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娘娘是个万人迷(131)+番外
况且,四爷又曾养在佟贵妃名下,与佟佳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八爷落败后,佟家自然只能归顺这位。
如此看来,说不定这便是未来的太子。
万岁爷恩宠所在之处自然是炙手可热的,不过几日,递往雍王府的帖子几乎可以当柴火来用,无数外放的官员等在王府的门口,想要进去给王爷磕个头。
正该烈火烹油之时,雍王府却开始闭门谢客,再一问,就听说王爷他,病了。
病人,自然是不能见客的。
好在万岁爷恩重如山,派了太医院的王院判为四爷看诊。
说到王院判此人,不仅医术高超,更是从二十多年前就开始照顾万岁爷的身子,素来是不为旁人诊治的,如今却去了雍王府,不禁令众人再叹四爷的恩宠。
这日,苏培盛早早的就等在门口,满面愁容的引着王院判去了前院。
“许是前几日下雪的时候吹了冷风,王爷便一直有些咳嗽,这两日身上还有些发热”。
“胃口也不大好,用的东西都是寥寥的”。
苏培盛叹了又叹,“大抵是受了风寒罢”。
“是是是”,王院判照单全收,口中却道,“公公放心,下官一定会如实禀告圣上”。
说话间书房已近在眼前,二人敛眉垂眼,一前一后踏进卧房。
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药味,有柴胡、黄芩、甘草,确实是治疗风寒的方子。
王院判像是没有闻到空气中的味道,打了个千后弓腰站在床前,“请王爷伸出手腕”。
四爷淡淡的看了眼王院判,这个人不仅代表着汗阿玛的恩德,还有皇上的威严,任何人都没有拒绝的权利。
他伸出左手,瞧见了上头的绿色发带,又悄无声息的换成了右手。
王院判头也不抬,只盯着指尖下的脉搏看,过了好一会子,他惊讶地掀起眼皮,“王爷的脉搏有些乱象,却并不像风寒之症”。
“不过,王爷近日是不是胸胁胀痛,腹满少食?夜间有些转侧不安?”
四爷收回手腕,并不说话,只摩挲着另一只手的手腕。
王院判全当自己什么都没看见,只是语气笃定的道,“您是惊怒太过,郁结于心,当疏肝理气,心平气和方能安好”。
太医虽在吊书袋,但这几句话在内宅中实在是常见极了,是以苏培盛也听明白了。
他忍不住在心中嘀咕起来,什么王院判王神医,依他看就是个沽名钓誉之辈。
首先王爷明明伪装的是风寒之症,这太医根本没看出来。
再者,他口中的症候素来只有后宅妇人才会得,说白了,就是不得宠,气的。
但是,堂堂雍郡王,大清朝的皇四子,继承了万岁爷真龙血脉的王爷,怎么可能会不得宠,天底下哪个女人会不爱王爷。
是以,王爷绝无可能得这种病!
哼,庸医!
第93章 王爷怎么了?……
病人病情分明,王院判便按脉象开了药方,又叫药童捧来一瓶丸药。
“这是逍遥丸,最是疏肝理气,王爷可以试试”。
内宅女子心情郁结者众多,吃了这对症的药丸后无不喜笑颜开,沉疴尽去。
苏培盛看着王爷黑沉如水的面色,不知道该不该接过这烫手的药丸,正犹豫间,王院判已经转身出门,又连忙送到门口。
一辆带有大内印记的马车已在门口候着,接到人后便毫不避讳地直奔紫禁城。
临近年关,紫禁城的主人比平日更忙碌三分,乾清宫外无数身穿飞禽走兽补子的人正苦苦候着,平日见不到的大人们此刻比菜市场的大白菜还要廉价。
王院判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地寻了个地儿候着,只当自己是个瞎子聋子。
过了好一会子,李德全亲自过来了。
王院判悄悄打量一眼,只见这个乾清宫大太监脸上依旧挂着惯常的笑容,但嘴角的木偶纹却比平日深了三分。
他心头一紧,在这隆冬时节,手心和背后抑制不住地冒出许多汗水,被殿内的热气一烘,更是黏腻的粘在身上,又闷又热,让人喘不过来气。
王院判悄悄的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静静地跪在屏风的外侧。
透过屏风的缝隙,江山主人的身影隐约可见,容长的脸看上去似乎比之前胖了些。
王院判心中一惊——医书上说,人愈老,中气愈不足,本来挂在颧骨上的肉会一点点的往下坠,腮边便会比之前看上去丰满些。
也是,皇上已将近花甲之年。
他不由得想起在祖籍看管祭田的三叔公,同样是六十岁的年纪,三叔公早在五年前便将这巡产之事全权交给小辈,说是自己早已干不动了,得颐养天年。
不知为何,王院判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幸好,三叔公只有一个儿子。
他还没有想明白家中子嗣稀薄为何属于庆幸之事,眼角的余光中有一个身穿蟒服的人正弓腰后退。
皇子都这般恭谨,何况一个小小的太医。
他又将腰弯下几分,几乎与地面齐平,打了个千,“下官王弋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屋中很静,上首之人没有说话,跪着的人便一直没有起身,热气通过地砖传达到额头上,恍然间,王弋有种被炙烤的感觉。
“听说老四病了,如何,身子可还好?”
明明是亲人间的关心,放在过于空旷的乾清宫内,话中莫名的多了些空洞感。
“雍郡王确实是病了”,王弋咽了口唾沫,“邪风入体倒是无甚大碍,只是关脉独大,犹如豆状,搏动明显,高出皮肤,寸尺俱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