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215)

作者: 喵吉 阅读记录

李鱼儿看向几人,等着他们回答。

李老大说:“跟他们讲理,咱们东西又没坏,他说坏就坏了吗?”

李老三说:“他们都诬陷咱们了还能跟你讲理?再说了,其他客人处于自身安危的考虑,肯定也会害怕食物真有问题的,这法子不行。”

李梅儿说:“咱们报官呗。”

李二郎立刻反驳到:“那吴知县是啥货色你不知道啊,你是报官啊还是自投罗网啊,只怕报官后,他吃了原告吃被告,咱们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这位新县令审案那叫一个不公,不问对错,就看谁银子给的多,而且是吃了原告吃被告,还是那种吸血吸到骨髓里的狠角色。

不榨干你最后一个铜板,他是不会把人放出来的。

若是没银子赎身,好吧,就将你发配到矿山上挖矿。

总之,老百姓在他眼里,就是个换钱的物件。

第164章 商议盖房子

李大郎苦恼的说:“这报官也不行,讲理也不行,那咋整?”

李老三说:“要不,咱们直接将闹事的人打一顿。”

李二郎直接笑出了猪叫声,“三叔你还真以为自己是绿林好汉啊,想打谁就打谁。你打了他们,不正好把咱们摊子名声搞臭了嘛,然后他们报官,你还要被扒皮县令吸血。”

“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只能看着摊位黄了?”李大郎愤恨的说,咋老百姓做点买卖就这么难,竟是事呢。

众人心情低落,忧虑不已,看来这做买卖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年这段时间,他们顺风顺水惯了,都有些懈怠了。

李鱼儿见时机差不多了,才说:“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时刻关注一些消息的原因了。若是有人闹事,咱们应该第一时间请郎中,当众给那几人诊脉,看看他们到底有事没事,然后可以让郎中帮忙给吃食当众验毒,这样才能服众。

当大家都站在咱们这边时,他们的诡计就不攻自破了。”

“妙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这茬呢,我真笨。”李二郎有些懊恼的叹气。

李梅儿说:“所以说,咱们以后不仅要做好买卖,还要学会那什么来着。”

李大郎补充说:“还要有危机意识。”

李鱼儿接着说:“不是你们笨,而是咱们家都是老实本分的好人,哪里能想到这些弯弯道道。

但咱们对别人没有坏心眼,不代表别人对咱们没坏心眼,做生意,就跟过日子差不多,你不能关上门自己家过自己家日子,因为做不到完全孤立的生活。

咱们还要跟衙役打好关系,他们都是祖传的官差身份,有时候,你得罪了他们比得罪县令后果还严重。

吴扒皮的任期最多是七年,忍忍说不定就过去了,这些地方官差可是世袭的,惹了一个就是惹了一窝。”

李大郎皱着眉说:“哎,我还真不是做买卖的料,以后我就主管做菜得了。”

李鱼儿倒是很欣赏李大郎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那大堂哥可要好好干,做菜可是咱家的秘方啊,你可要守护好咱家的秘密底牌啊。”

“放心!我做菜都是背着人的,村里人来了,我就把锅盖盖上,不让他们看。”

李鱼儿心想,这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赶紧建好新房子,对了,她还要改改图纸,做两个厨房,一个自家做饭,另一个专门用来做吃食买卖。

以后要是开了分店,就要招收厨子或者徒弟,厨房就是机密要地,必须严格管理。

李老三问:“那这胡半仙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李鱼儿笑着说:“做买卖还要有商业敏锐性,胡半仙是江南的大商户,在江南甚至是全国,都是踩一脚能颤三颤的存在,他的动向跟整个商业走势都有关系。

你们想想看,没有好处,他为什么要给吴扒皮一个七品小官送好处?”

李梅儿想了一下,说:“对啊,咱们这偏远的沿海小镇,有什么吸引他的?”

几人互相对视一眼,想到码头运粮的事,脸色变了变。

李鱼儿说:“我听镇上的读书人说,行军打仗,粮草先行,北边恐怕不太平了。”

李二郎才过了几天好日子,要是打仗了,他们还能继续摆摊吗?

“会打到咱们这里吗?”

李老三不确定的说:“不能吧,咱们这距离北地边疆还可远着呢,听说那边比咱们这还穷,那里的人很多都是牧民,农耕地也贫瘠,冬天更冷,北边逃荒来的都说那里每年冬天都能冻死饿死很多人。”

李大郎心地善良,怜悯的说:“这么说咱们这还算好的,最起码有海,饿是饿不死的,就是穷苦些。”

李鱼儿也不了解这个时代的运作机制,只能居安思危,尽量将能想的都想到。

“咱们多买些粮食吧,搞不好过些日子会缺粮,尤其是咱们这样的渔民。”

晚上,蔡老太太那边就传来了好消息,买地的事谈妥了。

“地价不高,但要额外给上边三两的孝敬银子。”蔡老太太说:“咱们老李家已经分家了,今年老三也成丁了,就再分一次。其实也没什么可分的,卖鲸鱼肉的银子都分好了,就是户籍上把老三提前分出去。”

说着,她看向李老三说:“老三啊,虽然你还没成亲,但也就这一两年的事了,趁着这次一块办了,现在衙门那办事都得给好处费,若是再办一次,还不知道下一次的好处费是多少呢。”

李老三说:“阿娘,我懂,就按你们说的办。”

蔡老太太满意的点点头,接着说:“你们都分家了,宅基地和盖房子就得自己出银子了,你们有什么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