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292)
李梅儿误会了书生,此时心里有些尴尬,但还是敢作敢当,对书生说:“对不起,误会公子了。”
乔承允见对方主动认错,不打算继续揪着不放,说:“算了,都是误会,以后遇到类似事情,还请姑娘给对方一个解释的机会。”
最后,双方都同意了伙计的提议,乔承允还多买了一些纸张和墨。
看乔承允的穿着打扮,家境就不会太富裕,这次能低价买笔墨,算是因祸得福了。
被伙计抱在怀里的辉仔,呲着牙,眯着眼睛吱吱叫,好像在嘲讽几人。
李鱼儿瞪了它一眼,小东西,还挺嚣张,别在外边碰到姑奶奶,不然保证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那样红。
从书肆出来,几人还没从刚才的尴尬中缓过来。
几人也没了继续逛街的心思,上了驴车,李大郎甩了一个鞭花,小铃铛就自己朝家走。
经过集市的时候,李鱼儿看到好几个摊位已经开始在卖贝壳绢花了。
“这么快就被仿制了啊。”
李梅儿他们顺着李鱼儿手指的方向,也看到卖绢花的摊子了。
一个小贩正在卖力的向一个女孩推销手里的绢花:“姑娘,咱家的绢花可是丝绸做的,又便宜又好看,姑娘长得标志,再戴上这朵绢花,那简直就跟仙女下凡一样。”
小贩夸张的话,逗的对面的姑娘害羞的用袖子挡住嘴笑,很快交易就成交了。
李梅儿立刻将刚才那点不愉快抛到脑后,生气的说:“这人怎么这样,仿制别人的东西,还卖的这么便宜。比,比那只猴子还可恨。”
想到家里积攒的一千多个绢花,虽然比那小贩的更好看更精致,但架不住他卖的便宜,这要是卖不出怎么办?
李鱼儿无奈的说:“这能有什么办法,绢花这种东西本来就没什么高超的工艺,一般人,买一个回家拆了,就能模仿出来。”
李梅儿气得直跺脚,“那我家里还有一千多个,这样下去,肯定是卖不出了,村里的活是不是也要停了。”
如今,村里有十几个妇人跟着蔡老太太、赵氏还有李梅儿做绢花。
李鱼儿思索了一下,说:“咱们先回家吧,回家再说。”
回到福水村,一进院子,正好撞见中午下工回家吃饭的妇人们。
秋娥婶热情的跟他们打招呼:“这从镇子上刚回来啊?”
李大郎一边给驴卸车,一边跟她们打招呼。
李梅儿心里不舒服,简单应付了几句,就拉着李鱼儿两人进了屋。
“鱼宝儿,你可得帮我们想个办法,不能就这么让他们把生意抢了,我就是不服。”
李鱼儿拿起桌子上的水壶,给每人倒了一杯水。
“没事,先喝点水,一上午了,渴死了。”
灌了一杯水后,李鱼儿说:“我之前就想到早晚会被模仿,没想到他们模仿的这么快,这才卖了多久,就能模仿的这么像。
首饰这东西,贵在创新,我手里还有一些首饰的设计图,我去拿给你们看,你们暂时就不要再做之前的绢花了,咱们做新款的。”
李鱼儿回二房,取回首饰的设计手稿。
“你们看,咋样?都帮我提提意见,尤其是清然姐,你最了解时下都流行什么花样的首饰,帮我提提意见。”
两人兴奋的接过手稿,认真翻看起来。
“还是成套的,这款手链真好看!鱼宝儿你真厉害,这小脑袋瓜子是怎么想出来的?”李梅儿当即就被精美的首饰设计吸引了。
有了这些新款式,那些人的绢花就是过时款了。
价格差不多,买新不买旧,更何况,新款式可比老款好看太多了,还有成套的首饰,拿来当嫁妆都成。
第232章 李二郎的亲事
郭清然拿出其中一张设计图,说:“这个梅花,有些不妥。”
李鱼儿接过图纸,仔细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有什么问题,就问:“我没看出来,还是好姐姐告诉我吧。”
郭清然想了一下,斟酌着说:“虽然子不语怪力可以乱神,但老百姓还是比较讲究的,梅花不能倒着画,这代表着不吉利。”
原来是这样,李鱼儿恍然大悟,央着郭清然说:“清然姐,你给我们当画师怎么样,我们给你一个月一两银子工钱。”
一两银子,比文书吏的月俸还高。
郭清然拒绝道:“咱们的关系客气什么,不过是提提笔动动手的事。”
“那不成,清然姐必须收工钱,不然我们就去请别人了,到时候,要是对方泄露了设计图,害我们赔钱可咋整?”
李鱼儿故意歪着脑袋,一副可怜阿巴巴的样子。
郭清然知道她是在用激将法,笑着捏捏她的小鼻子,说:“好好好,我答应还不成,就你鬼精灵。”
又想到李梅儿手里压着的一千多个绢花,李鱼儿说:“至于之前压的旧货,我去码头看看,有没有外地的商人愿意收了,拿到外地卖。”
“太好了,还是鱼宝儿点子多。”
此时,李梅儿一扫之前的不愉快,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开朗。
看向柜子里所剩不多的碎布头,李鱼儿说:“柳记那边的碎布头已经被人全部买走了,其他布桩也是,他们也发现用碎布头做绢花更省钱了,现在一袋碎布头十个铜板都买不到了。
所以,咱们以后得单独买布料了。”
李梅儿皱眉道:“那本钱岂不是贵过了,还能赚钱吗?”
“当然能,不过咱们以后不走低端路线,而是走高端路线,底层的市场就让给他们吧,咱们专门设计最新款式,用料和做工都要比他们好很多,价格自然也更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