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229)
大娘:“不小了啊,可定亲了?”
大头:“不曾。”
大娘笑的见牙不见眼,“想找个啥样的姑娘啊?大娘跟你说哦,我家绿萝既孝顺又勤快……”
另一个大娘抢着说:“你家绿萝太瘦了,不合适不合适,小伙子我跟你说啊,我有个侄女……”
家雀儿:“大娘你要不也问问我?”
大娘看了一眼瘦小的家雀儿,心里嘀咕:小是小了点,但人看着还算机灵。
“小伙子,你也识字?”
家雀儿摇头。
大娘皱了皱眉头,又问:“那你家有几亩地?几间房子?”
家雀儿:“我没房没地。”
大娘眉毛皱的更紧了,“那你肯定有船了?”
家雀儿摇摇头。
大娘愣了一下:“孩子,你还太小,不着急。”
第176章 大锅饭
第二天天不亮,兔窝子村的村民就起来了。
摸着黑就开始准备了。
一家渔船上,老娘将唯一一个干粮黑面馍馍摸黑塞儿子手里。
“儿子啊,你今天要干活,吃硬实点,给公子好好干活,争取今年给你弟弟说个媳妇儿。”
昏暗中过了一会,才传来男子的压抑的声音:“娘,你们放心,儿子一定好好干活,不会让弟弟再长一岁娶媳妇儿的。”
老娘端起清汤寡水的碗,喝了一口糊糊,满意的说:“你们兄弟俩都成家了,我就是死了也有脸面见你们爹了。”
另一家渔船上,妇人将自己一件旧衣服拆了,迎着做饭柴火堆的光,仔细剪了一个鞋垫,放进男子的布鞋里。
“孩他爹啊,眼前只能将就了,等发了工钱再给你买一双好鞋,干活人不能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啊。”
男子朝火堆里添了一根柴火,说:“辛苦你们娘俩了,又让你废了一件衣服。”
女子火光映衬下的脸庞,染上了一抹红晕,气色似乎好了几分。
“你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咱们一家人在一起,什么苦日子没熬过来,以后会更好的。”
村长媳妇儿难得舍得点上了李老汉送的油灯。
“哎!老头子,你说这事是真的吗?”
村长喝了一口糊糊,说:“肯定是真的,上次收贝壳不都是真的。”
这话倒是像在安慰他自己。
村长就一个儿子,已经分家了,因此他和儿子都能上工。
“那不一样。”村长媳妇儿心里七上八下的,一会高兴,一会又担忧,“这次可是一百多个人呢。”
终于,太阳跃出海面,洒下一片温柔的绯红,像是兔窝子村民火热的心。
李老三领着大头几人来到渔歌码头,村长伸着脖子大老远就望到几人了,却假装恰好遇见。
“老三啊,来了啊!”
李老三跟村长打招呼:“九叔公您早,这不时间快到了,我们提前来签到。”
就这一会的功夫,村民都出来了,乌压压一片,人头攒动,窃窃私语。
李老三让家雀儿敲锣,等人声静下来,他才大声喊话:“乡亲们!今天开始咱们就开工,早上我们会点名,点到名的过来按手印,速度要快。
按完手印就开工,今天的活计是铲除垃圾,大家从家里拿上工具和柳条筐,将垃圾都扔到最东边的海里。
以后村长就是你们的监工,咱们亲归亲,财归财,规矩是规矩,谁要是偷奸耍滑,到时候别怪咱们不讲旧日情分,一律撵走。
中午是大锅菜,自己带东西盛。
下工后,来这领当天的工钱。”
为了鼓励大家的积极性,李鱼儿决定多费些事,工钱采用日结的方式支付。
其实东海岸堆积的垃圾不算太脏,多是码头路过商人扔的废品,顺着最东边的海崖抛进大海里就行了,没有污染。
李老三喊完话,大头就开始喊名字按手印,虽然费事,但管理起来不容易乱套。
画完押的人赶紧回家拿工具,主要就是箩筐,为了多运输一些东西,他们都采用挑担的方式。
说干就干,很快码头就热闹起来,人多力量大,垃圾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小,李老三估计几天就干完了。
李老三让家雀儿和石头去集市采买当日的食材,他和大头留下来坐镇。
李老三拦住跟着村民挑担的村长,说:“九叔公,您老是监工,您最主要的工作是监督和管理他们干活,您别自己跟着干啊。”
村长笑着说:“你九叔公我还没老,干的动,拿比旁人多的钱,干点活咋了。”
李老三不知道怎么跟他解释,大头帮着解释说:“九叔公,公子之所以给您那么高的工钱,是请您监工的,您就好比行军打仗的将军,您不亲自上阵,但您要对整个战场负责任,负责指挥他们打仗,您举得将军跟着小兵喊杀喊打重要还是统领全局重要?”
村长不假思索的说:“当然是统领全局重要了,没有将军指挥,这不就乱套了。”
这么一想,他立刻明白了,放下担子,说:“成,我知道了,监工就是要统领全局,保证每个小工都勤奋干活,不偷奸耍滑,还要保证他们干的对。”
“哎这就对了。”
于是,村长迈着大步跑去监督村民了。
他严肃的盯着来来往往的人,不苟言笑的脸上真有那么几分威严,几个毛头小子被他看的心里毛毛的,心想自己应该没有偷懒吧。
大头采买了不少食材,有肉有菜,粮食就是黑面。
李老三说:“大头留下,石头和家雀儿你们去摊位忙吧,这些日子大家可能偶尔会加班,鱼宝儿说了加班按照双倍发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