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247)
吐完后,小男孩面白如纸,瘦弱的身躯像是难民,紧接着他整张脸皱成一团,不停地呻吟:“疼!阿爷我好疼!”
疼到撕心裂肺的时候,小男孩拍着自己的肚子说:“阿爷阿奶救我!肚子里有东西在动!”
小男孩疼的眼泪直流,弱弱的哭声全是绝望。
李大郎心酸不已,说:“咱们村以前也有小孩这样,后来,后来……”他说不下去了。
李鱼儿越看越觉得那小孩是闹蛔虫,她前世当野外求生主播的时候,曾去过偏远的大山录制节目,那里就有小孩闹蛔虫,那里虽然医疗水平不发达,但当地人有自己的土方子,根本不会死人。
李鱼儿试探性的说:“这好像是闹蛔虫而已,及时驱虫就没事了。”
她的话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白老汉说:“济世堂的郎中看了,说是蛔厥,已经很严重了,我们只能到府城去看神医了。”
陶阿婆抓住李鱼儿话中的希望说:“小姑娘,你可是听过这种病?可是有认识的人得了,治好了吗?”
李鱼儿点头说:“不是我认识的人,是我认识的人认识的人,他说他们那里有土方子非常灵,既没有毒也不会死人,他们那从来没有人因为蛔虫死了。”
“真的?”白老汉眼含希望的看向李鱼儿,“小姑娘你可知道是什么方子?”
方子都是保密的,但此时他们已经想不了那么多了,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救孙子的命。
李鱼儿装作回想的样子,想了一会说:“我想起来了,就是用常见的艾草,把生艾草捣成汁,去掉草渣,早上天亮时,先少吃一点点糕点等甜食垫肚子,把虫子引出来,然后再喝一碗艾汁,过一段时间如厕就能排出蛔虫,如此反复几天就能痊愈。”
白老汉心下大喜,“太好了!敢问小姑娘知道是什么样的艾草?”
当地艾草有很多种,有水艾蒿,还有常见的能驱虫辟邪的艾草。
李鱼儿想了下就说:“那人说是端午节用的艾草。”
陶阿婆暗中拽了一下白老汉的袖子,面带犹豫之色,白老汉知道她心里想什么,拍拍她的手说:“没事,艾草没有毒,不好咱们再去府城,但牛牛都这样了,我担心他撑不到府城。”
李鱼儿话说到了,至于对方信不信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为了以防万一,白老汉最后还是把大黄卖了。
出了白家大门,李二郎不赞同的说:“鱼宝儿,这治病救人可是关乎人命的,你这道听途说的偏方能行吗?”
想到什么,他眉头紧锁,眼中盛满忧虑,他又问小姜:“小姜哥,他们知道我们家住哪里吗?”
小姜如实回答:“不知道,我们对客户资料是保密的。”
李二郎这才松了一口气。
李鱼儿捂嘴偷笑,中华几千年的药方,错不了,只怕对方到时候还要找他们感谢呢。
第192章 大水牛与马神婆
从白家出来的时,几人就坐上了牛车。
小姜一边赶车一边教几人赶车,牛车很好学,没走多远,就换了李大郎赶车。
大黄非常的温顺,被白老汉调教的很好,走路很稳,一点都不颠簸。
“这下一家住在渔歌码头东边的东临村,姓顾,要卖的是一头水牛,那牛虽然是半大牛,我之前去看过,养的非常好,比其他的水牛都好。”
马车摇摇晃晃进了东临村,东临村跟福水村差不多,都是渔歌码头周围的村子,有田,不多,够自己家嚼用,靠海,能出海,日子温饱不成问题。
既然日子过的下去,一般人家是不会卖家中大件的,牛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就相当于后世的车或者房子等固定资产。
这时候没有电话手机,大户人家上门拜访前都会让下人去递帖子,百姓就直接上门碰运气。
小姜敲响了顾家的院门,从院外不难看出,顾家是个温饱不成问题的人家。
院前开了菜地,虽然此时还覆盖着一层雪,不难想象开春的时候,草木更生,菜地发芽,绿悠悠的景象何等喜人。
院墙垒的高高的,上边爬满枯萎的藤蔓,似乎是种了豆角或者瓜之类的蔬菜。
“谁啊?”院里传来一道有些耳熟的声音。
“吱呀!”随着大门打开,李鱼儿兄妹愣了一下。
门内的周大发也愣了一下,“李二郎,怎么是你们?”
周大发赶紧将人请进门,经过一番交流,才知道,原来顾家是周家的表亲,也是未来亲家。
周大发就是二蛋的爹,二蛋的姐姐周扬花和顾家是换亲的,周扬花定的是顾家表哥顾满仓,而二蛋定的是顾家表妹顾稻花。
这样两家就省了聘礼和嫁妆,又能亲上加亲。
来自现代社会的李鱼儿在心里是不认同的,近亲成亲是不对的,但是入乡随俗,表兄妹结亲在这个朝代不但不违法,还是传统佳话。
周大发来顾家是帮忙的,周大发正打算领着几人去牛棚看牛,就见主家顾满仓夫妇热情的送一个妇人走到院门前。
那妇人穿的花花绿绿的道袍一样的衣服,身材矮胖,椭圆形的大脸上一双贼溜溜的眼睛,不时四处打量。
经过李家兄妹的时候,还停下来看了一会李鱼儿,浑浊的老眼里全是贪婪。
“马神婆还要劳烦您老出手救救小儿啊!”顾丰收一边说一边给马神婆塞了一个沉甸甸的荷包。
马神婆装模作样的说:“那你们家要早点准备,不然等那东西道行深了可就不好办了。”
顾丰收不停的点头,“您放心,我们一定想办法尽快筹集银子,等我家牛卖了就有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