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娘娘是个万人迷(171)+番外
这下轮到唐阮诧异了,“那是什么?”
怎么会有门不前不后,却将好好的墙壁凿开的?!
倚棋看了一眼,心里头倒也有些惊讶了,“那是去前院的门”。
主子没有住过这种几进的房子,也分不清前院和后院的区别,可她心里头却清楚,前院是王爷的地方,没有允许,福晋都不可踏足。
而如今,却给主子留了一道门。
倚棋有些摸不准王爷的态度了,但想来也不是坏事,便吩咐人摆桌子。
她现在也不是光杆司令了,院子里有一等宫女两个,二等、粗使的不知凡几,所有人见到她都尊称一句倚棋姑娘。
等主子肚子里的小主子生下来,说不定还能混上一个姑姑的称呼呢。
不多时,膳桌上便摆的满满当当的,唐阮伸头一看,麻鸭煨的浓汤,野鸡子混着菌菇炖得鲜汤,还有牛骨清汤,各式各样的汤水摆了小半个桌子。
不仅如此,面也玩出了不同的花样,有安徽的挂面,闽南的线面,手擀的细面和宽面,各个都冒着热气。
配面的小菜有凉菜四道,卤味四道,咸菜两眼,还有切成薄片的各种牛肉、肥瘦相间的羊肉。
唐阮瞠目结舌,怪不得先生总说明园膳食简陋,原来这些人简单吃个汤面也这么讲究。
她一面嘟囔着糖衣炮弹,一面选了香喷喷的鸡汤配上细细的挂面,一口下去,鸡汤的浓香陪着菌菇的鲜味,好吃的几乎让人吞下自己的舌头。
唐阮吃了两小碗,又换了牛骨清汤配一指宽的手擀面,鲜嫩的牛肉配上弹牙的面,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她正埋头苦吃,却见四爷从外头进来,坐在桌边拿起筷子,“吃什么好吃的呢?”
一旁的大丫鬟喜鹊倒吸了一口冷气,悄悄拽了拽倚棋的袖子,声音压的极低,“是不是该重新换一桌?”
王爷天潢贵胄,自然没有吃旁人残羹冷炙的道理。
倚棋摇了摇头,同样低声回道,“且等着吧”。
在喜鹊几乎称得上胆战心惊的眼神里,她看见王爷端起侧福晋吃过一半的碗,毫不避讳地吃了起来。
不仅如此,二人就像最最平凡的夫妻那样,一面吃着饭,一面说着闲话。
二人说水里的鱼儿太肥,该少喂些吃食,商量着在院子里种些什么果树花草,提到前院的书房,又说了外头的园子。
她还听见王爷说,侧福晋若是不喜交际,便关起来门过自个儿的日子,想出门了,从前院直接走便是。
王爷还说,王府里虽然挤了些,但有太医稳婆,最是稳妥,
等生了孩子便带侧福晋去园子里住。
喜鹊看了这个几乎同正院一般大小的院子,想着屋内那些名贵的装饰和摆件,又偷偷瞄了一眼侧福晋。
她本以为这位主子会惶恐,却见侧福晋毫不客气的一一应下,又要了好些个侍卫说是出门要用,吃饱了就往王爷的怀里钻,嘴里还嘟囔着困。
喜鹊是内务府出身,从没见过这般不讲规矩体统的人,在宫里,主子们都是淡然的、不爱俗物的,除了赏赐,从来是不会张口要东西的,这样才能体现出不同于常人的超凡脱俗。
但是她张张嘴又将所有的话咽了下去,也就是在此刻她才懂了教导嬷嬷说的话——主子的规矩才是规矩,主子的体统才是体统。
待到两位主子歇下,苏培盛这个前院的大管事亲自守在碧波院大门口不许任何人打扰的时候,喜鹊倒也不觉得什么了。
她只是在心里头念了句佛——皇天老爷在上,这回的主子真是跟对了。
第115章 雍王府番外——生子……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又到了金桂飘香的时候。
碧波院里,大丫鬟喜鹊轻手轻脚的放下卧房的帘子,又守在门口做针线。
如果说,之前的她还有些底气不足的模样,如今已经全然是测妃娘娘大丫鬟的派头了。
没办法,见的事情多了,也就慢慢渐渐习惯了。
比如说夏日的冰,冬天的碳,她们碧波院压根不稀罕要后院的份例,早就有前院的人眼巴巴的给送来。
还比如那用来做大衣裳的皮子,侧福晋的份例都入了库,如今用的全是银狐腹部最柔软的地方,暖和不说,还不压身,最适合身子重易疲惫的人。
听陈管事说,这些还是王爷亲自猎的呢。
喜鹊越想越高兴,就在她差点笑出来的时候,门口的厚帘子被掀开,露出跑腿小丫鬟冻得红通通的脸。
知道主子习惯歇晌午,小丫鬟的声音也压得很低,“喜鹊姐姐,外头又来人了”。
前儿来的人做了暖炕,大前儿来的人做的花灯,今儿来的又是做什么的?
喜鹊应了一声,慢悠悠地放下手里的针线,出门一看,只见一排年龄大小不一的人正低眉顺眼的站在回廊处。
小丫鬟口齿伶俐的介绍道,“这是针线房来的人,说是给主子做衣裳的”。
饶是喜鹊自认为见多识广也不由得愣住了——做什么衣裳需要这么多人?
刘嬷嬷听见动静从厢房里出来,这位照顾王爷几十年的老嬷嬷眼尾一扫便知晓了大概,“行了,带去后罩房吧”。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颁金节,而后是新年大宴,算算时间,那时候唐主子也出月子了,出了月子,就能出门交际,而新年大宴便是人最多、眼最毒的地方。
无论是头上的发饰,身上的衣裳,甚至挡风的披风,手里的暖炉,个个都是能比如一二三四的地方。
唐主子本就家世一般,全靠王爷和那劳什子制糖坊在背后撑着,若是在这个时候露了怯,日后便更难出门交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