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37)

作者: 喵吉 阅读记录

李鱼儿拿话试探她哥,盯着他的脸,观察他的微表情。

微表情最能反应一个人的真实心理,前世,教人识别微表情的书多了去了。

李二郎被亲妹子吹捧了一下,心里高兴起来,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这个小丫头变得伶俐古怪后,他就被吸引了注意力,总是想偷偷观察她又在干什么。

“这个肯定能卖啊,依我看,比码头那些货好看多了,说不准还能卖高价,要是拿到镇子上,更贵。”

码头是集散中心,摆摊的路过船商,还有本地的小商贩都有,比较鱼龙混杂,卖的东西也是有好有坏,各地的都有。

但鑫浦镇是海宁府最靠西的偏远镇子,消费能力有限,没有什么特别好的东西,有好的也会紧着当地的铺子。

见对方眼里没有贪婪,说话还算诚恳,李鱼儿顺着他的话说:“那咱们拿去镇子上卖如何?”

“你们跟阿爷阿奶说了吗?”李二郎问。

李鱼儿和李梅儿对视一眼,李梅儿说:“还不知道什么行情了,冒冒然和阿爷阿奶说了,要是卖不出去,不是叫家里人空欢喜一场。”

李鱼儿接着试探,将话题引到关键处,说:“这是咱们小辈自己弄出来的东西,留着银子给梅儿姐当嫁妆,给大哥大堂哥娶亲,给小弟买羊奶喝,不用告诉大人吧。”

李二郎愣住了,他没想到李鱼儿还替他着想了,心里有一瞬间暖呼呼的。

还得是他亲妹子不是?

过去,他觉得他的人生会像阿爷大伯阿爹一样,一辈子风里来雨里去,到了年纪,买不起船,说不上媳妇儿,像村里一些老光棍一样,靠赶海勉强苟活。

老了,死了,臭了,很久才有人发现,一席草席草草埋了,就是一辈子。

他三叔不认命,不服输,可又能怎么样呢?

在镇子上当街溜子,小混混,和一群不三不四的乞丐,小偷混在一起,最后被有钱人差点打死。

不认命,又能怎样?

李鱼儿看着眼前的少年,她似乎也能感受到他眼中的悲伤和不甘,这让李鱼儿无端生出几分同情来。

不管哪朝哪代,原生家庭太穷,起点太低,翻身的机会很渺茫。

别说现在,就是后世也差不多。

她放柔语气说:“鲸鱼肉卖了,咱家能进几百两银子,这点小钱阿爷阿奶不会跟咱们计较的。”

几百两!

渔民的孩子,没有上过学,不懂算学,只会简单的卖鱼,会看秤的都不多,按条卖,按筐卖,按堆卖,基本不用算数。

他们只知道鲸鱼肉能卖钱,但能卖多少钱,他们还真不知道。

几百两!那是多少?

他们心里根本数不清,只知道是很多很多。

李梅儿难以置信的叫了出来:“几百两,怎么可能!”

他们村最富裕的村长家,能有几两银子不?

他们平日都是用铜板的,银角子都没见过。

啊,不对,之前弄潮楼给了,但一转眼又没了。

第27章 交货

最终,李二郎被李鱼儿成功说服了。

有了李二郎的帮忙,他们很快悄悄制作了十盏鲸鱼油灯。

鲸鱼油的亮度和无烟性是其他油脂根本无法比拟的,特别是鲸脑油。

前世,鲸脑油曾是是世界上最亮的蜡烛原材料,当然,只有贵族能够使用。

重量约76公克的纯鲸脑油蜡烛,能在每小时烧出约7.8公克所发出的亮度。

随着航海大时代的到来,整个世界都是捕鲸场,鲸鱼因为遭到了灭顶之灾,直到新的照明取代了蜡烛。

很多鲸鱼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列为濒危保护动物。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三天转瞬即逝,鲸鱼终于开采完毕了。

开阔的金沙滩上,只剩下一个巨大的骨架,鲸鱼皮也被李家人叠好,带回了家,放在冰房里等待后续处理。

台风带来的极寒天气再一天天的退去,他们必须抓紧将鲸鱼运出去。

李老汉从村长家借了手推车,这是村长大闺女送的,村长家平日用来拉海货。

村长问起,李老汉就说用来推柴火,村长叹了口气说尽管用,欠他的银子不着急。

村长看着李老汉的背影直叹气,寒冬腊月的,老十一家竟然为了糊口上山砍柴卖,可见日子实在是难熬。

刚开始还有些不情愿的村长媳妇儿,此时望着李老汉佝偻着远去的背影,怜悯的说:“这贼老天,还让不让人活了,老十一家怕是起不来了。”

村长横了她一眼,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双手合十,朝天说到:“天神老爷啊,您可千万别跟头发长见识短的妇人计较,坏的不灵,好的灵。”

古人敬畏神冥,尤其是海上讨生活的渔民,逢年过节,肉可以不吃,但一定要买香烛纸钱来烧香拜神。

老李家几个男人此时正卖力的挑着担子,推着手推车,在冰封的海边上行走,蔡老太太负责在陆地上看东西。

迎着晨光,一箩筐一箩筐的鲸鱼肉被运到了岸边。

一次,手推车能推300斤左右的重量,挑担子的大概150斤左右,三个男人,一趟只能运600斤。

一万多斤,大概要运个十七八趟,凭成年汉子的脚程,加上路走熟了,今天又没大风,一趟要耗时两刻钟,比蔡老太太和李鱼儿走的快了两三倍。

大概要运个9小时左右,一天肯定是运送不完的,好在他们没有约定一次性交货。

一天交一半刚好。

从早干到半下晌,挑了有一多半鲸鱼肉。

到了约定的时间,几辆马车摇摇晃晃的驶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