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22)
驴蹄子被包的严严实实的,走起来确实稳当了不少。
过了码头,上了凹凸不平的冰道,因为驴蹄子裹了一层厚厚的棉布,果然没有出现打滑的情况。
天空阴沉沉的,台风过境带来的强对流天气还没有结束,又飘起了雪粒子。
窸窸窣窣,阴冷阴冷的。
冷,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海面冻的结实,驴车偏小,又只坐了三个人,上去后,冰面几乎没有变化,只在表面的积雪上留下了两道浅浅的车辙。
由此可见,冰层冻的有多厚实、坚固。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车夫不敢快赶,大黑驴背上裹着破棉被晃晃悠悠的走着。
晃悠了很久,了车才上了兔岛的土道。
李老汉领着儿孙先到了家,把船板卸了一块,从驴车上把李老二抬上了船。
前来迎接的大伯母把弟媳儿背进了船舱。
拿到铜板,车夫高兴的走了。
这一趟,值了,不仅得了平日几天的车资,还得了一个冬天赶驴车的方法,用布包驴蹄子。
“这咋整?”李老汉犯难了,卖了一条船,就剩一条船,住两家,怎么分配睡觉的地?
蔡老太太眼下管不了这个,藏银子要紧,她把银子和剩下的铜板锁进了嫁妆箱子。
原本,那里放着银头面,如今却空空如也,好在这次又得了银钱填上。
箱子空空的感觉,让人心里不踏实。
锁好钱后,她才出来说:“眼下只能先凑合了,男的一起,女的一起,等开春了,再买一艘船。”
“买船?”李老二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当即道:“咱家哪还有银子买船?”
蔡老太太接过大儿媳妇递过来的热水,心里熨帖了不少,说:“你个讨债鬼,指望你是别想了,还是阿奶的鱼宝儿聪明伶俐!一个顶你仨!”
蔡老太太将目光投向小孙女,眼中满是欣慰,这个小孙女可以啊,平日不声不响的,关键时刻比儿子能干。
她将李鱼儿发现鲸鱼肉,以及在镇子第一酒楼卖鲸鱼肉的事情说了一遍。
“这是真的吗?”李梅儿高兴的眼睛眯成了一弯月牙,上前揽住李鱼儿的肩膀,夸到:“鱼宝儿可真是个宝,这鲸鱼搁浅在金沙滩,村里人都猫冬了,就是平时也没人去那地,要是咱家鱼宝儿没发现,估计等到明年开春都没人知道,最后只能臭了烂了。
李二郎眼睛亮亮的说:“这么多的鲸鱼肉,能卖不少银子吧。”
其他人也都激动的不得了,连日压抑的心情瞬间开朗了不少。
普通百姓,一生所求,不过几两碎银和三餐温饱。
连日平日很少说话的李老大,都乐呵呵的说:“天还早,要不我现在就去弄一筐回来。”
说着,抬脚就去灶棚拿家伙了。
李大郎见自己爹要去,他也激动的跟着蹿了出去,就连懒散的李二郎也跟了出去。
蔡老太太想叫住他们,被李老汉阻止了,“老婆子,随他们去吧,见不到鲸鱼,他们今晚儿估计都睡不着觉。”
若说发现鲸鱼肉,谁最高兴,莫过于李老二两口子了。
这次狠狠地拖累了全家,让他们愧疚不已,加上身体不好,两人心口连日都压着大石头。
李老二甚至生出了不好的念头,若他以后真残了,不能出海了,还要让老娘媳妇儿和儿女们养着,他还不如干脆死了,一了百了,省的拖累全家。
家里什么情况,他心知肚明。
大郎李延寿今年刚满十五,已经开始交鱼课(鱼税)了,二郎李延安过完年就满十五了,转年也要交鱼课了。
李梅儿转年就十四了,马上及笄了。
三个孩子都到了成家立业年龄,男娃至少得有一艘船,女娃多少得有点嫁妆,不然在婆家站不住脚。
李梅儿长得好看,蔡老太太打算托嫁到陆上的村长大女儿,给她说个陆地上的人家。
老二出事,她心里就想着要对不住大孙女了,恐怕陆地上是嫁不成了。
娘家太差,嫁妆太少,亲事肯定不能往高里说。
蔡老太太原本想着等两个孙女出嫁,就将她的银头面拆了,分一分,再加上孙女长得像她们爷,俊俏的跟花骨朵儿似的,找个陆地上的寻常人家不难。
第16章 因纽特人的冰房子
李老汉是个老实人,有钱了第一时间就想着还债,他对老妻说:“孩他娘,明个儿,咱们把欠村子里的债清了吧。”
蔡老太太正在吩咐大儿媳妇儿做饭,闻言,停下手里的动作,想了一会才开口说:“这事不急,咱们家一下子还了几百个大钱,村里人肯定起疑,鲸鱼肉的事还得瞒着一段时间。
最好以后也不说,这事最好是能瞒一辈子。”
李老汉一拍脑门,憨笑着说:“瞧我,这一高兴,差点办岔劈事,还是孩他娘说的对。明个儿我领着老大和大郎二郎先把鲸鱼肉都开出来,弄回来。”
“那鲸鱼有几间房子那么大,一天够呛,再说了,弄回来放哪儿,一旦有人上门瞅见了咋整?”蔡老太太说。
“一天不行就两天,这事得趁早,等天好了,保不齐有调皮的孩子跑出来玩瞅见了,你说的也对,可一下子采完了放哪啊?”李老汉犯难了。
蔡老太太一时间也想不出合适的地方,他们家拢共就那么大点地方。
一旁的李鱼儿倒是有一个主意,她将自己的想法说给老两口听。
“阿爷阿奶,我过去在码头上听人说过,天特别的冷的时候,可以建造冰房子放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