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5)

作者: 喵吉 阅读记录

由于长年挑担出海,打鱼劳作,如今已经有些驼背,还患有严重的风湿,腿脚走路不利索。

他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兄长下有弟弟,不是非常受宠,性子有些软。

李老汉打小就沉闷,不爱说话,年少时喜欢听爹娘的,成亲后就听媳妇儿的。

他一辈子吃苦耐劳,指望着能存点银子让子孙过好一点。

可惜,到老也没能存一块银角子。

李老汉的两个兄弟也都在兔窝子村,家里也都穷。

老李家自祖上就是渔民,打鱼卖鱼,三点一线,他最远去过码头和福州湾相亲。

李有财虽然名字里有个财字,然而他这一辈子都跟财没有什么关系。

他爹活着的时候家里就穷,兄弟姐妹一大帮,穷到什么程度,一条没有补丁的裤子,哥仨只有在出岛办事的时候才能轮流穿。

一条青灰色的细布裤子,供哥仨从相亲到成亲,走完人生最重要的一段路。

当然他大哥李有富,他三弟李有贵和富贵也不沾边。

总而言之,就是祖传的穷。

虽说老李家人穷,但人长的各个都俊,男的高大英俊,再怎么晒也不是很黑,五官俊朗。

女的长得身材高挑丰满,五官明艳漂亮。

这也是原主奶奶一个陆地姑娘为什么愿意跟着他水上漂的主要原因。

第4章 海嫁,水客

这个时代,岛民的日子是非常难熬的。

他们没有土地、没有房子,一生都住在乌篷船里,被人们戏称水客。

他们靠打鱼为生,每日天不亮就出海捕鱼,太阳升到半天的时候,就需要趁海货还新鲜的时候,摇船到渔歌码头的鱼市赶紧卖了。

沧渊王朝,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个沿海的大国,海岸线漫长,这个国家最不缺的就是海货。

所以,海货,卖不上价格,渔民收入非常有限,勉强能温饱。

因为穷,日子难,岛民的婚嫁问题也难。

大多数岛民最后都自我消化了,就是沿岛的几个渔村互相通婚。

比如兔岛就有几个比较大的村子,兔窝子村,逅海村,前石村。

兔岛南面还有一座更大的海岛,叫范家坨子,原主的娘范晓娟就是范家坨子嫁过来的。

原主的奶奶蔡桂花是兔岛隔海相望的内陆海湾富州湾嫁过来的,陆地上的姑娘几乎没有愿意嫁到岛里的。

为什么蔡老太太当年会嫁进来呢?

说来也是缘分。

蔡桂花娘家是福州湾富水村的,家里只有一个弟弟,爹娘对姐弟俩都很好,并没有过分重男轻女,这也养成了蔡桂花从小争强好胜的性格。

她心直口快,好打抱不平,也不知道无形中得罪了哪个小人,被传不好生养。

加上她生的个子瘦小,也就一米五几,渐渐地,周围的人也就信以为真了。

她生的皮肤黑黄,眼睛小脸长,嘴唇薄,说话又快又厉,北方人常年盘腿,腿容易形成内八字罗圈腿。

这相貌,相亲了好几次都被委婉的拒绝了。

于是,恶性循环,到了十八岁,蔡桂花还没有定下人家,这可愁坏了她爹娘。

眼瞅着她弟弟都快成亲了,这可是要被人说闲话的。

于是,就悄悄和媒人许了承诺:聘礼可以不要,还陪嫁至少价值五两的嫁妆。

当年,寻常人家娶亲的聘礼也不过二两银子,嫁妆普遍在一两银子左右。

五两,都够热热闹闹的取两个媳妇儿了。

她娘还给媒人塞了一个大大的红包,有钱能使磨推鬼,凭借媒婆舌灿莲花的本事,还真就找到合适人家了。

李有财老大不小了,转年已经十八了,可家里三个兄弟,就两条船,三个儿子,两条船,没法分啊。

本来就是岛民,没房没地,连船也没有,你让人家姑娘嫁过来蹲罗圈地啊。

恰巧这时候,嫁到富州湾的七姑奶奶回来上坟,话赶话,两厢就对上了。

隔房的侄子不也是亲戚,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就想给两人牵线搭桥。

于是,李有财穿上了老李家唯一一条细棉布裤子,出岛相亲了。

相亲比较顺利,虽然蔡婆子的爹娘得知对方家里连船都不够分的时候,有些抗拒。

架不住姑娘愿意啊。

出于愧疚,即使儿子还在读书,蔡家也给闺女准备了丰厚的嫁妆。除了之前许诺的五两银子,还有一套银头面。

一根银簪子、银耳钉、银手镯,大五两银子呢。这在渔村可是头一份的,连族长媳妇都没有。

这也是蔡桂花外嫁渔村腰板能挺直的仰仗之一。

蔡桂花进门就用嫁妆银子给李老二置办了一艘乌篷船,哥三儿总算是能分家了,这就相当于二房净身出户。

出于愧疚,两个老人对她很好。

蔡桂花转年就给老李家添了一个大胖小子,最后直接生了三个儿子,而且全都站住了。

在古代,小孩的夭折率很高,尤其是海边没有房子的渔民。

因此蔡桂花在家中的地位非常稳固,李有财性格沉闷,不爱管事,家中大小事基本都是她做主。

夫妻俩都是勤快人,肯吃苦,下力气干活。

即使如此,靠卖鱼能攒下多少钱。

三个儿子,成家立业就需要三艘船。

两人攒了十几年也堪堪够买一艘最小的乌篷船,供老二成家立业了,也就是原主爹出事卖掉的那艘。

李鱼儿的三叔今年已经十四了,明年就是成丁了,成丁就要交鱼课了。

鱼课就是官府向沿海打鱼为生的渔民征收的一种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