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162)
“婶婶,您是我们的第一个客户,现在有优惠活动,买油灯还送灯芯,您看看我们家的灯芯,比杂货铺里的棉灯芯好用不知道多少倍,不易断,还省油,一次就送您五根,您能用到明年都不用再买了。”
大娘接过灯芯一看,用手捻了捻,果然是好灯芯。
想到家中苦读的儿子,大娘一咬牙,说:“成!你给我包起来。”
李鱼儿扯了扯呆愣的李老三,催促道:“三叔,婶婶是咱们第一个客户,给婶婶一个柳条箱子吧。”
柳条箱子有的是,李大郎闲了就编,编了好几百个。
而且柳条箱子基本是无本的买卖,就是让大头他们做也才需要花费一文的手工钱,跟二百文的油灯比,不算什么,他们第一次开张,能拉拢后边的客人才是最重要的。
李老三赶紧拿出一个大小刚好的柳条箱子,装了大娘看好的油灯,恭敬的递了过去。
李二郎还顺势说了几句吉利话:“婶子,您买了咱家的油灯,您儿子明年绝对能榜上有名,喜鹊登枝。”
“好好好!”大娘开心的接过柳条箱子,“这箱子编的真好,不仅有盖,还有把手,不错。”
大娘高高兴兴的走了。
有了第一个客人,接下来的生意就不愁了,人都有从众心理,越有人买,越买。
李鱼儿会根据不同客人的不同需求选择油灯,比如眼前的这位大叔,就是给来年要出嫁的女儿置办嫁妆的。
李鱼儿直接给他挑了一盏有大红喜字的油灯,“叔,您看,这灯就是专门给新人准备的,我表哥说了,上边写的是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大叔看了红色彩绘的油灯,心里就喜滋滋的,听了李鱼儿的吉利话,登时笑得合不拢嘴。
“你们还赠箱子吗?”
李二郎赶紧拿出一个柳条箱子说:“送,怎么不送,您这是给闺女的嫁妆,自然要包装的大气上档次了。”
说着就主动给油灯装好,递了过去。
李鱼儿又挑了一副对联,卷好,一起放进柳条箱子里。
“大叔,我们不仅赠送柳条箱子,还多送您一副对联。”
大叔诧异的问:“你们不是送灯芯吗?”
李鱼儿解释说:“两个都可以,您自己选就成。”
大叔最后还是选了对联,对联比灯芯贵那么一点,而且他家里有没用完的灯芯。
李鱼儿送赠品也是看人的,比如之前的那位大娘,她儿子是读书人,还愁没有对联。
再说了,在母亲眼里,谁的字能跟自己儿子的比呢。
大叔痛快的付了钱,提着油灯走出去老远,脸上的笑容都没散去。
家雀儿朝李鱼儿竖起大拇指,“小鱼儿姐,你可真厉害!”
家雀儿比李鱼儿大,但是就喜欢叫她小鱼儿姐,搞得她像是某帮派的大姐大了。
李鱼儿摇摇头,说:“我就给你们示范一下,待会就得看你们的了。毕竟人家是个小孩,还是个女孩子。”
几人表情各异,李老三面皮有些发红,李二郎则是跃跃欲试,家雀儿则是已经开始模仿起李鱼儿说过的话了,石头摸摸后脑勺,在一旁憨笑,大头则是数着油灯、柳条箱子、对联等计算着套数。
第121章 赏罚分明的李鱼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鱼儿打算把他们都锻炼出来。
同样的,教人要懂得因材施教。
李鱼儿开始给几人制定分工,当然前提是他们愿意接受她的分工。
她将叫卖的活交给李二郎和家雀儿,将打包的活交给石头,将算账的活交给大头,将监工的活交给李老三。
李老三年龄最大,且辈分最高,当监工应该好管理。
最后剩下癞子,她让癞子站在摊位前就行。
“为什么?”癞子痞痞的笑,仿佛对一切都不屑一顾。
李鱼儿看着他,认真的说:“因为你啥也不想干,但你好看,就当个花瓶吧。”
癞子表情一凝,心里掀起一阵惊涛骇浪,李鱼儿的话像是掉入油锅的水,在他心里炸起惊涛骇浪。
她是怎么看出来的?他的秘密就像是陈年伤疤一样,在此刻被无情的揭开,曾经的伪装似乎都是徒劳的自我欺骗。
这怎么可能呢?就连跟他在一起多年的李老三也不曾察觉他的心事。
“吆!这小哥真俊,卖什么的呀?”
一个打扮富贵的年轻女子走了过来,身边还跟着一个丫鬟,手里大包小包的拎着不少东西。
一看就不是个缺钱的主,李二郎当即眼睛一亮,生意上门了。
但路过的行人却朝两人投来鄙夷的目光。
癞子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对眼前漂亮女子的话恍若未闻,看都没看对方一眼。
“哼!”女子顿觉没面子,扭着水蛇腰转身就要走。
“哎等等!”家雀儿混迹鑫浦镇乞丐堆多年,知道眼前的女子是群芳楼的头牌柳飘飘。
家雀儿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嫌弃她,相反他心里是同情她的。
他曾经也是社会最底层的贱籍,被世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曾经大冬天为了一口吃的跟狗抢食,为了要饭从公子哥的胯下钻过去。
大家都是人,凭什么他们的命就比旁人低贱一等,他们的出身又不是自己能做主的?
谁不想吃的饱穿得暖,住在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有银子花,有人家人关心。
家雀儿才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只要有银子赚就是他的客人,就是好人。
“这位美人姐姐您别急着走啊,看看咱家的油灯呗,保准您没见过,又好看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