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娘娘是个万人迷(144)+番外

作者: 马达达 阅读记录

里头是各处的密信,最上头那封书信的落款便是元六。

苏培盛极为迅速地将信件摆在王爷面前,“这是今日刚收到的密信,正要呈给王爷”。

四爷眼神扫过,素来无甚表情的脸上罕见的透露出几分不悦,“既然是公务,为何这般拖沓,为何不早些呈上?”

“王爷教训的是”。

苏培盛不敢争辩一句,但按照以往的惯例,王爷会在进府后洗面净手,换下外头的大衣裳,再喝上一盏温茶全当歇息,之后才会处理各处事宜。

他也不知道王爷这么着急啊。

委屈归委屈,苏培盛麻利取出拆信的小刀,又亲手捧到桌前,却听撕拉一声,王爷已经撕开了信封,读起信来。

苏培盛:

好吧,现在他知道王爷有多着急了。

安静的书房,烛光柔和的照在四爷身上,他神色认真,一字一句地看着信。

暗卫的信素来都很简单,只有两段话。

奴才元六叩请主子平安康泰,二月二十查明制糖坊共盈利八万六千七百余两,送往京城八万两,六千两送至唐家。

二月廿三,十三爷府上府医李三七求娶,唐主子之母唐刘氏应允,二月廿七,两家交换庚帖,婚期定于三月廿八。

四爷顿了片刻,闭上双眼,手指在疲惫的眉心重重揉捏,尽量让眼睛得到充足的休息,过了一会,他又起身将桌上的火烛挑亮。

无数只蜡烛静静燃烧,火光重叠在一起将书房内照的如同白昼一般。

四爷重新摊开那封短短的书信。

——一字未变。

第100章 坏狗狗

春日的三月,不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海宁城中也跟着喜事连连。

李家药铺的小少爷不日将要成亲,药铺将义诊七日请全城为少爷少奶奶贺。

老百姓们总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智慧,见不仅不收诊费,连药费也要的极少,当下对李家的少爷少奶奶交口称赞,只道二人是天作之合,定是能白头到老,儿孙满堂。

当然,也有些人觉得极为不顺眼,比如说药铺的药童许二狗,在他看来,一个女子失去了清白,应当是羞愧至极、整日以泪洗面的,若是能以死明志便是最好不过。

毕竟穷人家娶媳妇已经十分艰难,有这些老规矩旧体统在,那些女子才能安分守己地待在家里相夫教子,若是一个个都像那些坏女人有学有样,谁来照顾家里老小,又如何保证血脉的纯净?

当然,他心中还有另一重煎熬,唐家女如今成了李家的少奶奶,会不会为当初折辱唐楼的事报仇。

是以许二狗除了当差的时候,每日不是在外说些唐阮的坏话,便是在李父李母面前‘无意’说漏嘴,使得李家二老的脸色一日塞一日的难看。

唐阮才不管外头那些风风雨雨,只一门心思的过自己的小日子,不是去城外的庄子上,便是去制糖坊,整日忙个不停。

这日天上飘了些雨丝,路上黏腻不好走,她便懒懒散散的不想出门,干脆围在炉子旁边煮茶烤蜜薯。

倚棋每日里跟着她忙里忙外也就罢了,此刻好不容易忙里偷闲,手里还捏着针线缝个不停,“主子,您当真要嫁给李大夫?”

说话间,她的动作慢了下来,视线隐秘地落在唐阮的肚子上。

主子真的怀上了?那里真的有一个小阿哥或是小格格了吗?

都怪她当初训练伤了身子,葵水一直不正常,主子明明两个月没来葵水,却从来没忘那方面想过。

“嫁衣都做好了”,唐阮捏着槐花糕小口小口的吃着,糯米的清香与槐花的香甜相得益彰,叫人停不下来嘴,“难道要反悔不成?”

李三七威胁人这事做的虽然不地道,但抛开情绪不谈,其他的条件答应的一点也不含糊,不仅无需与李伯父伯母同住,也不会逼她去京城,还愿意给她最大限度的自由。

如此说来,她仍能过着和现在差不多的生活,但腹中孩子的出生却变得名正言顺。

“这样啊”,倚棋的视线有些躲闪,却依旧不肯死心,“您真的不再考虑考虑?”

这可是皇家血脉,本是龙子凤孙过着富贵至极的生活,流落民间真的合适吗?

另外,一直这样瞒着王爷,是不是不太好?

倚棋一会想着王爷的恩情,一会又想起自己现在的身份,整个人纠结到快要疯掉。

“不用考虑”,唐阮端起一旁的酸梅汤一饮而尽,见倚棋脸上满是担忧,宽慰道,“你放心,李三七如今是十三阿哥府上的府医,没人敢找咱们麻烦”。

任何权势在未来的常务副皇帝面前都是纸老虎,即便是先生所在的佟家,也需得避其锋芒。

有这样的靠山,她十分放心。

另外,除开给孩子一个名正言顺的出身,还能让父母免受流言蜚语的侵扰,让兄长娶到娘子,未来的小外甥和小外甥女儿也能正常的谈婚论嫁。

说不定还能跟着李三七见识到九龙夺嫡事件里的历史大人物。

“成亲好处挺多的”,唐阮慢悠悠的晃起躺椅,“挺不错的”。

蜜薯被炭火舔舐,甜蜜的香味在带着湿意的空气中蒸腾,而躺椅上的女子则是悠闲自在的晃着脚丫,这一刻,倚棋几乎被说服,但是一想到王爷的手段,暗卫处里头的刑具,又下意识摇头。

“奴婢不是拦着您成亲”,倚棋仔细的看过身边各处,才提心吊胆的小声提醒,“好歹等两年”。

唐阮听懂了侍女的意思,她摆摆手,“没必要,差别不大”。

那些男人们都贱得很,王宝钏独守寒窑十八年,他们不会怪罪薛平贵无情无义,但若是这十八年内的任何一天里王宝钏另嫁他人,便是她不守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