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178)
郭夫子心存感激,当即就掏出十两银子当做报酬,更保证等回去后必登门致谢。
结果那郎中看都不看那十两银子,只要他该得的五十文诊金。
能遇到如此医术高明又悬壶济世的高人,郭夫子心中既敬佩又感动。
郭夫子立刻提出要送郎中回家,郎中也不客气,客随主便的上了马车,只坐在最外边,主动离淮夫人老远,行为举止甚至守礼有度。
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很快就互通姓氏,那郎中只告诉郭夫子姓黄,郭夫子秉性纯良,只以为黄郎中是世外高人,轻易不会泄露自己的身份来历,也不多问。
想到娘子的病,郭夫子恳求黄郎中帮忙把脉。
黄郎中认真诊断后,摇摇头,又点点头,说:“有救,但需要五百年的人参。”
几十年的人参尚且难求,更何况是五百年的。
黄郎中在鑫浦镇门口下了车,留给郭夫子一个地址,说:“若是找到人参后,可来此处找他。”
地址上标注了一个偏僻的道观,叫云鹤仙观。
这更让郭夫子认为自己是遇到了云游的神医。
事后,郭夫子四处打听五百年人参的消息,结果一无所获,最后是女学郭清然的同窗郑蓉蓉说她家有。
郭清然从镇官办育才书院退学后,就转去了蕙兰女学,蕙质兰心,教的都是些《女德》《女戒》,琴棋书画之类的东西。
一般都是给大户人家的小姐培养未来当家主母本事的,也有一些商户借此提高女儿才名,好高嫁。
听到这个消息郭清然开心极了,她和郑蓉蓉的关系一般,因为郑蓉蓉有些势利眼,在书院只同有身份地位的小姐来往,对身份不如她的同窗从来不假以辞色。
为了得到人参,她只能同郑蓉蓉交好。
郑家虽说是鑫浦镇百年的药材商,但屈居一方小天地,规模和药材种类远不如大地方的药材铺,而且有关郑家药材的负面消息很多。
郭清然也没想到郑家能有五百年的人参,她知道五百年的人参必然价值昂贵,以他们家的财力根本买不起。
他们也没打算买一整只人参,只要一些做药引子的参须就可以了。
但是,不管她怎么说,郑家那边就是不松口,更是直接扬言那是给未来长孙媳妇儿的聘礼。
郑蓉蓉的哥哥是郑家的嫡长孙,可惜是个不成器的,不学无术,在学院经常逃学,欺辱家庭贫寒的同窗,更是流连烟花柳巷,极其好色,说什么郭清然也不会嫁给这样的人。
郑家之前曾多次找媒婆上门说亲,都被郭夫子婉言拒绝了。
她心里也清楚,若是用她的终身幸福换来人参,她母亲说什么都不会吃的。
等淮夫人情绪稳定后,李鱼儿说:“其实,我们这次也是真心来求学的。”
淮夫人握着李鱼儿的手,歉意的说:“你们李家是我们的大恩人,按理说拜师的事是没问题的,可惜我相公前几日已经向书院请辞了,之前并不是推脱之词。”
李鱼儿想了想,说:“那您看这样行吗?我们本来也不打算去书院读书,我们都普通人家的孩子,平日还要干活或者帮着家里做点小买卖,不能按时上学,郭夫子可愿意做我们的私塾先生?”
“这……”淮夫人犹豫了一下,说:“你们稍等,我待会同夫君商量一下。”
两人回到了前厅,郭夫子正在考教李老三几人的基础。
大头刚背完三字经的一部分,虽然有不少错误,但郭夫子还是点点头,说:“不错。”
李鱼儿两人立在一旁观看。
等轮到石头的时候,先生知道他是零基础,直接念了几句简单的诗,让他复述。
“白,白什么山上,进了,进了?”
进哪儿了?石头摸摸后脑勺,实在是想不起来了,羞愧的低下头。
“下一个。”郭夫子并没有为难他,他看的出石头是个憨厚的好孩子,可惜没有读书天份。
家雀儿笑嘻嘻的看着夫子,等着夫子考教。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复述一下。”
家雀儿摇头晃脑的复述了一遍。
郭夫子微笑着点点头,“下一个。”
轮到李老三。
“床前明月光……你复述一遍。”
李老三紧张的放在身体两侧的手不自觉的微微握拳,但他还是磕磕绊绊的复述了一遍。
“也可以。”
最后一个是赖子,郭夫子念了一首《春眠不觉晓》。
赖子很快的复述了一遍。
“不错!”郭夫子满意的点头。
第133章 拜师
接着,他又将手中书本指向李二郎,“你把刚才我教你的诗再背一遍。”
李二郎想了好一会,才磕磕巴巴的背了个大概,错了好几处。
郭夫子嗯了一声,天资一般,似乎对读书也不是特别感兴趣。
接着他看向开始就表现很好的大头,说:“三字经就不用背了,把刚才我教你的诗,再背一遍。
大头点头,完整的念出了《登鹳雀楼》。
郭夫子嘴角的笑容更甚,天资不错,心性不错,人看着也认真。
他直接略过石头,没必要再让他难堪,“你日后当勤勉上进。”
石头老实点头。
郭夫子看向家雀儿。
家雀儿眼睛转了转,开始背诵:“锄禾日当午……锄禾日当午……锄禾日当午……我,我忘了。”
郭夫子点点头,说:“知道了。”
聪明,但心性还有些浮躁,能不能行,要看以后能不能定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