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我真没想和反派贴贴啊(7)

作者: 爱吃啤酒鸭 阅读记录

“你们既然已经找到了人,那我就先走了,我还得去通知下一家呢。”

“不行,你不能走!”王慧萍把人死死拉住,“既然她不想让我女儿好,那我能让她好?给我一张报名表,她不是喜欢吗,那我们就送她一张。”

“那怎么能行?”大姐简直吓坏了,她都下定决心了,下次没带户口页的绝对不给报,就算是再想完成自己的工作也不行,这麻烦事儿可太多了。

王慧萍逮着人就是不撒手。

“怎么不行,你要是不给她报,那我就去举报你们收人好处,为了完成任务乱给人报名,不然你说我家就这么一个娇弱的闺女她为啥要下乡去?”

大姐很无奈,这事情确实是自己的错,但她不可能明知道有错还知错犯错啊。

“同志,这个真不行,你们都不确定报名的人真是那个什么白梅,我怎么能就这样胡乱给人报名呢?”

她还想说要是不知道就算了,这知道了肯定是不能这么做的,但是这话要说出来指定得挨打,所以她默默把后面的半句话给咽了回去。

“我……”苏秒秒假装很气愤,“我确定这就是她写的,她的字我认得的!”

大姐自然不信,可王慧萍信啊,自己闺女自己还不了解吗?她几时说过假话?

“你不信是吧,那你跟我走,她就住家属院,我叫出来给你看看,要是真是她写的,你就必须让她下乡!”

这白梅,王慧萍本就不喜欢,怎奈何自己闺女喜欢,她又是陶青书那小子的未婚妻,她这才对那小丫头态度软和点,谁知道她人竟会是这样?

一瞬间,王慧萍想了许多。

她不是看不出来自己闺女对陶青书那小子的心思,但闺女懂事从来没有不守规矩过,她也相信自己闺女肯定是做不出抢别人男人的事情来的,所以也就没管。

白梅是知道了自己闺女的心思,见陶家有难不想履行婚约了,所以把自己女儿推出去好让他们顺利退婚?

要是苏秒秒知道了王慧萍的想法她肯定得夸对方一句脑洞真大。

不过此刻白家确实正在商量退婚的事情。

“这样会不会不太好,青书哥哥家里刚出事,我们怎么能落井下石呢?”

白梅虽然觉得自己也没有太喜欢青书哥哥,可青书哥哥家确实是因为自己才遭难的,她现在再跟青书哥哥退婚,青书哥哥得多难受啊。

她不由得有些后悔把那本书放进青书哥哥家里了。

说好的只是吓吓他们,怎么刚好就有委员会的人来查呢?

会是石堰哥哥吗?她看向一旁的石堰,有点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对方。

她从小就仰慕石堰哥哥,可是自己和青书哥哥有婚约,肯定不能和石堰哥哥在一起的,而且石堰哥哥只把自己当妹妹,她都知道的。

说起来还是怪青书哥哥,他没事为什么要和石堰哥哥吵架呢,他们要是不吵架自己就不会去安慰石堰哥哥,石堰哥哥也就不会让自己去吓他们家了。

转念白梅又觉得自己没什么错,谁让陶爷爷和陶奶奶更喜欢苏秒秒不喜欢自己呢,他们去吃吃苦也好,只是可惜就连叔叔阿姨也被连累了。

“梅儿,难道你就忍心看着爸爸妈妈被连累吗?”

白妈妈是个温柔的女人,她一副泫然欲泣的样子看起来十分惹人怜,就连白梅的心也跟着抽了抽。

“你看,陶家爷爷奶奶出事,陶家夫妻立马就出事了,紧接着就是陶青书了,他要是不好,作为他的未婚妻难道你还能好吗?”

“可是……可是青书哥哥已经和陶家断了亲,青书哥哥不会有事的。”

她要是真在这时候退婚了,别人要怎么看自己啊?

“断亲!”白父怒喝道,“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蠢货,一本书尚且能让一家子都被牵连,你以为断个亲就好了?”

见白梅眼泪都快被吓出来了,白母立马蹙眉道:“你跟梅儿凶什么,好好说话不行吗?”说完她慈爱地握着白梅的手。

“我们也是为了你着想,你现在又不能和他结婚,谁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万一要等个十年八年的你怎么办?”

白父轻嗤,“还十年八年,就因为和他陶家有过婚约,只怕现在退婚,梅儿的婚事也难了。”说完他才重重叹息一声。

两人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唱到此时,也差不多了,安静坐在一旁的年轻人终于开了口。

“白叔、白婶,你们若是不嫌弃,我愿娶梅儿为妻,此生不负。”

“当真?”还没等白梅说话,白母率先露出惊喜表情。

石堰转头看向白梅,“梅儿,我从小就喜欢你,如果不是因为你有婚约,我早就追求你了,请你给我个机会,嫁给我好吗?”

白梅心里乱七八糟的,完全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是真的,石堰哥哥要娶她?

他早就喜欢自己了?

该不会他是因为喜欢自己才让自己去陷害青书哥哥的吧?

自己要是不答应,他会陷害自己家吗?

第7章 七零年代被囚禁的俊俏知青7

不得不说白梅胡思乱想还真猜对了一点。

石堰陷害陶青书还真有白梅的原因,但石堰真喜欢白梅吗?他连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是真喜欢白梅,还是只是因为白梅是陶青书的未婚妻所以他才喜欢。

反正现在陶青书和白梅不可能了,白梅只能嫁给他。

自己家和白家早已经是一条船上的人,他们只有结婚才能让两个家庭的关系更加牢固。

见白梅似乎还在犹豫,石堰心里不悦,但表面却不显,只是催促道:“梅儿,难道你对我真的一点感觉都没有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会尊重你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