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他以妻为天(双重生)(44)+番外
其实,陈达也虚啊,毕竟,这钱袋可不是他的。
申时末,河道旁的游人已经少了很多,只剩稀稀落落的几人还徘徊在岸边。
渡口,十几艘行船已经排列整齐,吴伯站在边上,被十几位壮年围在中间,见许羚几人来了,匆忙招呼。
“吴伯。”
许羚颔首,将身后的几人向吴伯做了介绍。双方对过信息后,便开始分批算着船行的吃水深度以便安排。
这时,吴伯和许羚便闲了下来,两人站在一边看着众人忙活,捡着话唠嗑也算不废时间。
“看你们这大阵仗也幸好我安排在了晚上,要是白日里,那……啧啧啧。”
“是啊,多亏吴伯远见了。”
“行了,怎么你什么时候都是笑嘻嘻的呢?半点烦心事都没有?”看着许羚的笑脸,吴伯难得起了好奇心。
烦心事?许羚心头猛地一颤,面上的笑容出现了一丝的龟裂,但很快便恢复了。
注意着她的脸的吴伯自然是看到了,倏尔便以过来人的经验对着许羚说道:“小子,你可还年轻啊。”
年轻的时候不把烦心事当事,等以后老了,这心态就变了。半生麻木,到那时想烦心都不配了。
许羚敛去眼中神色,睫毛颤动着看向一袋袋被扛上船的米袋,那是北疆将士们的命,是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其余的,都不重要。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我如今这般,难道不好?”许羚反问,而后不等吴伯开口便径直离开了。
酉时末,米粮整装待发,板车与马匹被推上船,人也都站了上去。许羚看着渡口上,那盏迎风飘动的红灯笼,灯光下,吴伯面容和蔼,注视着许羚。许羚躬身垂首,遥道珍重。
夜晚,水面不平,风渐渐大了起来,撩动着船身左右摇摆。船上照明的灯盏忽暗忽明,照到人的脸上,像透着青紫的光。
载着米粮的船吃水较深,晃动的不明显,但载人的船便不同了。
时上时下,让人胆战心惊。
许羚扶着船沿,默默压下胃中反上来的酸意,扣着船的手指已经白到发紫,不知是用力过度,还是冷水冰冻。她回首看着已经都贴在船板上的人,只能强撑着精神,注意着四周的情况。
幸好,他们全都安然地渡过了这百尺河道。
“船家,今夜辛苦,不知你们在何处落脚,我来替你们出钱。”
许羚缓了口气便走到领头的船家面前,伸手递出一个钱袋,这还是出发前陈达重新给她的。
“不用了,你们上午给的已经够多了。我们在前边不远的村子歇脚,熟的很,你们不用管我们。不过你们的话还是要抓紧时间进城,这城外啊可不安全。”
那人腼腆的笑了笑,转身便去帮忙卸货了。
许羚收回手,沉默地看着他们忙碌。
半晌后,她回身朝着漆黑的道路看去。
她知道,在这条路的尽头是延安城,一座人口勉强达到七万的小城镇。
可,它不是一开始就只有这么点人的。
不经意间,一抹哀伤从眼中流露,许羚呼出一口浊气,脑中回想起五年前,父亲对自己说的话。
锦洲边陲,有一座小城,名唤延安城。
延安,延安,延续安宁。
景观二七年,有宋兵突袭,时有吴大将军领兵出战,耗时三月,伤亡惨重。朝廷不为,粮草难支,终有不敌,宋兵败退此城。
时城中百姓与军共战半月之久,半城百姓皆因此丧命,这才将宋兵击退。
幸存之人将城名更改,就为了守护这旷世惨状与来之不易。
这延安城啊,原名安宁。
【作者有话说】
和平是终极目标。
第24章 淮川(3)
◎前世婚约,贩卖祝福。◎
“大人,货差不多都整好了。”
陈达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许羚敛去眼中思绪,别过头,朝着后边颔首。
支个几盏烛火飘零的灯笼,车轮滚动的声音渐渐在黑暗中出现,往北前行。
午夜时分,车队在城门外停下。按照安排,分为几拨人相互守夜,以防不测。
他们需要在这儿静静等候,等待朝阳初升,等待辰时门开。
许羚背靠大树,曲腿坐在地上。不远处是旁人生起的火堆,在漆黑寒冷的夜里,散发光热。
陈达将水壶递到许羚手边,等人接过后便撩袍往地上一坐,动作随心肆意。
他拿着不知从何处找来的粗树枝,一手支着脑袋,一手用树枝撩拨着火焰。火光照在他的脸上,倒是将往日里面上的硬挺消磨了几分。
他嘴里轻轻地哼着调,时快时缓的,不成曲音但也算歌。
“陈达,你也去休息会儿吧,我这边没什么要吩咐你去做的了。”
许羚注视着手上的水壶,拔开盖子喝了几口,而后便漫不经心地摇着它,目光落在陈达脸上。
陈达转头,对着许羚憨憨一笑,也没说什么,只是自顾自的地坐着,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许羚见状也不说话,她的脑靠在树身上,眼睛透过树冠往上看去。
今夜倒是没什么云在天上,想来明天定是个好日子。
不知过了多久,一下清脆的铜锣声将许羚从睡梦中唤醒。
初醒时,眼中还带有几分迷离,但不消片刻便恢复了神智。
许羚转了转发酸的脖子,扶着树站起身来。
一行人差不多都清醒了,许羚的目光在众人的脸上一一扫过,而后唤来陈达,对其耳语了几声。
半盏茶后,有几位面容疲惫的卫兵跟着陈达来到了许羚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