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167)
可见写字的人,胸怀山河,是个有抱负和理想的人。
也不知道这人考上状元后如何了?
“鱼宝儿你看的很认真啊。”
景小公子接过招财递上来的茶,淡淡的说道。
李鱼儿暗骂一声:瞧不起谁,以为我是文盲吗?
姐以前看过的书,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欺负姐不能说出口是吧?
李鱼儿暗暗下定决心个,等房子建好了,一定要读书识字,全家孩子都扫盲!
她面上装作无知的说:“好看我就看了,阳关白雪,雅俗共赏呗。”
“哈哈哈!”景小公子放肆的笑了起来,说:“吆,倒是我小看你了,还会咬文嚼字。”
李鱼儿回到座位上,坐的离小霸王景小公子远远的。
“我听我表哥说的。”
“好了。”景小公子挥退小二,命进宝拿出那盏油灯,“说说吧,这是怎么做出来的?”
李鱼儿喝了一口茶,好茶,肯定不便宜,反正小霸王买单,不喝白不喝。
见李鱼儿面对贵公子还这么气定神闲,其他人心里是既佩服又惭愧。
他们小心翼翼的坐着,凳子都不敢坐满,生怕失了礼数,被人瞧不起。
李二郎则是看着两人对话,心里激动不已,他要跟着好好学学,说不定以后他也能遇到这样的大场面,到时候,他也得拿出个气度来。
李老三藏在桌布下的手,松了紧,紧了松。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应酬,枉他过去还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以为随随便便就能闯出个名堂。
他决定以后要脚踏实地的做事,他要见识的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众人心思各异,在李鱼儿的活跃下,气氛也不算尴尬。
“公子打算出多少银子买我的技术?”
“呵呵,鱼宝儿你小小年纪,别老是钱啊钱的,不然就不可爱了。”景小公子突然起了打趣她的心思。
李鱼儿摇头的说:“我不懂那些大道理,我只知道,三两碎银就能解百姓万般苦恼。”
大俗话,大道理,景小公子不能亲身体会,却也不难理解。
“本公子银子多,但要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拿,能拿多少了。”
第125章 三次借势
东西已经拿出来了,现在反悔也来不及,更何况李鱼儿觉得景小公子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若是的话,早就找他们李家的麻烦了。
之前的五十两,不无补偿的意思。
有了这五十两,李鱼儿他们的收入就和预期的差不多了。
即使万家不做贝壳油灯,也会有别的商人做贝壳油灯,本来就是一锤子买卖不长远。
这么一算,李鱼儿也知道,他们没吃亏,就是中间曲折了一点。
李鱼儿眼睛转了转,说:“鱼宝儿自然是信得过景小公子的,我现在就告诉你流沙工艺的制作秘方。”
李鱼儿指着油灯表面的透明字说:“首先,你要找到粗细适合的灯芯草,剖开,取出髓心,再用鹿角胶将刀口涂死,等鹿角胶干了,灯芯杆就变成一个中空的细管子了。
先将灯芯草的一端堵上,然后往里边灌水,用荻笋或者芦苇尖当倒流管就能轻松灌进去水。富州湾沙滩的沙质是细白的银沙,细腻洁白,在阳光的照射下还能闪光,用同样的方法把银沙灌进去,然后将灯芯草另一端堵上,放到低温的室外。
等水结冰了,再把封刀口的胶水撕下来,把灯芯草杆剥下来,就得到一个细长的冰棍。
在冰棍外层均匀的涂抹上一层鹿角胶,把布放进适当温度的水里,水温要保证鹿角胶不会融化,但冰可以融化的程度,等鹿角胶里边的冰全部融化了,就得到一根细长的含有流沙的胶管。
用胶管折叠出各种形状的图案或者字体,再用鹿角胶把这些字画固定到油灯上边就可以了。”
李鱼儿刚才差点就顺口说胶水的融点了,幸好她及时反应过来。
李鱼儿说配方的时候,留了一个心眼,她没有把成本更低的鱼胶告诉景小公子,而只提到万府做油灯用的是鹿角胶。
“妙啊!太妙了!”景小公子当即赞叹到:“鱼宝儿真是奇思妙想啊!五百两如何?”
“五五五……呜呜呜!”家雀儿惊得差点叫嚷出来了,被李老三往嘴里塞了一块糕点。
李鱼儿没有立刻答应,说:“公子果然豪爽,不过,我们有一个要求,就是以后我们自己也能继续使用流沙的工艺。”
“这……”景小公子沉默了一会,没有立刻回答。
李鱼儿又补充说:“当然,我们使用是有限制条件的,但凡是公子已经推出的流沙产品,我们绝不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产品。”
景小公子想了一下,点头同意了。
五百两看似不低,但和这种极其新颖的工艺来比,实在不算什么,这方子若是换做有些根基的人家,一千两都是低的。
不是他景小公子要仗势欺人,做那奸商的勾当,而是现在的李家根本承受不起更多的富贵了。
就好比你赏赐一个乞丐一个馒头,他会吃一顿饱饭,你赏赐他一两银子他能一年不饿肚子,当你赏赐他十两银子的时候,他可能被混混抢劫挨一顿打,当你给他百两千两的时候……
他可能会因此丢命。
景小公子又问到:“这灯芯草是何物?”
李鱼儿让李二郎去篮子里拿来一根灯芯草,这草是石头拿的,留着摆摊闲下来的时候剖开晒灯芯。石头很勤快,为了报答李家,他有时间就主动做活。
李鱼儿将灯芯草递给景小公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