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250)

作者: 喵吉 阅读记录

李二郎用胳膊捅了一下李大郎,说:“哎你说道士能吃肉喝酒吗?”

李大郎摇摇头,继续跟馄饨奋战。

席间那道士并没有跟李鱼儿几人说话,他吃的快,吃完同几人打了声招呼,将剩下的酒倒进腰间的葫芦里,就扛着幢幡走了。

几人也没在意,结账的时候,李鱼儿突然发现多了些钱。

“老板,可是账算错了?”

那老板笑着拿起算盘又算了一遍,“客官,没错啊。”

李鱼儿就跟他一样一样的算,等她算完了,那老板说:“客官您漏了一碗肉馅馄饨,还有一壶老烧刀。”

“我们没点这些啊?”李二郎确定的说。

老板也不恼,笑着说:“您是没点,但您那位道友点了啊。”

得,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被人蹭饭了。

李二郎恨的牙根痒痒,李鱼儿却觉得没什么,江湖套路深,要怪就怪他们还不够机警,老实付钱吧。

刚出门,李二郎就四下瞅着,寻找那臭道士的身影。

“早跑了。”大郎闷闷的说:“今个儿真倒霉,刚遇到个装神弄鬼的老虔婆,又遇到一个打秋风的臭道士,这些神棍没一个好的。”

小姜有些尴尬,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们。

李鱼儿毫不在意的说:“这点小挫折算什么,这么点小风浪值得你们动这么大的情绪?”

“谁动怒了!”李二郎不承认,挥着手里的牛鞭去解拴在不远处大树上的牛车。

他们吃饭前也给大黄和大黑放了一些草料,此时它们也吃饱了,在树下悠闲的摇着尾巴。

想到正事,小姜说:“大黑牛有是有,不过那家要价不低,牛也有些年龄了,当家的妇人不太好说话。”

李二郎皱眉,“就没有其他家了?”他比较喜欢大黑牛。

小姜如实说:“冬天不是买牲口的季节,卖牲口的人家少,若不是家中急需用钱,或者牲口不好,一般都不会卖。

我手上倒是有一头驴不错,还是罕见的白色,就是有点贵,所以才一直压到现在。”

“贵多少?”李鱼儿问。

小姜比划了一下,“比寻常的驴整整贵三两银子。”

李大郎惊讶的说:“三两,确实贵了。”

李鱼儿却很喜欢,她不差钱,前世很多衣服包包,就是不同颜色价格不同,俗话说:千金难买心头好。

“要不,咱们去看看吧。”

卖驴的人家就在镇子上,招待他们的是主家毛老汉。

“我这驴不是老汉我吹,长的比普通驴大,还爱干净,还比普通驴聪明。”

李二郎没忍住,乐了,“老人家,这驴再聪明能聪明到哪儿去。”

心里想着:这老头真能吹,不就是为了加钱吗?

老头不干了,梗着脖子说,“我说它聪明,它就聪明!”

“好好好!”李二郎敷衍道:“您老说啥就是啥。”

老头对于李二郎的敷衍十分不满,说:“我家驴能听懂铃铛。”

“真的假的?”李二郎不信,这老头越吹越来劲了。

老头从兜里掏出一个铃铛,摇了几下,白驴果然有反应,朝着老头走了过来。

“我家驴只要听到铃铛就会过来。”老头得意的说:“你要是放驴,都不用自己到草地上,拴根长点的绳子,让它自己去草甸里吃草,等它吃饱了,你只要摇铃铛,它就自己出来了。”

草甸子里通常有积水和烂泥,人进去了,容易弄脏衣服和鞋,这样放驴确实方便。

“哎这还真神奇啊。”李二郎好奇的看着毛老汉手里的铃铛,毛老汉得意的一笑,“老汉我养了多少年的牲口,最知道它们的习性。”

相中了就该讲价了,毛老汉梗着脖子死活不让价,李鱼儿又真心喜欢白驴,最后就按高于市价三两的价格买了。

出了毛家,剩下的环节就该回牙行办理手续了。

小姜询问:“需要牙行协助你们办红契吗?”

红契是官府的契书,由于吴县令父子下落不明,按照朝廷律法,县令不在,由二把手魏县丞暂时管理县衙大小事务。

魏县丞是坐地的官员,和上一任知县关系很好,他平日办案公正,从不苛待百姓,百姓自然不会找他麻烦。

魏县丞和文书吏关系又很好,所以,李鱼儿打算自己去办红契,还能省一笔中介费。

当他们走进牙行的时候,其他牙人都当没看到几人,之前那个老牙人更是喝着茶,拿鼻孔朝几人冷哼了一声。

李鱼儿自然不会理这种小人,跟着小姜到了他的座位,开始结算中介费。

那老牙人见几人真谈成了交易,想到黄掌柜的嘱托,登时坐不住了,走了过来。

“小姜,你竟然弄虚作假,让你亲戚做内幕交易!我要去东家那里告发你!”他上来就给小姜扣了一顶好大的帽子。

第195章 测字算命

小姜赶紧解释说:“我没有,你别血口喷人!”

“那你说说你们都卖了什么?”老牙人似乎笃定小姜卖不出什么好东西,故意弄些虚假的交易。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小姜,除了牙行的人,在场的还有很多客户。

今天这要是罪名坐实了,坏名声传了出去,只怕他日后在这行是没有立足之地了。

毕竟牙人靠的就是口碑和信誉。

小姜拿出契书,说:“东临村顾家一头水牛,西郊白家一头黄牛,本镇毛家一头毛驴,一共三头牲口,白纸黑字,不信你们看。”

小姜聪明的没将契书给老牙人,而是拿着给客户看。

有认字的客户看了后说:“不错,是这三头牲口,都对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