮她打打下手,不干重活,多是琐碎的轻省的活。
李鱼儿没有勉强,又问:“那梅儿姐要带什么东西吗?”
李梅儿想了想,说:“帮我带一包线回来,要那种大包,不要带盒的,带盒的贵,一包八文钱,你别买贵了,记住啦。”
“知道了!小管家婆!略略略!”李鱼儿朝李梅儿做了一个鬼脸,跑进了院子。
李老汉夫妇刚出西厢门,就看到院子里站了一堆小孩。
“这哪来这么多孩子?”李老汉瞅到李老三,像是想到了什么,立刻瞪眼说:“老三,是不是你又拉帮结派不干好事了?”
上次才惹事,才几天,这臭小子又开始作妖,这刚来福水村没几天,可能不能让他坏了搬家大计。
李老三眉毛皱了起来,大清早的,他心情本来挺好的,怎么他爹就处处看他不顺眼,处处贬低他呢。
刚想发作,就被李鱼儿打断了,李鱼儿吃着鸡蛋说:“阿爷,我们不干坏事,大头哥和家雀儿他们编了不少柳条箱子,这些有人定好的,我们今天是去送货的。
闹闹是村长的儿子,他今天打算去镇上卖海货,我就想着,反正也顺道,待会一块跟车不就完了。”
“嗯,还是阿爷的鱼宝儿懂事,既然你们有事,就赶紧去忙吧,对了,鱼宝儿啊,去镇子上,钱够不够花,不够,阿爷这有,来来来!”
说着李老汉就从兜里掏出十个铜板,这可是蔡老太太奖励他的,他自己的没舍不得花。
一旁的蔡老太太笑呵呵的看着,这是默许的态度。
李老三:……
他是他爹娘亲生的不?怎么就这么不待见他呢?
鱼宝儿还没来得及反应,手上就多了十个铜板。
李老汉:“快去吧,早去早回。”
蔡老太太:“饿了就买肉包子吃,可别饿瘦了,可怜见的,阿奶的鱼宝儿都没捞着睡个懒觉。”
李老三:这踏马偏心偏到东海根了!这家还有没有家规了?
李老汉:“老三,你老实跟着鱼宝儿,别到处惹事!听到没?一天一天的,净干些不招人待见的事!”
蔡老太太:“鱼宝儿啊,以后遇到事,你先跑,让你三叔垫后,他皮糙肉厚的,挨几巴掌没事。”
说完,老两口满意的去吃早饭了。
“噗!哈哈哈哈哈哈!”等李老汉走了,家雀儿没忍住笑出了声。
李老三瞪向他,他赶紧闭嘴。
“哈哈哈哈哈!”接着。院子里爆发出更大的笑声。
第75章 摊位费翻倍
辰时刚过,定好的牛车就来了。
车夫按照约定,数着哪条路,南边还是北边,第几户。
“门前一棵老槐树,没错,就是这家。”
车夫敲响了蔡家的院门。
李老三和车夫简单说了几句,一切都对上后,开始装车。
李鱼儿看了看院中的人,闹闹三人,李老三三人还有等在路口的李二郎,一共四人,加上她自己,一共八个人,虽然是都不是成年人,还是会占地方。
“刘叔,今个儿人有点多,柳条箱子轻快,能不能往高处垛。”
赶车的刘叔看了一眼院中的柳条箱子,说,“没问题,这箱子四四方方的,很好垛,应该没问题,到时候用绳子在外圈固定一下就成。”
李鱼儿看了一眼牛车的长宽,长大概两米半,宽大概两米,算中等体量的牛车,载人载货都可以。
横着一排放六个,竖着占三排,大概要三层高,再加上两个柳条筐的油灯,剩下的坐人还有富余,可以用来放海货正好。
李鱼儿将自己的安排说了,众人都觉得非常合理,就按照她说的装车,果然,安排的妥妥当当。
牛车晃晃悠悠的出了村子,走了一会儿,先把等在路旁看油灯的李二郎接上车。
早上,李老三和李二郎先是用手推车从岛里将油灯运到约定好的路口,李老二就在那看东西,李老三推着手推车去福水村帮着装柳条箱子,然后一道去镇子。
接完人,装好油灯,牛车继续向镇子上驶去。
李鱼儿今天穿着从赵氏那临时拿来的棉袄,枣红色的,有些大,李鱼儿包着头巾,缩进棉袄里,双手交错插进衣袖里,眯着眼睛,麻觉。
二蛋等人则是兴奋的不停说话,虽然福水村距离镇子不远,但他们也不是时常有机会来镇子上的。
福水村守着福州湾,大部分人家也是养船出海的,船上货后就摇去码头卖了,码头人流大,又要买卖海货,大人哪有精力再看孩子,所以,村民卖海货基本都不带着孩子。
就算带着孩子,也是在码头鱼市,也不进镇子,也没什么意思。
“闹闹哥,咱们去哪儿卖海货?”二蛋问。
闹闹想了想说:“去南街大集吧。”
这个季节,船都上坞了,码头的鱼市是不开的,偶尔有附近村民赶海所得的少数海货,就拿到大集上卖。
年前,鑫浦镇周围自发形成了不少大集,其中南街的大集是规模最大的。
在南街卖东西的百姓需要给官府交摊位费,摊位根据大小从三个铜板到十五个铜板不等。
其他的小集不用交钱,但官府不负责治安和维护秩序,也不负责划分摊子的大小。
彪子有些舍不得摊位费,说:“咱们去小集不用交摊位费,省下三文钱,还能买六块麦芽糖。”
闹闹想了想,摇头说:“不行,咱们三个小孩,卖大货,遇到不讲理的人要吃亏,跟大货比,不差这三个铜板,再说了,你今天没吃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