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125)

作者: 喵吉 阅读记录

“对啊,我怎么忘了这茬子,咱们要是也有冰窖就好了。”彪子觉得太可惜,不能冻鱼卖。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鱼儿把这事记下了,后世那么多保存海鲜的方法,她就不信她研究不出来一个,当然,还要等到开海季才能有大量的海货。

二蛋脑子比较机灵,他琢磨了一下,就想通了其中的道理,说:“就算咱们能把鱼一直冻到冬天,那其他人肯定也能做到,多了,一样不值钱了。”

最后,闹闹做了一个总结,“还得靠老鳖湾赶海了,这是块宝地,我可跟你们事先说好了,可不能把这块宝地宣扬出去,不然人多了,就不挣钱了。”

“也不一定。”李鱼儿则是看的比较长远,“这个季节,即使海货多一点,拿到城里卖也划算,只要能找到销路就不怕压货。

如果咱么能找到销路,还可以当二道贩子。他们弄来的海货越多,咱们赚的钱越多。”

“什么是二道贩子?”彪子问。

“我知道了!”二蛋抢着说:“就像酒楼,渔民把鱼卖给酒楼就是一道贩子,酒楼再卖给食客就是二道贩子,对不对?”

二蛋看向李鱼儿,李鱼儿觉得二蛋挺聪明的,夸赞说:“二蛋说的差不多,就是倒卖,咱们低价收别人的海货,然后高价卖到酒楼或城里,他们赶海抓的越多,咱们赚的就越多,就相当于他们帮咱们赶海挣钱。”

“不愧是我妹子啊!”李二郎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高兴的嚷嚷:“鱼宝儿这聪明劲儿,跟我一样!”

闹闹、二蛋、彪子:……!?

“那咱们明天去哪儿?”二蛋想要一个准话。

闹闹说:“就先去镇上,到时候,去酒楼还是西城区再看情况。”

在皇权等级分明的朝代,人们的住宅区也是等级分明的。

民间有句话传下来叫:“东城贵,西城富,北城穷,南城贱。”

东城一般是达官贵人的住宅区,间或有一些有身份背景的富商,比如黄商,或者官员的亲眷。

西城富,西城一般是商人的住宅区,还有部分城市的仓库设立在西城,因为仓库设立在西城,一些大城市的官办钱庄也可能在西城,也会有一些只面向权贵的商铺。

北城穷,北城一般是普通百姓的住宅区,还可能有贫民窟。

南城贱,并非指南城穷,而是从身份等级上说的,古代讲究三教九流,三六九等。

人分九等,商人属于中下等,南街一般是商业街,商业街也分好几等,上等的如有固定店面的商铺街,弄潮楼就属于上等;普通的比如南街大集,就是三教九流汇集地,什么人都有。

从事相同行业的也会分等级,比如达官贵人出入的戏院档次就比较高,老百姓娱乐的街头杂甩档次就比较低。

受前世思想的影响,李鱼儿自然不支持这种阶级分化了,但是她也没觉得自己有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能力,轻易就能撼动一个朝代的根基。

她会是试着去接受,但不盲从,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待人处事。

第92章 思维贫穷和思维致富

要想养活鱼,水越多、地方越大越好,所以,李鱼儿他们决定将鱼全部集中在闹闹家的一个水缸里养着。

闹闹三人还专门去福州湾,也就是福水村正对着的海滩,砸冰挑了满满一缸海水,专门用来养鱼。

李鱼儿两人只带了自己现吃的海货回家,剩下的都交给闹闹养着。

他们前脚刚进家门,后脚天空就飘起了小雪,雪粒子簌簌的下着,气温也随之降低。

“二郎、鱼宝儿,快过来。”

赵氏从灶房里出来,身上系着围裙,笑着朝两人招手。

进了灶房,一股子暖和气就迎面扑了过来,让人身体瞬间放松不少。

“大舅母这是做什么呢,这么香。”鱼宝儿搓着有些冻僵的手,凑了过去。

赵氏顺势给她盛了一碗红糖姜茶,递了过去,“炸的萝卜丝丸子,待会好了,你先捡几个尝尝味咋样。”

李鱼儿接过姜茶,入手一暖,真舒服,一口下去,热量就瞬间从胃里蔓延到全身,让人从头暖到脚。

这红糖姜茶是昨个儿剩下的,大人们都不舍得喝,赵氏就留给几个孩子了,一直在小灶上温着。

李二郎也喝上了,嘴巴倒是变甜了,“大舅母这厨艺了得啊,这茶绝了,我看不输镇子上茶博士熬的茶。”

李鱼儿朝他眯了一眼:你喝过茶博士的茶,小样吧。

赵氏笑了,嘴上谦虚着说:“我也就在家里随便熬熬,怎么能跟人家茶博士比呢。”

茶博士最早是一种宫廷御用的官,专门给皇家煮茶的,可随着朝代的更替和时间的推移,茶博士这种官早已经随着前朝的覆灭而消失,但茶博士的称呼却延续了下来,成了一种对茶道高手的称呼。

“大舅母这手艺,要是自己开个茶铺,肯定每日客人爆满。”

李二郎喝了甜茶,嘴也跟着变甜了,舅母长舅母短,好一顿掰扯。

最后,两人一人得了赵氏一小碗萝卜丝丸子,才走。

萝卜丝丸子里好像混了肉沫,用猪油炸出来的,香的很。

“鱼宝儿,你来一下。”蔡老太太站在西厢房门口喊李鱼儿。

蔡老太太见李二郎也跟着,就说:“二郎,你玩你的,鱼宝儿一个人就成。”

李二郎看着蔡老太太和李鱼儿进了屋,嘟囔到:“神神秘秘的,还不让我听咋地?”

西厢房很干净,一张大床,一个柜子,还有桌椅,可见赵氏是个勤快和干净的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