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娘娘是个万人迷(38)+番外

作者: 马达达 阅读记录

苏培盛瞥了一眼,不过是个百户装扮,竟知晓他的姓氏。

倒是个机灵的,只是有些御下不严。

“我看这边热闹的很呐”,苏培盛站在最外头,盯着那些手握横刀的大头兵,“怎么,你们就是这样看守的?”

他虽笑着,面容憨厚,众人却无来由的有些畏惧。

杨谷瞬间软了身子,诚惶诚恐的解释道,“大人明察,是那李家之人胆大包天,屡屡抗拒查验”。

他说着又叫起冤屈来,“您不知,那李家的大夫竟然敢对我们下毒,如今还有一个兄弟躺在地上,人事不知”。

周围的兵卒个个都点头称是,都说那李家欺人太甚。

苏培盛不信,莫说手握刀枪的大头兵,便是那些子‘卒’、‘丁’之流,也没有平民百姓敢对其动手的。

不过是这些人的推脱之言罢了。

他冷笑一声,“我从不知大理寺的审讯之责何时交由给了你们”。

他声音不大,却极有威势,“你们如此行径,可曾得守备、千户之令?”

千户听守备的,那守备自然是听那位来自京城的贵人,杨谷心中如明镜一般,这苏管事是担心影响了主子的名声。

真是一条好狗。

“我等愚钝,一定领罚,”杨谷双膝跪地,重重的磕了个响头,“只是这人当真伤了我们弟兄,我等这才失了分寸,还望苏管事明察”。

百户都跪下了,周围的兵卒稀稀拉拉的全都跪倒在地,反而将中间的景象呈现人前。

只见一个素衫男子昂首站在中央,宛如青竹肃立,而他脚边却有一个身着兵甲之人,甚至还在不断哀嚎。

这些大头兵们说的竟然是真的,饶是苏培盛经历过无数风雨,此刻也不由得有些发怔。

李三七本做好最坏的准备,却见身边陡然间跪了一地,他眯着眼看那位来人,声音阴柔,喉结不显,乃去势之相。

太监,那可是天潢贵胄们才需要的,也就是说,这里一定有一位京城来的大人物,说不定是那些郡王、贝勒之流。

小鬼难缠,阎王好见。

李三七直接跪倒在地,又拔高声音,确保所有人都能听见他的话。

“大人,草民要状告这些官卒倚仗权势胡作非为,定人逆党,杀良冒功!”

谋反才可被称作逆党,但凡涉及谋逆之事,抄家灭族不在话下。

远的且不说,便是前两年的前朝太子之案,西门菜市场杀头的血迹洗了三天还挂着一层暗色。

若是海宁城中出了谋逆大案,莫说是知府、县令,便是这位天潢贵胄,也得脱掉一层皮。

愈是身处高位之人,愈是珍惜羽毛,这样的人,绝不会轻易沾染谋逆之事。

而这,便是他与阿阮的生路!

第30章 天色由浓转淡,……

天色由浓转淡,火把的光芒渐渐微弱,晨曦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地上投出斑驳的光影,忽明忽暗,看得人眼花缭乱。

没了车帘的马车在晨光中摇晃,山间的清风吹进车内,带来有些湿润的草木气息。

本该让人心神宁静的气味却未能给唐阮带来安宁,她努力的睁开双眼,眼前却一片漆黑。

车外传来甲胃摩擦的声音,间或有金属相撞的声音,那些声音近在耳侧,更像是悬在头顶达摩斯之剑。

唐阮努力抬起手臂,想要说清自己的身份,想要告诉别人她不是逆党,却如同鬼压床一样,连指尖也动不了。

马车渐渐地停下来,她听见一个尖利的声音问道,“你可知民告官需得先打上二十大板?”

“草民知晓”。

干净清透的声音传来,唐阮无需辨认,轻易的认出那是李三七的声音。

她还听见棍棒重重敲在皮肉上的声音,还有偶尔的闷哼声。

不用看史书,不用看话本,大牢里屈打成招的人不知凡几。

靠在车壁上的人全身都在颤抖,放在身侧的手猛然蜷缩起来,白皙的手背用力到绷出三道筋络。

难道不仅唐家救不回来,连李家也要在顷刻间覆灭吗?

唐阮努力的想要张开嘴,耳边却只听见了牙齿相撞的声音,那层黑暗依旧牢牢覆盖在眼眸之前,片刻不曾掀开。

车外的李三七同样咬着牙,将指尖插进山泥,他抬起头看着坐在上首之人。

那是一张读书人的面孔,容长的脸,细长的眼睛,满身的贵气,此刻正有些不耐的垂下眼眸,仿佛不想看到眼前这场闹剧。

权利,权利

说不出后悔涌上李三七的心尖,若是没有学医,而是读经诵典,是不是就能护住李家和唐家,是不是不会遭此侮辱。

杀威棒棍棍敲在皮肉之上,原本山中清新的草木香气不见,只有淡淡的血腥味散开,让人几欲作呕。

侍卫们收了棍棒,只留下李三七瘫在地上,如同烂泥一般。

他快速的喘了两口气,而后咬紧牙关,努力支撑起破败的身体,“草民李三七,嘉兴府海宁县小东保七甲李家,祖祖辈辈行医开铺”。

李三七强撑着跪直身躯,可身上的素衫却在晨风中微微颤抖,“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草民从不曾听闻海宁城中有谋逆之事,却被有心之人按下重罪,还往大人明察”。

干净清冽的声音在称颂朝廷的恩德,在赞扬这大清的主人将这片土地照顾的很好。

四爷不由得低头望去一眼,只见跪着的人浑身冷汗,面容煞白,却腰背挺直,如同青竹一般。

不仅聪明,还是个硬气的。

他起了三分兴致,瞥过躺在一旁如同死狗一般的田三,而后将视线落在倔强着不肯倒下的人身上,“这是你做的?”